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对楼市影响究竟有多大?

2018-12-24 07:20:11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23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进行。

  此次草案主要修改完善了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强化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内容。

  为了破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所有权人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后才能出让的规定,新增加一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衔接土地管理法修改,扫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

  这也意味着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也就是说符合规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不用经过征收为国家所有,直接进入建设用地市场。

  事实上,这一轮土地改革始于2014年12月2日。

  2014年12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三块地”),彼时被解读为农村土地 改革“三箭齐发”。

  2015年2月,北京大兴等33县(市、区)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试点地区。

  2016年1月,北京市赞比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8.05亿元竞得名称为“2号地小B地块”4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成为北京第一宗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截至目前,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257亿元,收取调节金28.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228宗、38.6亿元;腾退出零星、闲置的宅基地约14万户、8.4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8万宗、111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过去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国有化,也就是必须经过地方政府收储后,按照用途招拍挂使用。这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土地财政的基础。地产政府占有了过多的土地收益,而农民与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较低。

  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所有权人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张大伟称,明确了土地属性必须是规划中明确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避免了对住宅等市场的短期冲击,主要影响的是非住宅类经营性土地。这一政策全面落地预计影响主要还是一二线城市,因为未放开住宅类属性,所以对于一二线城市看,特别是深圳等城市的商用土地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程雪阳表示,从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用途主要是工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有一些地方在获得国土部许可后开始进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目前的试点还没有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商品房建设。因此,后续公租房、廉租房市场的供给会增加,但是商品房市场价格估计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实际上在2018年年初,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就提出,将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当时即形成了很大的讨论,即除了地方政府以外,其他供给者应该是谁呢?该讨论实际上就把焦点开始转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说村委会的概念。”过去此类土地是需要通过征地等方式,即进行土地“国有化”的操作才可以进行出让。而现在约束减少,自然使得此类土地后续交易的活跃度增加。

  在其看来,供地模式有所松动,这有助于后续土地市场的交易活跃的,即有更多土地可以加入到土地供应市场。按照直接出让的规定,也使得征地的成本和环节减少,这是利好降低土地的基准价格的。此类土地后续用途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租赁用房建设的,这是利好对高房价的对冲的。

  今年11月,中财办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公开场合表示,推进城镇化,离不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杨伟民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改革已经有33个县市试点,其在肯定现有成果的同时也指出,可以在思想上再解放一点,在不改变农村建设用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城乡建设用地的市场分割问题,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最终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

  杨伟民还认为,目前农村空置宅基地有3000万亩,相当于目前所有城市建成区的37%,比城市目前所有的住宅用地的总量还多。因此,拿出一小部分农村空置的宅基地转为城市居住用地,可以大幅度降低地价,应该赋予农户对宅基地充分的用益物权,可以长租、流转、抵押、继承。

  “允许农村进城落户的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出售宅基地的使用权,他的收入可以用于在城市购房的初始资金,同时允许城市人下乡购买他们宅基地使用权。”杨伟民指出。

  • 相关阅读
  • 用户退押忙“抽身”,ofo抗压不“退场” 共享单车行业将拐向何方

      用户退押忙“抽身”,ofo抗压不“退场”——共享单车行业将拐向何方?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用户退押忙“抽身”,ofo抗压不“退场”——共享单车行业将拐向何方?  新华社记者吉宁、鲁畅  曾经风光...

    时间:12-24
  • 浙江探索高质量发展——培育优等生 亩均论英雄

      近年来,浙江不以规模论英雄,把“亩均论英雄”作为发展新思路。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从2018年初出台改革指导意见,到年中召开改革大会,再到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的生动实践,浙江正以更大...

    时间:12-24
  • 中国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农业农村部24日对外表示,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当天,农业农村部对外发布了11月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11月,中国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7%,同比下...

    时间:12-24
  • 中国副财长:个税改革令纳税人税负普遍降低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2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多措并举,通过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调整优化税率结构等,使纳税人的税负普遍得到降低...

    时间:12-24
  • 土地管理法迎20年来首次大修:为“土改”清障

      (经济观察)土地管理法迎20年来首次大修:为“土改”清障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土地管理法迎20年来首次大修:为“土改”清障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本月2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

    时间:12-24
  • 中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136个 海水利用业年增加值达14亿元

      中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个 海水利用业年增加值达14亿元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在北京发布《2017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中国海水淡化工程总体...

    时间:12-24
  • 中国成全球增长最快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王庆凯)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2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刘卫...

    时间:12-24
  • 刘俏: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将为中国应对长期挑战找到答案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周锐)对于中国如何应对长期挑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只有更彻底的改革开放,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才能应对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长期挑...

    时间:12-24
  • 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在即 24日起发售相关车票

      中新网杭州12月24日电(记者 张煜欢)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25日,杭州至黄山高铁(下称“杭黄高铁”)将开通运营,东部地区新增一条高铁黄金旅游线。24日下午,铁路部门开始发售杭黄高铁相关...

    时间:12-24
  • 苏州人在家可预约卖废品 收入可自动提现或兑换物品

      中新网南京12月24日电 (陈孑琼 朱晓颖)苏州人不用出门,在家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卖废品了。蚂蚁金服24日公布,一款名为“易丢丢垃圾回收”的支付宝小程序在江苏苏州走红,上线不到2个月用户数已达数万人。   据...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