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90后人均国货消费超6000元:年轻人为何追“国潮”

2021-06-15 11:11:11

来源:钱江晚报

  90后人均国货消费已经超过6000元

  把个性穿上身的年轻人为何都在追“国潮”

  五一长假,一个纪录片在高速飞驰的列车上循环播放,吸引了乘客的目光。纪录片的名字叫《爆款中国》,片中的主角是直播带货“一哥”李佳琦。这次他不是带货,却是在探讨在“后浪”中不能绕过的词儿:“国潮”。

  你有没有发现,喜欢把个性穿在身上的“Z世代”,在厨房里放着自热火锅、螺蛳粉、冷萃咖啡、蛋白棒,习惯用上完美日记口红唇彩、玛丽黛佳睫毛膏、花西子散粉等国货美妆……据天猫数据显示,90后人均国货消费已经超过6000元。

  有人感慨,“后浪们”站上了消费的潮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巨量消费市场。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如此爱“国潮”?

  天猫618“后浪汹涌” 755个新品牌一天进账百万

  “我淘宝人生中最喜欢的一条粉色裙子就是密扇”、“关注了7年,之前看到商场里开了实体店,有种莫名感动,喜欢的国潮风格终于可以触摸到了”,看到网友的留言,密扇CEO冯光感慨良多。

  为了让年轻人重新爱上旗袍,在杭州城北理想·丝联166创意园的密扇工作室,适合日常通勤、还能混搭运动鞋的“潮范中国风”改良旗袍诞生了。从《山海经》《桃花扇》《牡丹亭》中撷取灵感,还将新疆哈密刺绣请上了衣服,在服饰中融入古典文化元素,也让年轻人对国潮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2014年,从海外归国,冯光和夫人韩雯共同创立了“潮范中国风”设计理念的密扇。2018年第一次登上巴黎时装周,到2020年受邀作为开幕秀参与纽约时装周,成为首个完成国际四大时装周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密扇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年轻人都在热追的国货,到了“当红之年”。今年天猫618,有25万品牌参与,达到了去年同期的2.5倍,期间有140万款首次面世的新品,当中很多来自初生的国货品牌。仅6月1日当天,就有755个新品牌首日成交额超过百万元,他们当中有不少因为洞察到消费人群的新需求,从小众冷门的品牌,成为细分赛道的领跑者。

  据阿里研究院《2021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自2016年开启供给侧改革以来,新品牌逐年扩张。2020年天猫新品牌的销售额是2016年的17.9倍。”

  300多岁还在玩创新 4000万95后热衷网购老字号

  在天猫平台,有一组数据纪录,59岁的大白兔与56岁的美加净合作,在天猫推出大白兔口味唇膏,2秒后售罄;80后、90后的童年“神仙水”六神联合RIO,上新花露水味的鸡尾酒,17秒售罄。不光是年轻新势力,“破圈”的新国潮国货,很多都出自老当益壮的老字号。

  据数据统计,每年有4000万95后在天猫为老字号“打call”。年轻人喜欢的老字号,不仅因其历史悠久,手艺精湛,更在于它们能跟时代接轨,与新的需求合拍。

  年轻人不喜欢沉重的厨房刀具,今年393岁的张小泉,会有什么样的新尝试?把剪刀的厚度做得像菜刀一样厚!

  “从研究货到研究人。”张小泉总经理夏干良从95后身上得到启发,力排众议决心一试,打出一把菜刀“斩切两用”的概念,将能斩又能切的“厨房剪”卖成了爆款。

  从网红爆款黑芝麻丸到美妆,网友惊喜连连,这也让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俊明显感觉到,老字号不再与“老年人”、“古板”等词语画上等号,更多的是当下年轻人追求生活品质的一次消费升级。

  5月24日,天猫618预售开启一个小时,上海家化旗下护肤品牌玉泽首次进入十大爆款榜单;6月1日凌晨正式开售,仅1小时的销售就超去年全天;预售至今,曾是绿皮车上的网红德州扒鸡推出的新品牌鲁小吉,有四款卤味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也让网友感叹,“老字号是最成功新品牌。”

  购物车里塞满新国货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国潮”

  据天猫数据显示,国货正在成为90后、95后、00后消费的首选。过去一年在天猫上,00后国货消费的增速最快,超过50%。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如此爱“国潮”?

