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产业化打稳致富根基 非遗之花绽放天山南北

2021-03-21 05:24:43

来源:经济日报

  非遗之花绽放天山南北

  本报记者 耿丹丹

  新疆,曾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多文化交汇,多民族聚居,让这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塔城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喀什土陶、民族乐器制作……新疆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4600余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80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0多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玛纳斯、麦西热甫则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多年来,新疆通过法治保障、政策扶持、非遗展示等多种形式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同时,非遗扶贫在助力新疆精准脱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从中增收致富。

  产业化打稳致富根基

  近年来,为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疆把非遗保护传承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非遗活起来,变成生产力,非遗产业助力打稳致富根基。

  在位于新疆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的文化扶贫项目“非遗+工坊”内,海如丽尼萨·巴克尔正忙着制作都塔尔(维吾尔族传统弹弦乐器)。“我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制作技艺,还有了稳定收入,月工资2000元。”海如丽尼萨·巴克尔说。

  这家工坊主要从事新疆特色民族乐器研发制作及销售,负责人是民族乐器制作的第五代传承人买合木提·夏克。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墨玉县教育局驻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访惠聚”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发展非遗扶贫工坊。通过“公司+非遗+工坊+农户”的方式,买合木提·夏克亲自教授村民制琴技术,并将当地果木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买合木提·夏克说:“现在工坊有20多人就业,每年要制作乐器7000余个,员工月工资从1500元到6000元不等。下一步计划扩大规模,增加员工,带动更多人增收。”

  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小乐器已经“奏响”了致富曲。

  “我们家已经有五代人传承制作民族手工乐器,每年大小乐器能制作1500多个,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民族乐器制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艾依提·依明说,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会制作20多种民族乐器。

  在这个有名的“乐器村”,前些年却因为产品销路不稳定,村里的年轻人不愿再传承乐器制作技艺。当地政府鼓励和支持像艾依提·依明这样的传承人建立工作室,成立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规模化制作车间,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扶贫工作和非遗传承融合,加依村在2018年摘掉贫困帽。

  阿克苏地区民政局驻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亮说:“通过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村里非遗产业逐步做大做强,群众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000余元,已经增加到9000余元。”

  技能培训拓展增收本领

  “我们这几年都会定期开展培训,保护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塔城地区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党韫说。

  近年来,新疆各地每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帮助传承人进一步扩大教学、传承与展示活动。

  塔城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的边境地区,因此也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全地区有文化遗产项目760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项。今年1月,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我们还计划录制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制作技艺。”党韫说。

  “一把好的木勺必须选用树龄20年到30年的杏木雕刻,这种木勺不仅质地细腻、结实耐用,还能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杏香味。”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库木鲁克村“非遗永流传”民族民俗技艺课堂上,自治区非遗柯坪木勺代表性传承人买买提·卡德尔说。

  2018年,新疆将“柯坪木勺”列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项目目录,同时将其列为扶贫项目,项目获批资金100万元,用于开展传承人培训、作坊改造、购置制作工具、推广销售等。

  柯坪木勺作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通过非遗文化传承人融合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的方式,开设“非遗永流传”民族民俗技艺课堂传播推广木勺加工技艺,目前共吸纳“徒弟”40余人参与木勺制作,确保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在莎车县,2名喀群赛乃姆传承人、23名县级民间艺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近60名“徒弟”,以更好推动喀群赛乃姆的传承和发扬。

  喀群赛乃姆是一种维吾尔族传统歌舞表现形式,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喀群赛乃姆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莎车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艺术股股长李毅林说:“2021年,我们计划借力上海援疆,组织县里的民间艺人进行交流演出,同时继续增加对民间艺人的生活补助,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中。”

  线上线下搭建销售平台

  为让新疆非遗“走出去”,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春节期间,新疆都会组织开展百余项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的非遗文化和旅游展示宣传推广活动,展示全疆各地特色非遗项目,为非遗产品“创品牌”搭建销售平台。

  2020年6月,新疆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线下活动,剪纸、柳编、面塑、桑皮纸等非遗产品展出。同时,新疆各地还通过直播带货方式进行展销,依托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开设“新疆非遗馆”。

  今年春节期间,自治区文化馆联合全疆各地州文化馆,采取线上线下、双线互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鄯善县文化馆举办的“非遗产品线上销售”、托克逊县文化馆举办的“非遗购物”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宽了非遗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今年3月初,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签约落地。该馆一期建筑面积超过600平方米,计划引进10个非遗项目,计划于5月正式开馆。

  据悉,已有毛皮画、宝石画、剪纸、面塑、糖塑、文创手工艺术品等7个非遗项目签约落户二道桥大巴扎非遗馆。馆内将设置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区、互动体验场景打卡点、现场制作直播区、教学活动区等。游客在这里能够选购非遗产品,并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

  • 相关阅读
  • 截断超前消费的渠道 花呗、借呗“断供”大学生引热议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陈沛  3月17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宣布,禁止小贷公司对大学生放贷。这意味着校园借贷将被严格管控,3月18日,#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

    时间:03-22
  • 你见到的心理咨询师都被“割过韭菜”

      你见到的心理咨询师都被“割过韭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发于2021.3.22总第988期《中国新闻周刊》  见到肖莉是在2020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这是她当周仅有的两个空余时间段之一。作为“简单心理”的...

    时间:03-22
  • 技术研发带动、中欧班列保障……淡季不淡,外贸再起航

      淡季不淡 外贸再起航(经济新方位·新春观察)  本报记者 罗珊珊 王伟健 王永战 窦瀚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2日 第 02 版)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再创历史...

    时间:03-22
  • 因樱花季成旅游热门目的地 武汉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武汉因樱花季成旅游热门目的地    2021年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八方游客相约武汉  3月20日至21日,东湖樱花园游客量达11.5万人次,约六成为外地游客;相邻的武汉大学樱花又成为国内春天看花的“人气王”,...

    时间:03-22
  • “五一”机票预订量已超2019年同期 中国旅游春暖花开

      中国旅游春暖花开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中国旅游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1年居民“找回失去的旅行”意愿更强烈,出游意愿将保持在85%以上。携程旅游预计清明节出游或...

    时间:03-22
  • 粤超1.5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粤超1.5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未来广东将推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制造业加速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试乘文远无人驾驶小巴的乘客纷纷拍照留念。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缺席了;以电气...

    时间:03-22
  • 一季度公募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 债基热销股基发行遇冷

      今年一季度公募新发基金规模破万亿   债基热销股基发行遇冷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今年以来,基金频繁“出圈”。那么,目前国内基金规模如何呢?近日,中基协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资产管理业务统...

    时间:03-22
  • 国内猪肉价格累计下行近2成 养殖企业压力增加

      猪肉价格累计下行近2成 养殖企业压力增加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井楠)2021年春节过后,国内猪肉价格呈现明显振荡下行走势。新牧网、卓创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出栏平均价格累计跌幅为17.5%,接近两成,...

    时间:03-22
  • 促进品牌推广 海外仓助力国际贸易共赢发展

      海外仓助力国际贸易共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鼓励建设海外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进一步凸显了海外仓作为海外营销重要节点...

    时间:03-22
  • 打破信息链、技术链等瓶颈 “科技超市”助力企业创新

      宁波余姚打破信息链、技术链、服务链瓶颈   “科技超市”助力企业创新    本报记者 郁进东 通讯员 杨 明  “不到半个月时间,‘科技超市’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技术难点。”宁波林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03-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