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求是网评论员:共享中国机遇 造福各国人民

2021-05-08 16:36:43

来源:求是网

  求是网评论员:共享中国机遇 造福各国人民

  2021年5月6日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供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也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品。”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从南海之滨传到世界各地,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造福各国人民的声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新一轮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深入推进,中国消费发展呈现新的趋势性特点,商品消费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新型消费迅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加快,进口渠道不断拓宽、消费品进口持续增加,农村消费活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各国企业提供巨大商机。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这样的大市场,有谁愿意错过?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20年中国消费品进口仍实现了8.2%的逆势增长,规模达到1.5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18.1%,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吸引力,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外公布,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提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被分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迎八方宾朋,览全球万物。继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之后,中国又推出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一新的国际公共产品。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围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集聚全球消费领域资源,打造国际消费精品全球展示交易平台。展览总面积8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企业近1500家,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2628个国内外品牌参展,其中国际品牌1365个;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报名数量超过3万人次,预计各类观众超过20万人次。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是国内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载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平台,也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彰显中国与各方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又一次举办一场全球性盛会,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非常高兴看到爱中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势头,即便在去年疫情影响下仍有出色增长。”爱尔兰副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消博会搭建了爱尔兰高品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消博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关于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新机遇,而瑞士恰恰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主宾国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表示,消博会给瑞士带来了新的机遇。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希望各国嘉宾和各界人士深化交流、共谋合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同各方一道,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倡议,明确中国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同各方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世界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 相关阅读
  • 多国驻华大使点赞消博会:规模震撼机会无限未来可期

      (首届消博会)多国驻华大使点赞消博会:规模震撼机会无限未来可期  中新社海口5月9日电 题:多国驻华大使点赞消博会:规模震撼机会无限未来可期  中新社记者 陈溯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目...

    时间:05-09
  • 权威编撰 《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正式出版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刘文文 王恩博) 记者自官方获悉,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著,中证金融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于近日正式出版。《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 中证金融研究院 供图  1990年...

    时间:05-09
  • 把握新消费脉搏、新趋势潮流 从“买买买”看消费升级

      从“买买买”看消费升级  【特别关注·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一展汇全球,一展看未来。  首届消博会上,2500多个全球品牌齐聚一堂,上百款新品集中亮相。行走在消博会,便能把握新消费脉搏、新趋势潮流...

    时间:05-09
  • 2020年度A股总分红创新高 上市公司为何更爱现金分红

      2020年度A股总分红1.52万亿元创近3年新高——   上市公司为何更爱现金分红    本报记者 周 琳 马春阳  近期,A股上市公司亮出优异答卷,逾七成上市公司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将以现金分红方式回报股东。数据...

    时间:05-09
  • “大国重器”智造升级 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大国重器”智造升级    本报记者 周 雷 崔国强  高铁风驰电掣,盾构穿山掘地,岸桥力拔千钧,国产计算机算力翻倍……中央企业倾力打造“大国重器”,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中央...

    时间:05-09
  • 多方发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方发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 林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蕴藏着丰富资源,拥有无穷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积...

    时间:05-09
  • 跨界破圈、弯道超车 文化根基成就“国潮”风

      文化根基成就“国潮”风  覃皓珺  近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开幕,在琳琅满目的中外品牌展位里,大白兔奶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天府可乐等众多融入“国潮”元素的“老字号”展位引人驻足。“国...

    时间:05-09
  • 消费新亮点折射中国大市场

      消费新亮点折射中国大市场(今日谈)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系列亮眼的消费数据让人为之振奋: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电影票房达16.68亿元,观影总人次突破4410万;邮政快递业揽投快递包...

    时间:05-09
  • 网约车糊涂账,定价谁说了算?

      网约车糊涂账,定价谁说了算?  新华社记者程士华、胡锐、何曦悦  市民吐槽网约车打车贵、司机抱怨平台抽成高,网约车平台收取服务费抽成究竟几何?你和司机对过账单吗?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对照乘客付...

    时间:05-09
  • 滴滴回应“抽成高”:已在排查出现极端订单的原因

      滴滴回应“抽成高”:高于30%的订单占2.7%    并表示已在排查出现极端订单的原因 尽全力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  5月7日,滴滴发布《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回应近期对于抽成高说法的质疑。滴滴表示,...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