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乡村旅游好光景

2021-04-12 07:18:13

来源:人民日报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品牌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乡村旅游好光景(一线调查·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

  本报记者 苏 滨 李茂颖 王锦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2日 第 06 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有力带动了各地村民致富增收。一方面,乡村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吸引力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各类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涌现,一幅幅火热生动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用好绿色资源,带动致富增收

  春日午后,在贵州遵义永安镇田坝村,远处松林茶园星罗棋布,翠绿嫩芽抽立叶尖,游客身背篓筐体验采茶。

  孙德礼是当地茶产业带头人,自小长在田坝村,虽然70岁了,身体仍然硬朗。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要泡上一壶茶,看嫩芽徐徐舒展,如水中芭蕾,上下翻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于人才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认为:“乡村人才是乡村文化载体,民间技艺、习俗活动、饮食文化等传承人,传递着乡愁与文化底蕴;乡村人才是引领乡村前进的重要力量,一批批懂市场、善经营的人才,不断发挥着示范作用。”

  孙德礼种茶,在当地广为人知。曾经的田坝缺水干旱,孙德礼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一步步成为林业大户。担任乡长后,他带领大家,想办法盘活当地自然资源。

  孙德礼挖了山土,带到贵阳去做化验,结果显示土壤呈酸性,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适宜种茶,但推广起来,难度不小。“饭都吃不饱,还种茶?”一些村民不理解,孙德礼就挨个走访,耐心做工作,“乡亲们不富裕,还不是缺钱?钱从哪来?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孙德礼辞去乡长,将承包的荒山种上茶,一心扑在种茶上。待到采摘后,他带着茶叶再赴贵阳,一检测,果然富含锌、硒,这便是凤冈锌硒茶。

  “大伙儿只管种,销售我来托底。”货不翻山不赚钱,孙德礼决意拉到省外卖,结果价格翻几番。孙德礼顺势成立了公司,以“公司+合作社+社员”模式,将种茶发展成产业,惠及更多老百姓。如今,整个田坝有近3万亩茶园,茶叶加工场已达74家。

  同样情景,在云南曲靖师宗县五龙乡也在上演。路稠、板江、腊门、江龙、牛尾……五河交汇之地,便是五龙乡。层层叠水的瀑布,明亮翠绿的湖泊,百果争香的园林……依山傍水的五龙,如今风光无限。

  近年来,五龙乡大力发展刺绣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乡。“大家在一起,同祝样样好……”伴着踩踏织布机和缝纫机的嗡嗡声,一曲民歌小调飞扬在乡里的刺绣工作室,五龙乡水寨村村民余晶凤,正带领大家飞针走线。一幅幅刺绣在五彩丝线、绒线、金线的相互交织下,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50多岁的余晶凤是当地刺绣产业带头人。“乡里,大伙都擅长刺绣,衣服都是自己做。”余晶凤指着身上的绣片说,“服饰以绿蓝为底,代表的便是五龙的山山水水”。

  余晶凤告诉记者,工作室如今有绣娘90多名,有些是固定上班的专业工,也有务农闲暇时计件工作的村民。

  助推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

  “游客大老远过来,为的就是看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只有做出文化味,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余晶凤思路清晰。

  乡村旅游火了,绣品更受青睐。“有了互联网和快递后,产品更好卖。”余晶凤说,服饰、织锦、流苏小包、桌布……订单和产品不断增多。如今,工作室每年销售刺绣服饰多达上万件。

  在工作室,余晶凤还分隔出作业区、产品展示区和体验区,“要增加更多刺绣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更多乐趣。”余晶凤说。

  远隔千里的甘肃天水麦积区,因为融入了文化元素,旅游生意也越做越火。

  走进一间陶瓷作坊,女工的刻刀划过陶胎,沙沙作响。“她们在给陶胎‘美容’呢!”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天平说,陶胎出模,略有瑕疵,或是合缝不平,或是纹饰不显,得经过一番打磨才能入炉烧制。

  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依托麦积山石窟旅游资源,当地乡村游得到快速发展,陶瓷制品成了特色旅游产品。

  李天翼认为,中西部地区曾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因乡村类型多、自然风光独特、地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在助推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大作用。

