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石化产业正迅速成为石油消费最大推动力

2018-11-12 10:53: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勾勒行业新趋势
   石化产业正迅速成为石油消费最大推动力

  11月9日至10日,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活动,第七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深化国际油气贸易合作新机遇”为主题,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知名石油公司、贸易和航运企业、金融和资讯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近300人参会,探讨新形势下能源发展战略与国际油气贸易合作,分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油气贸易新机遇和新挑战。

  研判原油市场行情

  10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并未如一个月前不少媒体炒作的那样上涨到100美元/桶,反而掉头下跌了20%左右。在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上,参会嘉宾就此进行了讨论。

  专家认为,从以往经验看,石油供求长期短缺的情况并不存在。从目前情况看,需求如果不继续增加,供应仍然较为充足。全球贸易摩擦对近期油价的走势有一定影响,市场显露出对需求面的担心,导致原油价格受压。从明年来看,油价仍然继续受供需面变化、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伊朗面临制裁,石油出口量仍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油价波动。美国页岩油会继续增产,出口有可能增加。另外,美联储加息、美国中期选举后的财政及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将影响油价的表现。目前,油价下跌幅度较大,今年有可能出现反弹,总体而言,明年油价仍有可能在反弹后出现下调。由于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很多不确定性,加上信息不对称,油价的震荡波动很难避免。

  描绘原油期货前景

  专家认为,原油期货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其规模在不断增长。在原油产业链中规模化十分重要,但规模化最大的问题是对应的市场风险会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尽量锁定利润,并且对冲风险。从以往全球发展经验看,美国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比较成功,正是顺应了行业的避险需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轻质原油、布伦特原油和中东迪拜原油期货市场是广泛使用的基准价格。目前,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立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已经开始挂牌交易,虽然早期交易量不大,但是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进口国,未来的前景仍然可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INE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原油这样波动大交易量大的行业来说,利用衍生品进行避险十分重要。INE价格变动反映了汇率和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企业而言是一项很好的避险工具。

  专家认为,在没有避险工具、市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市场和企业的表现基本都是同向的。但是原油期货的引入,将改变这样的情况。是否使用、能否使用衍生工具来避险,并且获得利润将拉大企业之间的差距。海外市场对原油期货的认识已经十分深刻。中国企业要介入这种成本高、学费高、需要专业团队的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需要认识到期货是一把双刃剑,对市场了解不深就容易出现期货交易的亏损。专家还建议,利用全球不同的价格机制,做好价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勾勒石化行业发展趋势

  要适应行业变化,就需要了解行业未来。在本届国际石油贸易大会期间,国际能源署发布了《石化产业的未来》报告,揭示了石化产业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石化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格局,并且对未来石化行业的清洁发展提出了建议。

  石化产业正在迅速成为全球石油消费的最大推动力。产能方面,短期来看,包括中美在内的一些国家增长的产能最多。而长期来看,主要增长则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份额将会减少。据报告估计,石化产业将占2030年石油新增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近50%,超过卡车、航空和航运需求。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石化行业将再消耗5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加拿大目前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左右。报告认为,作为全球能源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石化产品的重要性在未来还将继续增加,石油公司也愈发追求产业链的整合。

  报告同时指出,石化行业面临气候、空气质量和水污染方面的挑战,石化衍生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挑战。为此,报告设立了经济实惠的清洁技术情景,全面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国企民企外企加强合作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供应和需求。然而,全球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并不相同。专家认为,中国油气市场的开放力度已经比较大了,而未来的趋势仍是开放。

  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国企在不断进行业务转型和改革创新。而随着改革政策不断加码,正在鼓励和促使民营企业加快布局。开放的中国石油化工市场巨大的潜力和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体系,也吸引了外资的进入。专家认为,在新形势下,国企、民企、外企应该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创造机会进行合作。三类企业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应该互相包容、吸纳,嫁接其他类型企业的优势,补上自身的短板,实现长期的合作。

记者 周武英 上海报道

  • 相关阅读
  • “双11”十年:“商业奥林匹克”频刷纪录背后蕴含三大趋势

      (经济观察)“双11”十年:“商业奥林匹克”频刷纪录背后蕴含三大趋势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夏宾)从2009到2018,中国“双11”购物节走过十年历程,用阿里巴巴CEO张勇的话说,“双11”十年前的诞生只不过...

    时间:11-12
  • 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到实处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到实处——金融委督导在行动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吴雨、刘开雄、李延霞   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期有关金...

    时间:11-12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 张玮)11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当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也一并挂牌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贺志亮任内蒙古...

    时间:11-12
  • 10月份北京CPI同比上涨3.0% 鲜菜价格同比“涨”势强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今年10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8.5%,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资料图:10月16日,一名消费者在超市选购商品。中新社记...

    时间:11-12
  • 国际社会盛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正以行动捍卫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盛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0日闭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连日来,多国政要、企业家、学者高度评价进...

    时间:11-12
  • 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河南举行

      中新社郑州11月12日电 (记者 李贵刚)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12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专家、企业家及国际6个知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话产业、谋发展。   以“感知世界、智赢未来...

    时间:11-12
  • 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

      中新网西宁11月12日电 (孙睿)记者12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农科所获悉,柴达木枸杞日前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单,成为全国35个中欧地标互认农产品之一。   青海省海西州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

    时间:11-12
  • 建设网络强国 中国有“数”

      图解 | 建设网络强国 中国有“数”...

    时间:11-12
  • 每月经济观察: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能

      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经济数据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稳”的基础,而透过这些枯燥的数据来察“形”辨“势”,更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能。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多彩的季节。丰收的...

    时间:11-12
  • 汉中在穗推介重点合作项目 签约合同逾335亿元

      中新网广州11月12日电 (记者 郭军)第八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期间,为充分利用粤港澳地区的优势资源,继续推进汉中市与粤港澳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12日上午,由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

    时间:1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