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自然资源部要求地方公开存量宅地详情 房企囤地将曝光

2021-09-01 16:02:33

来源:第一财经

  数据显示,重点城市已供应但未竣工的住宅用地面积约为近五年平均完成交易量的5.5倍,其中扣除已取得销售许可的未竣工面积约为两倍多。

  “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调控仍在深入,这一次对准了存量住宅用地,房企“囤地”行径或将浮出水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工作的函》,要求地方进一步规范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发挥充分信息对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作用。

  住宅供应的多寡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未来房价的预期。但这些年供应出去的存量住宅土地到底开发了多少?又有多少地块由于某些原因晒太阳甚至在“囤地”?

  上述函件要求地方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制定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公开样式表格公开信息,准确完整地列出每个住宅用地项目的具体位置、土地面积、开发企业等信息,不得缺项漏项,不得使用名称简称。鼓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要将拟公开的存量住宅用地逐宗在城区现状底图上清晰标出分布位置,方便查找;现状底图要有明显的区位要素,易于辨识。

  此外,各地要在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门户网站首页开设“住宅用地信息公开”专栏,避免多层嵌套,方便公众查询。每季度初10日内要完成存量住宅用地信息更新,并作醒目提示。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公开信息的月度更新。

  存量住宅用地的哪些信息需要公开?具体来看,包括一宗地块的开发企业信息、具体位置、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以及当前建设状态等。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决策部署,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既要靠合理的供需关系,也要靠充分的信息披露,让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全面掌握相关信息。

  在充分披露住宅用地供应信息方面,上述负责人表示,住宅供地信息包括存量信息,要向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充分公开。截至2020年11月,重点城市均已按要求公布。数据显示,重点城市已供应但未竣工的住宅用地面积约为近五年平均完成交易量的5.5倍,其中扣除已取得销售许可的未竣工面积约为两倍多。

  一位土地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然资源部今年年初有关住宅用地供应的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两集中一公开”,外界非常重视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应”方面的举措,重点城市也陆续进行了相关工作,但各方对“信息公开”这方面给予的关注不多,其实这方面也非常重要。

  “过往已经供应出去的土地信息比较散乱,不但民众了解不多,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未必完全掌握相关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集中公开,各个区域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就会更为清晰,相关企业在制定拿地决策过程中就会有更充分的考量,民众在购房行为中也会有很多的参考。”上述专家称。

  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价预期,存量住宅用地信息的公开,至少会让外界知晓一个具体地块的建设进度,以及是否存在房地产企业“囤地”情况。

  “囤地”是国内土地市场中一个屡禁不止的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时常诉苦缺少土地供应,另一方面官方数据却显示有不少土地闲置“睡大觉”。尤其是房地产用地的闲置直接影响新增房源供应,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下国内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行情波动。

  近一两年来,房地产调控在信贷方面加大了力度,出于资金压力,房地产企提升了土地开发和房屋去化速度,以便加快资金回流,但过去多年间,“囤地”以堵地块升值也是不少企业牟利的惯用手段。

  “有的地块都长草多年了,企业就是不开发,很大原因就是在赌地块会升值。”农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曾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有政策规定土地闲置后政府会征收土地闲置费,但与预期的土地大幅升值相比,被征收的闲置费还是很少的。

  而相关部门出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招商引资等考虑,在处置工作中真正征缴闲置费、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寥寥无几,导致政策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此次地方政府将辖区内存量土地信息予以全面公开,哪些区域存量住宅用地未开发的规模大,哪家房企拿地多年却不开发的情况或可一目了然,届时公众的监督有望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作者:叶开

  • 相关阅读
  • 美的格力相爱相杀20年,争出两个“老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 (左宇坤)上市公司半年报纷纷出炉,在备受关注的空调领域,各大巨头也秀出上半年成绩单。  有趣的是,“期中考”的“自我评价”中,有两位“考生”都自称第一。  两份财报,两个“第...

    时间:09-02
  • 教培机构变更工商登记跑路,老板就可免责?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 (左雨晴)校外培训机构暴雷后,维权到底有多难?  偷偷地进行工商变更,毫无征兆地跑路,留下的电话无人接听……近日,北京新诺少儿英语暴雷,令维权的家长们苦不堪言。  老板跑路前...

    时间:09-02
  • 三大航半年亏损166亿!那“随心飞”还会有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张旭)亏损166亿元,这是2021年上半年三大航交出的成绩单。航司仍在亏损,但幅度相比去年已在收窄。只是航旅业究竟何时飞出阴霾,目前还难言乐观。东航首架进博号主题飞机从虹桥机...

    时间:09-02
  • 我国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张千千)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加强政策储备,做好跨周期调节。会议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

    时间:09-02
  • 广东移动创新信息化服务护航迎新季

      中新网广州9月1日电 (郭军 黎颖欣)部署5G健康防疫核验“门岗”、升级校园食堂智慧服务、开展5G高清直播逛校园、上线定制化智慧校园应用服务……9月开学季,各大校园迎来了莘莘学子,广东移动发挥网络和信息化优势...

    时间:09-01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家热议绿色大湾区 广东金管局:深化细化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中新网香港9月1日电 (记者 王嘉程)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日至2日在网上举行。论坛首日下午举行多场专题分组论坛。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在“绿色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视角”的分组论...

    时间:09-01
  • 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首日聚焦区域商贸和多边合作等话题

      中新社香港9月1日电 (记者 王嘉程)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日以线上形式开幕。本届论坛以“促进区域及国际贸易 引领经济增长”为主题,首日举办的主论坛主要聚焦“一带一路”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时间:09-01
  • 广东梅州30万亩蜜柚成熟 预计产量达50万吨

      中新网梅州9月1日电 (程景伟 周志方)目前,包括大埔蜜柚在内的广东梅州柚进入成熟期,香飘梅江两岸。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全国采购商梅州柚基地行第一站9月1日来到梅州大埔县,多家采购商走进果园,看园选果...

    时间:09-01
  • 海南自贸港出台金融方案惠及境外企业和个人投资

      中新社海口9月1日电 (记者 王子谦)海南官方1日发布自贸港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探索放宽个人跨境交易政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惠及境外企业和个人来琼投资。  这份...

    时间:09-01
  • 今年上半年上海服务进出口大增逾三成

      中新社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市商务委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6月,上海市服务进出口总额998.4亿元(美元,下同),同比大幅增长36.6%。  近年来,上海服务进出口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服务贸...

    时间:09-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