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预期目标——秋粮增 饭碗稳

2021-10-28 10:34:55

来源:经济日报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预期目标——秋粮增 饭碗稳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吉蕾蕾

  目前,秋收已进入尾声,多地正开展秋冬种。农业农村部宣布,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看待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怎样确保粮食持续稳产?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增产来之不易

  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农技部门协助当地农户组织调度收割机到田间,秋收顺利完成。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毓龙说,今年全区收获秋粮15万亩,亩产较去年增长6%。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今年夏粮、早稻双双丰收,秋粮继续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十八连丰”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农资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今年春耕以来农资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攀升。据统计,前三季度,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出厂价同比分别涨了25.2%、30.1%、23.7%和21.3%,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做好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下达和发放工作,缓解农资成本上涨的影响。前不久,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每斤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也给种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全国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河南、山西、陕西秋粮因严重洪涝或干旱而减产,但其他主产区秋粮多数增产,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产较多,算总账全国秋粮是增产的。具体来说,有三个因素:一是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二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三是全国农业受灾程度总体轻于常年。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市场总体平稳

  眼下,农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今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200万亩,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200个,开展综合治理面积280万亩。各地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8万个。

  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发布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标准化的皖粮基地,今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

  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前9月均价每百斤129元,同比高出6.2%,粮价总体上涨有限,且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目前,南方一季稻丰收上市,品质有所提升,市场购销两旺,价格高开后回落趋稳;小麦收购旺季基本结束,国庆假期后价格略有上涨;玉米开始陆续收获上市,市场流通粮源充足,价格较前期有所下跌。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关键还是供需基本面牢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看待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夏粮早稻秋粮均增产,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二是储备调控能力强。稻谷、小麦库存保持较高水平,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储备调控和应急供应有保障。三是市场各方预期稳。加工企业购销总体有序,老百姓对粮食安全心里有底。

  隐忧不可忽视

  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影响。潘文博介绍,这造成秋收进度放缓和成本增加,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些需要人工抢收。黄渤海地区反映,今年机收玉米1亩地增加成本50元至100元。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有的可能会错过播期,有的会加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此前,山东滨州遭遇持续降雨,秋收秋种明显受阻。眼下,滨州正采取措施加紧秋冬种。在滨州邹平市明集镇整地播种现场,农技人员介绍,当前晴好天气有利于土地散墒,轮式机械可大规模下地作业,秋收已基本结束,最晚在立冬前可完成秋播。

  “压舱石”虽稳,但隐忧也不可忽视。根据中国农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近年来西南等地一些原本是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省份已成为粮食调入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表示,稳住粮食生产一方面要向规模化、专业化要效率和收益,另一方面要围绕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高强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是紧平衡。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幅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核心仍是种子和耕地。对种子而言,要推动种业创新。加大粮食作物种业的研发力度,强化种子高产、抗病、抗寒和抗倒性。对耕地而言,要提升地力。近年来,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应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吉蕾蕾

  • 相关阅读
  • 多措并举促进能源保供|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产量稳中有增

      央视网消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10月28日发布了前三季度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产量稳中有增,重点企业煤炭产销势头良好,煤炭增产保供效果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

    时间:10-29
  • 第400家德企签约落户“中国德企之乡”太仓

      中新网苏州10月29日电 (周建琳)28日,艾蔚昂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这是太仓引进的第400家德企。该项目由德国HEWI公司与德国海瑞恩公司合资设立,主要生产汽车动力系统结构件及应用于航空和...

    时间:10-29
  • 中车齐车集团自主研发铁路货车获欧盟注册授权

      中新网齐齐哈尔10月29日电 (陈国梁 记者 史轶夫)中车齐车集团29日发布消息,该集团自主研发的Sggmrss90’型关节式集装箱运输平车,全面完成欧盟要求的技术审查程序,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满足欧盟相关要求,可...

    时间:10-29
  • 黄山市委书记: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中新网合肥10月29日电 (成展鹏 张俊)支持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正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

    时间:10-29
  •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项目计划于今年内开建

      中新网南京10月29日电 (许文峰 朱晓颖)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29日消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迎来新进展,国铁集团、江苏省、安徽省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批复会签,正式批复文件将于近日下发,项目计划于2021年年...

    时间:10-29
  • 广州南沙港区添印度CI2航线

      中新网广州10月29日电 (王坚 余丽颖)广州市南沙区政府29日发布消息称,运达航运自有船“宇达”轮已顺利靠泊广州港南沙港区,标志着由万海航运和运达航运两家船公司共同运营的印度CI2航线正式首航南沙港区。  南...

    时间:10-29
  • 两岸大湾区区块链应用研究所在福州揭牌

      中新网福州10月29日电 (严安)海峡两岸区块链创新应用交流会暨两岸大湾区区块链应用研究所揭牌仪式28日在福州举行。  本次活动由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福建省区块链协会联合主办,以“...

    时间:10-29
  • 2022年冬奥会退税确保三个及时 退税主体不离境即退税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李金磊)2022年冬奥会召开在即,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税务部门量身打造退税办法,确保实现“三个及时”,实现退税主体不离境即退税。北京2022冬奥会倒计时牌前,市民和游客...

    时间:10-29
  • 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 创新投入继续增加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29日公布,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4%,再创新高。  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

    时间:10-29
  • 山西首单保税区内飞机维修业务启动

      中新网太原10月29日电 (杨静)记者从太原海关获悉,28日,一架空客A319飞机完成海关现场查验等监管手续之后,运抵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保税维修,这标志着山西省首单保税区内维修业务...

    时间:10-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