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线上选购生鲜商品的人越来越多 质量和送货速度受重视

2019-12-20 05:47: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守护好“指尖”上的菜篮子(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李嘉宝

  足不出户,手机下单,送菜到家。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动动手指,刷刷屏幕,轻松逛起手机“菜市场”,拎起手机“菜篮子”。在省时省心的同时,线上买菜也面临着质量不佳、物流滞后的问题。“指尖”上的菜篮子该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感?

  手机买菜迅速“圈粉”

  “用手机下单各种蔬菜、肉类等,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能送货上门。购买时还可以选择已经清洗过或切好的食材,收到后可以直接下锅,非常方便。”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90后”余小彦,向记者分享了通过手机生鲜类APP(应用程序)买菜的感受。

  “价格相对合理,国产和进口产品种类齐全。最近天气转冷,一些平台还推出火锅底料、配菜等应季食材。省时省心省力,能够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余小彦说。

  据易观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91万亿元,2019年将突破2万亿元。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需求较高,购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周3次,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次达到4.8次。

  “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指出。

  在“圈粉”大城市年轻人的同时,手机“菜篮子”正加速向中小城市下沉,并收获大批中老年粉丝。《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订单量和商户数增速上,三、四线城市分别为一线城市的1.4和1.49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餐饮移动平台“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生鲜频道上,2018年中老年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0%,说明中老年群体对线上买菜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生鲜不“鲜”?快递不“快”?

  手机“菜篮子”不仅方便了广大消费者,也让不少商户尝到了甜头。目前,市面上活跃着诸多生鲜电商,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发力生鲜业务,各类APP上的生鲜蔬果店铺逐渐增多。

  面对热闹的手机“菜市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最看重哪些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质量和送货速度最受消费者重视。

  北京市民何利是一位线上“买菜”大户,她曾在多款生鲜类APP上有过购物经历。“我曾在手机上下单购买活鱼,但送来的却是冰冻很久的鱼;还有一次我下单后将近3个小时才收到食材,大大拖延了正常的晚饭时间。”何利告诉记者,“与到实体店买菜相比,网上买菜也不一定省时省心。不能亲自挑选就需要承担质量不好的风险。”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中国第三方电商投诉平台)收到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共计收到近百起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投诉,热点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久未发货、物流延迟、下单容易取消难、退款难且款项未及时退回、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生鲜电商暴露的管理漏洞及投诉问题,多是由于盲目扩张,导致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曹磊说。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现实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要求较高。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确保省时省心省力

  手机“菜篮子”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形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让人省心,更要让人放心。

  对生鲜类销售平台来说,需瞄准用户需求,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力争“又快又好”。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包括AR(增强现实)看菜的应用,消费者对蔬菜品质会有更为直接的判断。如果平台老拿不新鲜的蔬菜糊弄消费者,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在售后问题上,网经社(电商门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建议,平台或商家不能单单为了收益而减少服务客户的“成本支出”。电商平台应认识到客服售后的重要性,加大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

  确保手机“菜篮子”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做好市场运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高服务水平,享受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市场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经营竞争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因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购买时还应详细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的物流时间,快递务必“先验货再签收”。遇到商品破损、腐烂、图文不符等情况,需以理性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相关阅读
  • 物价波动,保民生着力何处? 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供应

      物价波动,保民生着力何处?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

    时间:12-20
  • 规范发展宠物经济

      规范发展宠物经济(新知)  【现象】近年来,宠物经济悄然兴起。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2019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整体消费规模达2024亿元,比2018年增长18.5%;已有2家宠...

    时间:12-20
  • 26家游戏企业签约落户海南 助推游戏产业发展

      中新网海口12月20日电 (记者 洪坚鹏)19日,在海南举行的2019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腾讯、世纪华通、三七互娱等26家国内知名游戏企业与海南生态软件园所属中国游戏数码港签约,以通过园区产业载体助力海南...

    时间:12-20
  • 0元白送!上市公司扎堆甩卖子公司

      记者 孙杰   低价甩卖子公司,2元、1元,甚至0元也行。快年底了,上市公司这一波猛操作,令人眼花缭乱。当然,这些被清仓的子公司,基本都是经营不善的赔钱货。对上市公司来说,卖房是为增厚业绩,尽...

    时间:12-20
  • 催收市场鱼龙混杂:行业标准不明确 就业人员不规范

      灰色地带的万亿市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赵一苇   发于2019.12.23总第929期《中国新闻周刊》   10月22日,互联网金融平台“51信用卡”被曝因委托外包催收公司使用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而被警方调...

    时间:12-20
  • 冬季出游需求与日俱增 冬季旅游如何才能“热”起来?

      需求上升,多地景区降价吸引游客,但旅游项目及产品供给仍存短板   冬季旅游如何才能“热”起来?   进入12月以来,我国多地迎来传统旅游淡季。除了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避寒旅游、节庆旅游等项目...

    时间:12-20
  • 用发展眼光看“35岁现象” 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

      用发展眼光看“35岁现象”(大家谈)   准备跳槽,却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本想再拼拼,无奈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不如从前……遭遇“35岁现象”,让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领...

    时间:12-20
  • 音乐版权现状不容乐观 约半数音乐人月入不足2000元

      约半数音乐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   版权产业稳定增长音乐版权是发展短板   ● 中国版权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内容、技术、商业的融合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断爆发出新的活力。   ...

    时间:12-20
  • 区块链≠虚拟货币!区块链大火但这些骗术不得不防

      区块链大火 这些骗术不得不防   虚拟货币交易伪装成“区块链项目” 持仓分红推广返利实则传销套路   近期,区块链技术大火,包括央行等不断推进区块链应用。但披着区块链外衣的“炒币”诈骗也时有...

    时间:1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