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

2021-01-29 10:03: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28日,财政部发布的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减税降费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财政收入逐季好转,全年收入好于预期。同时,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收入逐季回升

  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4310亿元,同比下降2.3%;非税收入28585亿元,同比下降11.7%。

  在支出方面,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在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的同时,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9%,好于预期。”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从全年情况看,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财政收入逐季回升。2020年4个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14.3%、-7.4%、4.7%、5.5%,呈现一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后二季度触底回升、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持续向好的态势。

  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3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21.4%、26.1%。随着减税降费和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逐月持续稳定恢复,带动6月份以后全国财政收入当月增幅连续正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好转,带动主体税种增幅回升。“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154310亿元,下降2.3%,降幅逐步收窄,主要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8.9%,累计降幅连续8个月收窄,10月、11月、12月分别增长9.1%、8.1%、7.7%,基本恢复正常。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8.1%,降幅随着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回升而逐步收窄。

  各级政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国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分别下降1.1%、20%。但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5.2%,其中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74.9%;农林水支出增长4.4%,其中扶贫支出在2019年增长14.3%的基础上又增长1.5%。

  今年将继续推进减税降费

  2020年,“减税降费”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关键词。“预计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在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方面,通过“免减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近九成免征增值税,余下600多万户征收率从3%降为1%,2020年前11月,共计减免增值税911亿元。同时,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占三项社保费全部减免额的近90%。统计显示,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措施有效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减少资金占用,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提升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能力。”这位负责人介绍,2020年前11月,累计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减免税费652亿元。

  在帮扶困难行业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了突出作用。在受疫情影响行业中,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业等减税降费受益面最大,2020年前11月纳税人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共减轻负担382亿元;各地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纳税人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减免政策,累计减税292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开源节流促财政运行平稳

  2020年,疫情对财政收支造成较大冲击,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挥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首先,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同时,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多渠道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

  其次,设立并实施资金直达机制。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推动资金高效精准投放到终端,支持基层落实“六保”任务。

  再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部门带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督促地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严禁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同时,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8.39万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为近年来最高,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李华林)

  • 相关阅读
  • 部分枣庄涉疫奶枣通过线上渠道流入天津

      中新网天津1月31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30日晚间从天津市防控指挥部获悉,部分枣庄涉疫奶枣通过线上渠道流入天津市,目前全市共有8份奶枣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时间:01-31
  • 多部门开出新年“1号”罚单!都给了谁,因为啥?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31日电 (王永乐)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相继公布了2021年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上交所也公告了2021年首家被终止上市公司。板子都打了谁?因为啥? 资料图...

    时间:01-31
  • 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天然气产量持续维持历史高位

      能源需求高速增长供应总体平稳   天然气产量持续维持历史高位   本报北京1月30日讯(记者王轶辰)国家能源局3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8.4亿吨,同比增长0.9%;12月煤炭...

    时间:01-31
  • 春运机票价格平均降至651.36元 为何创5年来最低?

      受就地过年等因素影响——   春运机票价格持续走低   本报记者 崔国强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运机票价格有些特别。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机票预订平均支付价格...

    时间:01-31
  • 网购年货、快递礼品……“无接触拜年”来了

      网购年货寄回家,快递礼品送祝福——   “无接触拜年”来了   本报记者 王轶辰   春节临近,随着各地陆续出台就地过年倡议,不回家如何拜年成为热议话题。在浙江、上海、广东、河南等地,许多...

    时间:01-31
  • 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带动作用增强

      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带动作用增强    本报记者 冯其予  “我国国家级经开区总体上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和质量提升、开放带动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当...

    时间:01-31
  • 基础再造 制定产业链“备胎计划”

      夯实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   基础再造 制定产业链“备胎计划”    本报记者 李芃达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等问题。如何通过实施产业基础...

    时间:01-31
  • 美股“逼空”行情或推动股市回调

      新华社纽约1月30日电 题:美股“逼空”行情或推动股市回调  新华社记者刘亚南  近日,美国股市多只“明星”廉价股票价格在散户投资者与对冲基金的博弈中剧烈波动。虽然此轮遭遇“逼空”的个股均为股...

    时间:01-30
  • 甘肃建专业化医械检验检测机构 填补高端医械空白

      中新网兰州1月30日电 (史静静)30日,甘肃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在兰州新区启动。这意味着,该项目的落地实施,结束了该省过去27年来没有固定专业化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场所的历史,填补了甘肃高端...

    时间:01-30
  • “两个窗口”显效应 平潭对台经贸合作逆势上扬

      (台海观澜)“两个窗口”显效应 平潭对台经贸合作逆势上扬   中新社平潭1月30日电 (闫旭 郑江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过去一年福建省平潭对台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30日透露,去...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