  生长于斯的方天平本行是土木工程,转型做文化产业,对他来说着实不易,光陶土就试了一年多。“不知道烧陶的土还分酸碱。”他四处找土不断调配,偏酸性了粘模具,偏碱性了一烧就裂。“还有做模具,要精雕细琢,一点都不能着急。”方天平说。

  第一批产品出炉,已是4年后。当窑炉开启、陶胎器身挺拔,方天平乐得合不拢嘴。可高兴没两天,又愁上眉头:卖给谁?方天平说,看的人都说好,就是没人买。“不能砸手里呀!”方天平雇一辆大卡车,进京展览。“惊艳全场,一售而空。做好文化宣传,不愁没有销路。”方天平说。

  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

  如今,凡有展览,方天平就参加。方天平说:“多跑多看,对旅游文创才有新认识。”

  方天平的陶器观众喜欢,百看不厌,想买却嫌大。方天平转念一想,得做出适合普通游客购买的产品。方天平决定再转型,找专家请师傅,着手制作微缩版产品。

  公司随即开发了高30厘米左右的产品,大受欢迎,销量走高,用工也增加了。“工人大都是附近村民。”方天平说,最多时用工50多人。

  孙德礼也考虑转型。“卖茶也要卖风景,搞茶旅一体!”伴随茶叶规模扩大,当地逐渐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特色景区。

  随后几年,孙德礼建起了民宿,还带动许多老百姓也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据统计,田坝村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23万元。

  因为爱茶,孙德礼的儿子孙亮民也学成返乡,子承父业做茶产业。“得一代一代干下去。”孙亮民接连创新,先后推出采茶、制茶、识茶、学茶等板块,新增研学内容,让茶旅一体化更立体。

  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到现在旅游特色小镇,家乡变化让余晶凤赞不绝口。“叠水瀑布、五洛湖、百果园、刺绣、糯米饭……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专业人士分析,乡村旅游链条长,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吸纳就业人数多,进入门槛低,收入可观;同时,也是污染较少的行业,有助于山水林田湖的保护。“另外,乡村文化蕴含社会治理要素,尤其体现在乡风文明构建等方面,用好这些智慧,就能助力乡村振兴。”李天翼说。

  • 相关阅读
  • 商务部: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

      中新网4月12日电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12日介绍,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进程。3月19日,2021第18届海南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在海...

    时间:04-12
  • 海南省长:外资爆发式增长 海南成全球投资“新热土”

      中新网4月12日电 12日,国新办就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海南省长冯飞在发布会上表示,三年来,外资爆发式增长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大亮点,海南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图为航拍海...

    时间:04-12
  • 发挥大数据巩固脱贫成果作用

      发挥大数据巩固脱贫成果作用  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高度重视大数据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健全防止返贫...

    时间:04-12
  • 湖北以实干笃定前行

      湖北以实干笃定前行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荆楚大地,生机盎然。  4月2日,湖北召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时间:04-12
  • 海南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1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海南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累计达52.7亿美元,超过过去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一半。他表示,海南全力推动“一负三正”进口商品零关税清单、放宽市场准入...

    时间:04-12
  • 商务部:将会同19个部门联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今天(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若干措施,形成了《...

    时间:04-12
  • 咖啡产业第三波浪潮来临——以咖啡之名,致敬上海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刘晓)近年来,上海在咖啡消费规模、咖啡门店数量、咖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位居全国首位。数据显示,上海人均咖啡消费量每年约20杯,全国人均不过4杯,上海咖啡店总量超过7000家,众多国际咖啡...

    时间:04-12
  • 从国际会展到康养医疗 海南琼海借博鳌论坛壮大产业

      中新网海口4月12日电(记者 王子谦 张茜翼)今年3月底,一场万人规模的展会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心举办,这是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前海南省琼海市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展现了当地会展业优质的服务及强大接待能力。 ...

    时间:04-12
  • 海南到2030年不再销售传统的燃油汽车 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今天(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在会上表示,在自贸港建设发展过程中,任何问题都应该为生态环境让路,发展过程中如果和生...

    时间:04-12
  • 仅98天!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通行1500列中欧班列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2日电(记者孙少雄)近日,从德国萨斯尼茨始发满载汽车配件、工程设备、家具卫浴等货物的“长安号”中欧班列,顺利入境到达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这是今年该口岸通行的第1500列中欧班列。  “今年...

    时间:04-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