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介联合银行违规操作 多地整改堵住经营贷入楼市漏洞

2021-03-28 09:48:15

来源:经济日报

  堵住经营贷入楼市漏洞

  本报记者 郭子源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建立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

  目前,相关整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需要反思的是,为何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屡禁不止?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并采访了多位购房者。

  中介联合银行违规入市

  通过中介机构“过桥”垫资套取个人经营贷,然后置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转手多次后挪用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支付购房首付……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主要集中在二套商品房交易环节,操作工具主要是个人经营贷、个人消费贷。

  “与二套商品房相比,购房者购买首套商品房资金压力没有那么大。”链家、我爱我家等中介的多位经纪人均表示,按照现有政策,如果在北京地区购买首套商品房,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即为普通住宅,可贷款比例为网签价格的65%;如果是非普通住宅,可贷款比例为网签价格的60%。相比之下,二套商品房可贷款金额则显得较为有限。

  这是因为目前北京二套房的认定政策是“认房又认贷”。假设某人名下只拥有一套商品房且有按揭房贷,几年后准备把它卖掉再买一套,但由于有贷款记录,新购买“实际唯一住房”仍被认定为第二套住房,最多只能贷款网签价格的四成。“我2014年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小两居,现在准备换一个90多平方米的大两居。因为我之前有过房贷,置换的房子被认定是二套房,现在首付资金缺口挺大的。”在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链家店,一位购房者对记者说。

  记者走访发现,以上资金缺口类型颇具代表性,为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滋生了土壤。为减少购房者的首付款支出,有些中介机构会联合商业银行,帮助购房者从银行再贷出一笔个人消费贷款或个人经营性贷款,充当部分购房首付款。以个人消费贷为例,不同银行能批下来的贷款额度虽有所差别,但多在8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重拳出击堵漏洞

  当前,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问题引起了监管层高度关注。记者获悉,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纷纷开展排查,并启动整改问责。

  “按照监管要求,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开展自查,发现约3.4亿元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银行自查,北京银保监局还会同相关部门选取了多家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专项核查。

  “北京银保监局已对4家银行启动了行政处罚立案程序和调查取证工作。”上述负责人说,后续将根据调查取证结果,对贷款审查不到位的银行、未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罚。

  “广东银保监局已成立6个核查组,于2月9日进驻舆情反映集中的6个银行网点,截至目前,经过大数据筛查、台账分析、查阅档案、流水追踪、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取证,已发现超过3000万元的经营贷、消费贷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广东银保监局已部署全辖银行机构从授信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等方面开展全面自查。截至目前,辖内(不含深圳)已完成个人经营贷自查的银行网点达4501个,排查个人经营贷5678亿元、个人消费贷2165亿元,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为2.77亿元。

  目前,相关银行已按照监管要求开展整改,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内部员工提出了警示告诫、通报批评、积分扣减、经济处罚等问责。

  增加供给是关键

  尽管多地重拳整治,但近年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屡禁不止,严查过后不少违规行为又死灰复燃。

  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资金之所以绕着道流入房地产市场,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上海、深圳等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者的收益仍然较高。此外,也不能排除某种程度上真实需求的存在。因此,除了严厉打击投资、投机需求,对部分购房者的改善型置换需求可予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但从目前多个重点城市仍坚持“认房又认贷”的政策看,打击炒房行为依然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投资或投机,这很危险。”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思路之一便是增加有效供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将作为今年重点任务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大土地、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供给,多渠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

  本报记者 郭子源

  • 相关阅读
  • 这个县外贸强劲增长的背后

      这个县外贸强劲增长的背后(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线看外贸)  核心阅读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湖南省长沙县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约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8%。  畅通物流,寻求替代,保证供应链稳定...

    时间:03-29
  • 央行调查报告显示 今年首季宏观经济热度上升

      央行调查报告显示   今年首季宏观经济热度上升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徐佩玉)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9%,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

    时间:03-29
  • 5G网络升级进行时 独立组网将成未来主旋律

      5G网络升级进行时 独立组网将成未来主旋律  NSA是“一网多用”,SA是“专网专用”。NSA模式的网络就像城市道路,既跑汽车也跑自行车,而独立建设的SA模式网络类似于高速公路,跑的都是5G信号。  5G技术发展至...

    时间:03-29
  • A股首例集体诉讼案落地或已不远

      A股首例集体诉讼案落地或已不远  本报讯(记者 孙杰)近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正式接受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投资者委托。这是“投服中心”首次发起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代表人诉讼,...

    时间:03-29
  • 亚洲房地产市场冷热不均

      亚洲房地产市场冷热不均  在土地私有的柬埔寨,公寓多以单体楼为主。尽管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金边等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被广泛看好。 本报记者 张 保摄  韩国房价近期持续上涨,其中首尔市江南地区...

    时间:03-29
  • 汽车消费类纠纷易发 买车擦亮双眼入手精挑细选

      汽车消费类纠纷易发,注意避坑——   买车擦亮双眼 入手精挑细选    本报记者 李万祥 实习生 牛盈博  汽车消费日益普遍,同时,汽车消费纠纷也成为易发问题。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统计,2018年至202...

    时间:03-29
  • 低至0元的财商课靠谱吗 ——“小白”训练营探营记

      低至0元的财商课靠谱吗    ——“小白”训练营探营记  随着人们提升财商、增加理财技能的需求不断上升,各种财商课、理财培训班开始多起来,特别是伴随在线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习惯这种便捷的...

    时间:03-29
  • 网贷平台乱象横生 专家建议树立正确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陷入网贷泥潭   网贷平台乱象横生且缺乏监管专家建议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 奇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在...

    时间:03-29
  • A股五大险企2020年日赚6.89亿 净利增速均未转正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9日电 (冯方)3月28日,中国太保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至此,A股五大险企2020年“成绩单”均已出炉。  五大险企日赚6.89亿  2020年,A股五大险企净利润合计2523.14亿元,日赚6.89亿元,同比...

    时间:03-29
  • “三桶油”2020年成绩单:日赚2.1亿,降幅过半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9日电 (张猛)28日下午,中国石化发布2020年财报,至此,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三桶油”)2020年“成绩单”全部出炉。据中新经纬记者计算,2020年“三桶油”合计实现净利润768.86亿元,日...

    时间:03-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