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首季贷款创新高后,我国货币政策怎么走?

2021-04-14 17:48: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首季贷款创新高后,我国货币政策怎么走?

  新华社记者吴雨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新高。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

  金融政策“不急转弯”持续帮扶实体经济

  “别人在欢天喜地准备过年,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有贷款延期政策支持。”广州市图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耆告诉记者,今年1月底企业有一笔180万元的建设银行“科技贷”到期。这笔钱曾在去年疫情期间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今年初依然宝贵。

  所幸的是,就在还款前夕建行通知周耆,根据相关政策,这笔贷款可延期至7月。这份贴心的“新春礼包”,支持这家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20%,超过疫情前水平。

  今年,与周耆有着相似经历的企业主不在少数,一些刚恢复元气的企业依然获得了金融政策的持续帮扶: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进一步延至今年底;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在政策引导下,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一季度,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35万亿元。这有力注解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一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平稳合理,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为难得的是,我国一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

  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钱景”可期

  去年疫情期间推出了特殊的、阶段性的金融政策,部分仍将在今年持续发力,部分则将在完成使命后退出。有人不免担心:这会不会弱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对此,孙国峰明确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最近,在上海鼎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打工的200多名农民工顺利领到了一季度的工资,随之松了一口气的还有企业负责人俞庆军。

  俞庆军告诉记者,一笔1000万元贷款本于3月底到期,在中信银行的帮助下贷款及时办理了“无还本续贷”,支付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贷款利率还享受了优惠,一年能节省利息4.5万元。

  “今年为更好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孙国峰说。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5%;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绿色低碳、高新制造业也是支持重点。人民银行在3月召开的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企业信心逐渐修复,制造业、基建等领域中长期信贷需求旺盛。银行贷款将承担更多“精准滴灌”的重任,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钱景”可期。

  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眼看周围开工新建的厂房越来越多,在福建经营一家玻璃加工制造企业的黄小春既兴奋又犯愁。一方面,工厂加速复工复产,今年订单肯定少不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又增加了一笔开销。

  “要是贷款能延期到年底就好了。”黄小春说出了不少企业主的心声。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忧:贷款延期会不会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造成影响?

  孙国峰认为,两项直达工具等政策出台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让其能够生存下去,实际上是降低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其实,在推进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举措时,金融监管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在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时,要求其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妥善应对疫情冲击下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在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住不炒”;为避免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加大监管力度;在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的同时,强调有效防范风险,从风险较低的好企业、好项目入手……

  “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明显提升。”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目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多个行业逾期金额减少,金融风险集中度有所下降;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减缓,将继续保持基本平稳,金融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 相关阅读
  • 重罚贾跃亭,对资本市场造假“重典治市”

      重罚贾跃亭,对资本市场造假“重典治市”  ■ 社论  对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严刑峻法与市场自律自治都不可或缺。  这是一份“迟到”的处罚决定书。  近日,证监会发布贾跃亭、杨丽杰等5名责任主体的...

    时间:04-15
  • 油价或迎年内首次搁浅 92号汽油仍处“6元时代”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5日电 (张猛)今日(15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普遍预测,本轮国内油价大概率搁浅,这将是今年以来国内油价首次搁浅。  资料图。中新经纬 张猛 摄  北京时间4月14日凌...

    时间:04-15
  • 猪肉价格降了 10元一斤的猪肉要来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谢艺观)如果你常去超市、菜市场买菜,最近可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猪肉价格降了!  春节之后,“二师兄”仿佛坐上了“滑梯”,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一路下行,每斤降回20元以下。甚...

    时间:04-15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15日开启 搁浅和小降的可能并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张旭)4月15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据机构测算,截至本调价周期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0.99%,对应汽柴油下调45元/吨,届时油价搁浅或小幅下调均...

    时间:04-15
  •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提出六大举措

      着力激发各类企业活力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提出六大举措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赵文君)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草案提出六大举措,包括...

    时间:04-14
  • 国际能源署上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刘亮)国际能源署(IEA)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报告预计,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每日增加570万桶,达到每日9670万桶。  IEA表示,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整体弱于预期,但近...

    时间:04-14
  • 海南沿“路”乡村民宿方兴未艾

      中新网三亚4月14日电 题:海南沿“路”乡村民宿方兴未艾  记者 王晓斌  后疫情时代,海南酒旅业快速复苏,其中乡村民宿趁势崛起,方兴未艾。  依托独特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海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

    时间:04-14
  • 人行广州分行:探讨建立粤澳跨境洗钱风险监测合作机制

      中新网广州4月14日电 (记者 唐贵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14日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反洗钱处处长李波介绍,将结合粤澳两地洗钱风险防控的新趋势、新特点,适时开展联合风险评估,深化完善有关试点工作...

    时间:04-14
  • 广东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制造业贷款增长势头良好

      中新网广州4月14日电(记者 唐贵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14日举行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广东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贷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在新发展理念...

    时间:04-14
  • 新华全媒+丨数字人民币加速而来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启动以来、数字人民币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大众视野中。  近期,上海多个商圈商家开启数字人民币支付。数字人民币使用有何不一样?记者实地走访多家商户,体验数字人民币的实际应用。  在...

    时间:04-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