  有网友直言,国货的品质早已不输外国大牌了,外观设计和品牌力也迎头赶上来了。“这些新国货消费品牌,似乎都极擅长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刚好填上了年轻人心中美好生活的一个角落。”

  天猫国潮负责人锦雀表示,国民消费力的提升、消费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加强、产业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互联网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等,都为新国货品牌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业内看来,“国潮”是春江水暖的鸭子,国货品牌腾飞的序幕刚刚拉开。国货品牌开始在“95后”人群中“种草”,逐渐壮大后,反过来正在慢慢影响“90后”、“80后”乃至“70后”的消费观念。

  在“后流量时代”,考验一个品牌能否从网红走向长红,不能只看流量导入,还要看打造爆款的能力。“天猫为新品牌的成长提供了从内容种草、趋势洞察、研发新品、拓展品类、品牌提升、供应链支持等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创新的消费体验,吸引了8亿优质消费者用‘购物车投票’。”锦雀说,“过去10年,是中国传统的商业、品牌和商家全面拥抱互联网的10年;未来10年,我们相信会成为中国品牌和国货新生的‘黄金十年’。”

  可以说,这一届国潮更加面向未来、有深刻的消费者洞察和柔性的供应链基础,更符合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一代人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品牌,2021年作为新十年的起点,无论是中国的制造业还是中国的企业,都已准备就绪,相信会有更多优质的中国品牌见证这个新国货的“黄金时代”。

  国货从未如此“当红”,踏浪而来的新消费行业,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汹涌澎湃。

  本报记者 祝瑶

  • 相关阅读
  • “中国第一股民”去世,我们在纪念什么?

      “中国第一股民”去世,我们在纪念什么?  ■ 来论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于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杨怀定又被称为“杨百万”。  “杨...

    时间:06-16
  • 6·18多电商平台角力 私域会员制迎下一风口

      6·18多电商平台角力 私域会员制迎下一风口  又是一年6·18购物节,除了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外,短视频直播电商也加入战局。电商多平台运营成为常态,如何与平台合作快速沉淀品牌价值成为每个商家的必修课。  ...

    时间:06-16
  • 国家发改委与世经论坛联合组织跨国企业赴滇调研

      中新社昆明6月15日电 (韩帅南)15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组织12家跨国企业的18名代表赴云南省开展专题调研。当日,联合调研组与昆明市政府及地方龙头企业举行政企交流会。  世界经...

    时间:06-16
  • 端午假期结束 “当地游”和“定制游”产品受旅游者欢迎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周音)今年端午节假期,“当地游”和“定制游”产品受到中国国内旅游者的欢迎。  中国旅行平台马蜂窝15日披露,端午节假期期间,旅游产品订单平稳上涨。6月14日,2021年福州市传统龙...

    时间:06-15
  • 中国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周音)中国交通运输部15日披露,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财政部已联合印发《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交通运输部表示,为...

    时间:06-15
  • 海南端午假期旅游业丁财两旺加速回温

      中新网海口6月15日电 (李艺娜)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15日通报,端午假日海南旅游大幅回温,其中旅游接待游客129.70万人次,同比增长77.4%,较2019年同比增长9.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134.9%...

    时间:06-15
  • 商务部:支持香港企业参与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

      商务部:支持香港企业参与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  新华社香港6月15日电(记者王茜)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李永军15日在“善用境外经贸合作区,开拓‘一带一路’新商机——香港工商界走进‘四国...

    时间:06-15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将于8月在杭州举办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谢艺观)6月15日,2021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2021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  据...

    时间:06-15
  • 中国和新西兰企业探讨光伏发电合作前景

      中国和新西兰企业探讨光伏发电合作前景  新华社新西兰奥克兰6月15日电(记者卢怀谦 陈正安)中国建设银行15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光伏发电跨境撮合洽谈会。与会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两国在光伏发电领域的合...

    时间:06-15
  • 日均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成就综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日均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题:日均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我国邮政快递业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戴小河 ...

    时间:06-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