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医疗美容行业乱象:3支水光针里 可能只有1支是正品

2021-07-08 04:18:26

来源:法治日报

  记者调查医疗美容行业乱象

  3支水光针里

  可能只有1支是正品

  ● 2020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34%的用户接受过水光针注射。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通常可能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 在合法医美机构中,仍有超2000家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非法机构规模较小,藏身在生活美容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予以打击

  ● 在非正规机构注射水光针,使用来历不明的水光针,都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致伤致残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对美的渴望是没有止境的。

  身高164厘米,体重48公斤,皮肤白皙,鹅蛋脸,双眼皮,还有美人尖,可邱莹觉得自己仍然不够美。过去3年里,这位23岁的湖南姑娘通过频繁注射水光针让自己的面部肌肤变得更加水润,“每隔几个月打一次,效果还不错,这几年花的钱应该有几万元了”。

  安徽姑娘林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从网上购买了水光针,收到货后便迫不及待地往自己的脸上注射。几天后,她的脸上竟然长满了痘痘。

  水光针主打补水美白,是当下医美市场上的“明星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水光针主要分为“注射水光针”和“无针水光针”两种。前者是将透明质酸等保湿养分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皮肤深层;后者则是通过类似带有气泵的装置,运用气压将保湿营养液喷射渗入皮肤基底层。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像林蕾这样网购水光针和注射器等辅助用品,根据网上“教程”进行自打的爱美者不在少数。此外,一些美发店、SPA馆、养生馆等不具备医美资质的机构也在提供注射水光针服务。

  受访专家提醒,在非正规机构注射水光针,使用来历不明的水光针,都可能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致伤致残。

  颜值焦虑带来市场

  水光针风靡医美圈

  “我原先一直信奉自然老去才是最美的,挺排斥借用医美手段整容或者延缓衰老。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皱纹多了,皮肤也暗沉了,加上周围一些朋友通过注射水光针,确实收获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就心动了。”

  7月3日,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咖啡店里见到了李楠。她即将满30岁,谈到年龄话题,她双手捧起咖啡杯无措地摩挲了两下:“都说‘三十而立’,但在我看来,30岁是个坎儿。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不再年轻了,尤其是上网刷视频和图片时,看到其他年轻漂亮身材好的女生,心里特别羡慕。”

  为了度过这个“坎儿”,李楠计划近期找个时间去尝试一下水光针项目,“尽可能挽留自己的青春”。

  和李楠有一样想法的女性并不少。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崛起,对许多人而言,医美消费从可选变成刚需,这也给了许多产品广阔的市场,主打补水美白的美容产品——水光针就这样逐渐流行起来。

  据天津某整形美容医院刘医生介绍,水光针具有基础补水和淡斑抗衰等功效,一支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个疗程一般需注射3至4次。

  不过,水光针并不是付了钱就可以随便开始按疗程注射的。

  北京永成魅力整形美容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会员陈志泉告诉记者,打水光针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简单,首先应该判断皮肤是否适合,其次还要判断使用的水光针是否为正品。

  “既然是侵入性治疗,就会存在排异反应,而人体面部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十分复杂。当消费者使用非正品水光针或自行注射水光针时,很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甚至导致血管栓塞、眼睛失明等悲剧。”陈志泉说。

  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20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34%的用户接受过水光针注射,且有58.8%男性医美用户曾接种水光针。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通常可能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据陈志泉介绍,水光针的主要成分是玻尿酸,在我国按照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生产和经营此类产品须取得相关资质。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没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或者说明书、标签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但在网购平台上,记者发现,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光针还是能够轻易购买到。

  虚假宣传非法经营

  医美市场乱象丛生

  “女人最好的投资就是变美。”

  “能让肌肤喝饱水的水光针,能让前男友回头的水光针!”

  “水光针,锁住你的美!”

  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的程橙是一家美容工作室的老板,她经常在朋友圈发文推广医美产品,水光针是她推广的主要产品。

  记者给程橙发微信咨询注射水光针的相关情况,程橙热情地介绍,在她的工作室打水光针,价格比去医院便宜三分之一。记者再次询问货源是否靠谱时,程橙说:“进货渠道属于商业秘密,不便透露,但保证没问题;工作室的医生都是我从医院请来的,来我这做医美的还从没有出过问题。”但当记者询问其工作室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程橙却避而不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由此可见,执业医师应当在其执业范围和执业注册地点内执业,医生接私活属于违法行为;且医美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执业许可证。“同样,注射水光针也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陈志泉说。

  实际上,水光针乱象只是医美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法务部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医学教育与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岑岩告诉记者,水光针乱象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医美行业的乱象,主要包括机构无资质或超范围经营,医生无资质或超范围执业,药品和器械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产品四个方面。

  《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具备合法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占29.1%、门诊部类占32.9%、诊所类占38%;在合法医美机构之中,仍有超2000家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非法机构规模较小,藏身在生活美容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予以打击。

  据中消协统计,自2015年至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相关投诉大幅增加,2019年医美行业投诉6138件,是2015年投诉数量的近13倍。

