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抓住种子耕地两关键 秋粮面积增加长势较好丰收在望

2021-10-03 06:56:26

来源:经济日报

  秋粮丰收在望

  本报记者 乔金亮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9月27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两成,进度与上年相当。其中,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收获过三成半,西北地区收获过三成,黄淮海地区收获过一成半,东北地区收获近一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全国秋粮已经丰收在望。

  秋粮面积增加长势较好

  “当前,秋粮丰收很有基础,体现在面积增加、长势总体较好上。”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介绍,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过12.9亿亩,春播以来,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病虫防控到位,丰收的基本面好。目前,玉米、中稻、大豆等秋粮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末期、部分已开始收获,双季晚稻处于抽穗至灌浆期,长势较好,丰收在望。

  今年是我国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份,分品种、分区域制定粮食稳产增产方案。春耕期间,化肥、农药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中央财政及时安排200亿元补贴粮食生产。此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明确支持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各地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复垦撂荒地,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较多。

  近期,北方出现多轮降雨天气。综合各地反映和专家分析,黄淮海地区玉米已进入成熟期,东北地区进入完熟期,降雨对产量影响有限,没有改变全国秋粮丰收大局。但降雨导致局部土壤偏湿,机械下地困难,给秋粮收获带来一定影响。对此,相关产区抓住降雨间隙,调度机具,抢收已成熟作物,及时烘干晾晒;对尚未完全成熟的田块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促进灌浆成熟;对有明水的地块抓紧抢排田间积水。

  粮食生产更加注重节粮减损。今年,中央财政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各地开展粮食机收减损行动,推广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和花生机械化收获,秋粮主要作物玉米和水稻的机收水平分别超过78%和93%。

  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了种子和耕地,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

  今年以来,推动种业振兴的举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顶层设计出台到法律法规完善,从科研新成果涌现到种企兼并重组频频,从种质资源普查到知识产权保护,从种业基地建设到核心技术攻关……一幅种业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认为,从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谋篇布局,必将加速种业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各地投身种业的热情高涨。黑龙江应用优良品种,每个积温带都推荐适区优良品种,大豆新品种选育更加注重高产,推广了东农252、黑农87等一批高产品种。湖北推广9种“吨粮”模式,引导农民看禾选种,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截至目前,审定水稻品种90个,其中优质稻品种58个,占比64.4%;稻瘟病中抗以上品种59个,占比65.6%。

  “按照规划,今年要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4000万亩以上。”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从各地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一般能提高10%到20%的产能。

  黑土地是耕地建设的重头。今年,内蒙古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116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50万亩;辽宁在中央财政拨款1亿元基础上,省财政专门安排2亿元用于黑土地保护,实施160万亩黑土地保护项目。此外,还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975万亩,提高了粮食产能。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

  “稻子还没收,就有商家联系收购了。”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水南村种植户张书湘说,“水南村处于上堡梯田范围内,是富硒地带,产出的高山梯田富硒大米是抢手货。今年我种了36亩富硒大米,雨水充足,收成不错,亩产预计比去年多200斤”。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我国大力实施化肥减施增效、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行动,全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截至目前,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5.62万个。

  2021年,中央投入农业绿色发展相关资金近440亿元。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说,多部门将健全政府投入激励机制,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多渠道增加农业绿色发展投入。

  • 相关阅读
  • 主题公园撬动旅游消费大市场 北京环球度假区成国庆热门

      主题公园撬动旅游消费大市场   环球度假区成国庆热门景区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北京环球度假区是全国最热门的景区之一,带动北京在中秋之后继续领跑成为国庆热门目的地第一名。  继...

    时间:10-08
  • 疫情下中国假日消费释放“外溢红利”

      假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市场仍保持旺盛消费活力,旅游度假、线上线下消费、免税区购物等持续升温。多国学界、商界人士认为,在疫情肆虐、不...

    时间:10-08
  • 专家解读“十一”大数据:黄金周揭示经济发展基本面

      深度关注 | 黄金周揭示经济发展基本面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解读“十一”大数据  柴雅欣 薛鹏  今年“十一”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首个国庆黄金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精准做...

    时间:10-08
  • 2021年国庆档票房43.87亿 《长津湖》成纪录“收割机”

      中新经纬10月8日电 (张猛)2021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落下帷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24时,2021年国庆档票房43.87亿元,超9300万人次观影。  连续6日单日票房破6亿创纪录  牛年国庆档,《长...

    时间:10-08
  • 假期消费又有新玩法 市场潜力在消费回暖中激活

      市场潜力在消费回暖中激活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吉蕾蕾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偶发的疫情并未阻断人们的消费热情,就地过节、省内游短途游、居家消费等成为新热点。与此同时,假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

    时间:10-08
  •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冲击,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2020年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

    时间:10-08
  • 国庆长假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超5亿,假期消费呈现四大趋势

      长达七天的国庆长假交出了亮眼成绩单,零售餐饮、国内出游人数、旅游收入、电影票房等多项数据都十分可观。消费市场火爆,将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复苏。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信运营...

    时间:10-08
  • 海运一箱难求中欧班列订单暴增,铁轨却成最大瓶颈?

      9月27日,满载10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环球义达号”在浙江义乌首发,奔向13052公里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天后,满载50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上海号”从闵行启程,驶往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标志着上海...

    时间:10-08
  • 新华全媒+|新经济新玩法,国庆消费亮点观察

      新华全媒+|新经济新玩法,国庆消费亮点观察  2021年国庆黄金周,“买买买”既展现了消费复苏的活力,又透露出新的消费动向和趋势。  “网红”菜场解锁了社区商业的新玩法;“绿色”咖啡店凸显品质化、个性化...

    时间:10-08
  • 2021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3890.61亿元

      2021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3890.61亿元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7日晚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据悉,国庆黄金周红色...

    时间:10-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