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这一年“夜经济”火了,新“夜”态潜力持续释放

2019-12-29 13:16: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这一年“夜经济”火了,新“夜”态潜力持续释放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周蕊、段续

  忽如一“夜”春风来,“夜经济”火遍中国大地,“灯光下的潜力”成为热议话题。记者调研发现,一年间,随着新“夜”态不断涌现,夜间服务保障更完善,不少城市“夜经济”发展正在进入“2.0版”。

  “夜经济”火了,“夜中国”亮了

  成都宽窄巷子里,人们一边享受火锅的热辣,一边欣赏精彩的川剧变脸;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身着唐朝仕女服饰的“真人不倒翁”衣袂飘飘、舞姿蹁跹,吸引游客驻足观看;长沙解放西路,“夜妆师”忙着为参加夜间社交活动人群提供化妆服务……

  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说,夜幕降临,生活才刚刚开始。

  滴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大城市商圈夜间出行需求猛增,夜间平均呼单数显著上升;据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监测,2019上海购物节期间,全市100家重点商业企业实现营收188.61亿元,其中晚7点后的夜间营业额同比增幅达22.6%。

  随着各类新“夜”态不断涌现,不少城市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闹市经济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购、食、宿、文、娱、健、养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

  灯光秀、音乐live、沉浸式互动体验展……新年将近,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夜间文化活动在北京各大商圈接连上演。北京大悦酒店副总经理孙韵楚告诉记者,酒店将联合西单大悦城,在31日推出“跨年不眠夜”主题活动,届时消费者可参与室内寻宝游戏、电音狂欢派对等多个体验项目,商场还将与彩妆品牌合作,为顾客量身定制跨年妆容。

  在上海市徐汇区,漫步在“武康庭”或“永平里”,艺术画廊、花店、时尚生活馆等特色小店和老城建筑融为一体,沿街商铺光线柔和,音乐舒缓,主打“静、雅、柔”的多业态复合式“夜经济”,打造属于都市人的“慢生活”。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陈丽芬表示,随着各地对“夜经济”认识逐渐深入,衍生出颇多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供给端亮点频现。

  拒绝“猫冬”,北方“夜经济”持续升温

  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如何发展“夜经济”一度成为困扰不少北方城市的难题。而记者近期前往部分北方城市调研发现,尽管正值隆冬,各地“夜经济”发展却丝毫没有降温。

  蜿蜒起伏的山丘景区,中式风格的山间建筑……今年“十一”期间,一座名为“这有山”的室内文旅小镇亮相长春,能吃能逛能拍照,还可以看演出、做手工艺品,“这有山”一开业便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

  长春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往年由于天太冷,晚上很少出门。自从“这有山”开业后,自己和家人几乎每周都要来一次。“从没想过室内也能‘旅行’,吃喝玩游一网打尽,老人孩子都喜欢来。”

  长春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彦介绍,开业近3个月来,“这有山”工作日和周末日均客流达到1.5万和3.5万人次,其中夜间客流占一半以上。

  巧做“冷”文章,劣势也能变优势。进入冬季,不少北方地区纷纷依托冰雪资源发展夜间经济。哈尔滨打造冰雪“琉璃之城”;沈阳举办“彩灯嬉雪节”“冰上龙舟大赛”等活动;乌鲁木齐推出“滑雪+夜市”“滑雪+温泉”等特色夜游产品……

  陈丽芬表示,各地发展“夜经济”基础不同,北方城市只要因地制宜,依托自身禀赋优势,“冷资源”同样可以迸发“热效应”。

  服务“不打烊”,夜间管理更精细

  旺盛需求之下,一系列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北京出台1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成都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西安提出构建“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游经济……

  火热“夜经济”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不小考验。如何解决百姓夜晚出门的“后顾之忧”?记者调研发现,过去一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城市服务保障,夜间管理越来越精细、贴心。

  沈阳12月上线动态巴士服务项目“滴滴公交”,将传统巴士与共享约车相结合,公交车不必按固定站点运营,满足市民夜间便利出行需求;长沙市天心区成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通过设立“夜间管家”、开通“夜经济”公共服务热线等,及时协调处理各类问题,为夜间消费活动提供保障……

  政府“卖力”做好服务,商家也在积极行动。在上海静安区大沽路,不到500米的街道上,集聚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家商户。过去由于商居关系紧张,这里最高月投诉曾超过百件。关键时刻,商户成立“自治委员会”,制定公约、自我管理,每晚11点自觉结束外摆位,降低噪音,成为和谐商居关系的模范。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指出,随着一些城市“夜经济”发展进入“2.0版”,发展“夜经济”不仅为了刺激消费,更代表城市夜生活的文化和魅力。在鼓励更多夜间新业态的同时,也要完善配套设施,平衡民众诉求,重点打造形成产业生态的夜间经济新地标。

  • 相关阅读
  • 牛羊市场供应足——甘肃省牛羊市场走访见闻

      新华社兰州12月30日电 题:基层补栏积极性高 牛羊市场供应足——甘肃省牛羊市场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朋、崔翰超、周圆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坝镇田斌村,养羊农户李德军在卖掉400只羊后,转手买...

    时间:12-30
  • 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合作——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观察

      新华社杭州12月30日电 题:新动能“聚沙成塔” 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合作——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观察   新华社记者   新旧动能率先转换为经济增长添动力,高质量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更...

    时间:12-30
  • 四部门:非寄宿制中小学原则上不得设食品小卖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30日电(左宇坤)“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原则上采用自营方式供餐;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不得在校内设置食品小卖部、超市。”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

    时间:12-30
  • 【高质量发展中国这样干】跑出光明的“新深圳速度”

      用高质量的方式发展经济,深圳市光明区这个2018年5月设立的、深圳最年轻的城区,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以8.1%的增幅领跑深圳,发展形势喜人。  见微知着,守正待时。光明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书...

    时间:12-30
  • 全国一亿美元以上大项目逾七百

      前十一个月“稳外资”成效明显   全国一亿美元以上大项目逾七百  本报北京12月29日讯 记者冯其予 姚进报道:全国商务工作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据悉,今年以来,我国“稳外资”成效明显,法规政策体...

    时间:12-30
  • 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79万户 日均新设企业再创新高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罗珊珊、林丽鹂)近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7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再创新高,活跃度为70%左右,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市...

    时间:12-30
  • 农业农村部:猪肉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中新网客户端12月30日电(谢艺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3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随着促进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密集出台、落地,11月份以来,猪肉供需矛盾有所缓解,12月27日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42.89元...

    时间:12-30
  • 沪指低开0.23%报2998.17点 电机等板块领跌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30日电 沪指低开,报2998.17点,跌幅0.23%,成交量23.45亿元;深成指报10203.82点,跌幅0.29%,成交量0.0亿元;创业板指报1763.58点,跌幅0.23%;上证50指数3016.20点,跌幅0.05%;沪...

    时间:12-30
  • 把菜篮子装进手机有多难?

      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生鲜电商身处蓝海却不断传来关店消息   把菜篮子装进手机有多难?   专家表示,企业前期普遍“超速”发展,而生鲜电商是“慢生意”,需熬过成长发育期   12月22日,北...

    时间:12-30
  • 区域协调 构建发展新动力源

      区域协调,构建发展新动力源(2020年中国经济怎么干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其中特别指出,...

    时间:12-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