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关注种业创新:做强中国种业,先要支持企业强筋壮骨

2021-04-02 02:24:18

来源:科技日报

  做强中国种业,先要支持企业强筋壮骨

  本报记者 马爱平

  种业创新系列报道④

  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资源、人才、资本向企业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推动提升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现代化水平,实现好品种和好种子的持续产出。

  万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打好种业翻身仗,企业是重要一环。

  3月20日,在2021中国种子大会上,专家指出,要让种业企业强起来,成为创新主体,促进产学研协同。会议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种业发展要注重研究把握好五个关系,其中一个关系就是创新与保护的关系。要加大种业创新支持力度,发挥市场主体、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同时搞好种质资源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是正确方向,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无法实现。目前农作物育种科研人才基本集中分布在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最现实有效的选择是加强科企合作,科学家创造价值,企业家放大价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培育发展农业创新企业已是当务之急

  “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强国发展趋势来看,凡是农业科技强国都是种业科技强国。没有一流的种业就没有农业科技现代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高旺盛分析,总体来看,国际生物种业强国有四大基本特征:强大的巨型种业企业集群、雄厚的种业投入和充足的研发费用、形成规模化、高通量、流水线、高效率的种业创新研发模式以及完善的种业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种业跨国企业垄断是当今世界种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进入国际种业前列,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国种业企业数量近7000家,但是研发能力都比较薄弱,自主研发积极性不高,根本无法与国际企业抗衡,这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最大的短板之一。”高旺盛指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有投资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市场波动大等特殊性,培育发展农业创新企业已是当务之急。

  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

  种业领域新品种的开发培育时间漫长且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我国种业领域大规模企业较少,研发和资金投入有限。如何发挥种业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研发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建议,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资源、人才、资本向企业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推动提升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现代化水平,实现好品种和好种子的持续产出。

  对此,高旺盛建议:一是加大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特殊政策支持,扩大农业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参与规划权和组织项目权;二是在企业科技投入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科技设施与租用农田林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银行对绿色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三是深化改革人才流动、兼职兼薪、股权分红、产权质押等政策机制,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多种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

  “我们根植自身资源禀赋,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军介绍,该集团依托三亚南滨地区20万亩土地,成立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为广大科研机构提供“一站式”南繁服务的同时,加快科研队伍和项目配套建设,打造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

  “我们依托丰富科研资源,坚持行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德华透露,该公司“串珠为链”,打造高水平行业技术整合平台,长期以来与优势科研院所在种植资源、关键技术、特性鉴定以及品种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近3年已累计投入经费1.5亿元。

  加大政府对大型企业的育种创新支持

  在畜牧育种方面,李成贵认为,由于畜牧育种需要大种群的数量遗传学实验,因而大型企业更有优势。

  “峪口禽业利用国外资源成功培育出京粉、京红系列蛋鸡,并具备国际水平,就是成功的案例。温氏集团在猪新品种培育中的创新突破,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需要从国家利益和打翻身仗的目标出发,加大政府对大型畜牧企业的育种创新支持。”李成贵说。

  “科研院校、高等院校仍是种业科技创新主体。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种业企业5000余家,但仍存在着数量多、育种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技术力量分散且创新能力弱等不足,尚未形成种质资源、品种创制、种子繁育、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创新链条。”万建民说。

  对此,高旺盛建议,要重组构建新一代国家生物种业创新体系,加快布局组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持续支持国家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基因编辑等前沿核心技术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企业,打造新一代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自主化的国家生物种业创新体系,打好种业翻身仗。

  • 相关阅读
  • 为“碳达峰”拼了!大湾区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投产

      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大湾区“碳达峰”按下了加速键。金湾海上风电场总投资约53亿元,总装机容量为300兆瓦,共安装55台单机容量为5.5兆瓦国产...

    时间:04-02
  • 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银行业风险底线如何守住?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银行业风险底线如何守住?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吴雨、姚均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前提。  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

    时间:04-02
  • 国际粮价攀升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国家粮储局回应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陈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显示,国际粮价已连续九个月上涨。国际粮价上涨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日对粮食安全形势进行介绍。  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时间:04-02
  • 江西上线“赣服通”金融服务专区 打造政银合作新模式

      中新网南昌4月2日电 (记者 李韵涵)2日,“赣服通”金融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运行。由此,“赣服通”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综合性金融服务专区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将打造“政务+金融服务”新模式。  据了解,“赣服通”...

    时间:04-02
  • 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创芯大赛”汇聚中国“芯”力量

      中新网泉州4月2日电 (记者 孙虹)继深圳、西安两个分站赛后,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集成电路赛道暨首届全国集成电路“创芯大赛”上海分站赛2日启幕,东方微电、十进制计算机、用芯盒子等项目于此间角逐晋级总决赛的...

    时间:04-02
  • 港商扎根内蒙古9年慨叹:带来的不仅是税收,还有思想的冲击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日电 (奥蓝 敖满斌)“我们这样的企业在内蒙古落地,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观念和思想的冲击。”  港商吴葵生扎根内蒙古已9年。4月2日,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坦陈:“我个人认为,...

    时间:04-02
  •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这3项关乎婴幼儿配方食品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陈席元、徐鹏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公告,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项修改单,其中3项关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标准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  据了解,为保障婴幼儿...

    时间:04-02
  • 中国引领全球绿色债券销售热潮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国际数据供应商路孚特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美国。  路孚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发行了规模约15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融...

    时间:04-02
  • 山东金融机构“精准滴灌” 促小微企业“根深苗壮”

      中新网济南4月2日电 (朱沙 牛斌)记者从农行山东分行获悉,今年以来,该行积极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工作,兼顾县域城区,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2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增加72.03亿元(人民币,...

    时间:04-02
  • 国家税务总局曝光三起电子普通发票虚开违法典型案例

      中新网4月2日电 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消息,为维护经济税收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电子普通发票虚开违法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各地税务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重点专项打击,近期接连破获多起电子...

    时间:04-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