  为了变美去做医美项目,如果遇到不规范行医或者医美乱象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那么对求美者造成的影响或许就是不可逆的。

  2020年10月,一名21岁的女孩在江苏常州慕妍医疗整形机构先后做了3个手术,分别是唇部塑形(M唇)、假体隆胸及隆鼻手术。10月3日22时许,在做最后一个鼻梁整形手术时,女孩的血压、心率开始下降,美容机构做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后,将其送往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急救,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在陈志泉看来,许多医美广告的宣传具有导向性,只是一味强调只要做了某项目就会变美,对其中的风险却只字不提。铺天盖地的宣传加剧了人们的容貌焦虑。“为瘦腿进行小腿肌肉阻断术切断腿部神经,为成‘精灵耳’在耳朵上打玻尿酸……这些另类的整容项目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也不会让人真正变美,正规医美机构也不会开展这些项目。”

  加大监管惩处力度

  营造良好合规环境

  医美市场为何乱象频出?

  李岑岩分析称,这是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的结果。近年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快于国家对医美产品的合规审批,使得部分医美产品在我国的监管体系下成为“黑户”;行业门槛较低,各种医美机构、医美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求美者对医美认知不清。“医美中的很多项目实际上属于医疗行为。注射水光针实际上就是一种医疗行为,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美容护肤。如果求美者能以去医院问诊的心态接受医美服务,或许行业乱象不会这么严重。”

  在北京知音医疗美容门诊部院长李卓看来,很多非法从业者都是打游击战,或是有隐秘的销售网。即使被抓到,处罚也很轻,违法成本很低。这让许多违法者更加有恃无恐,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针对市场上愈演愈烈的医美乱象,近日多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医美专项整治。

  6月22日,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定于2021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为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李卓说,这些举措体现了相关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的进一步收紧,显示出国家打击违法医美的决心,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陈志泉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宣传方面,要加强正确引导。水光针可以打,但也要说明可能产生的危害。此外,对于市场中已有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对尚未进入市场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要建立环环相扣的药物管理制度,产品的来源和去处也要进行登记,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医院的产品流入市场,也有助于监管。

  李岑岩认为,想要消除医美行业乱象,医美机构和医美从业者要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各级医美行业组织要加强医美机构的自律引导和风险提示,督促提醒会员单位依法经营、规范经营,不得违法开展医疗美容业务;各地各部门监管机构要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医疗美容有奖投诉举报制度,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文中邱莹 林蕾 李楠 程橙均为化名)

  • 相关阅读
  • 第27届兰洽会开幕 呈现“实体+数字”新型展会模式

      中新网兰州7月8日电 (记者 丁思 杨艳敏)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中国中西部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第27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兰洽会”)8日在兰州开幕,节会延续去年“云招商”...

    时间:07-08
  • 央行:数字人民币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

      中新网7月8日电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试点过程之中,主要通过白名单邀请方式,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北京冬奥会场景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资料图:数...

    时间:07-08
  • 吉林推荐500个重大项目与跨国企业对接合作

      中新社长春7月8日电 (李彦国 谭伟旗)跨国企业与吉林省对接会8日在长春举行。近百位跨国企业代表与会,就感兴趣的领域、项目展开对接。  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区...

    时间:07-08
  • 中国最大龙眼生产基地广东茂名龙眼开摘

      中新社茂名7月8日电 (梁盛 梁晶晶)记者连日来在中国最大龙眼生产基地广东茂名采访时了解到,当地的正季龙眼进入收获时节,各地果园陆续开摘,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茂名市水果局介绍,茂名市种植龙眼历史悠...

    时间:07-08
  • 甘肃皋兰“拥河”发展:官员“挂帅出征”邀客“黄河之旅”

      中新网兰州7月8日电 (史静静)在兰州市皋兰县,黄河流经黄土地形成一个“S”形的太极弯,这里生长了万亩被世界吉尼斯认证的“世界第一古梨园”;相隔不远的黄河奇峡既有北方山川的奇美,又具江南水乡的秀丽……拥...

    时间:07-08
  • 服贸会吉祥物征集活动启动 最高奖励8万元

      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杜燕)即日起至7月2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吉祥物征集活动正式启动,要求应征作品须符合服贸会主题,须包含吉祥物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须以独立形象为原型,须撰...

    时间:07-08
  • 福建新增3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中新网福州7月8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省商务厅8日通报,福清市平板显示、上杭县金铜产业和安溪县藤铁家居工艺等3家基地获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福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26家。  福清市平板显示产...

    时间:07-08
  • 欧盟预测今年经济复苏将加快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7日电(记者李骥志)欧盟委员会7日发布夏季经济预测报告说,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疫苗接种加快,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今年复苏将更强劲。  欧委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保罗·真蒂洛尼当天在新闻...

    时间:07-08
  • 多措并举 向违法违规“造富”的市场乱象亮剑

      多措并举 向违法违规“造富”的市场乱象亮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魏钊攀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注册制改革有序推进、新证券法顺利实施的当下,要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时间:07-08
  • 广东探索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确权登记

      中新网广州7月8日电 (唐贵江 张泰文 肖乃花)记者8日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地上地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所附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确权...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