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年增长21倍,中国是如何成为化肥出口大国的?

2021-11-25 10:53:00

来源:第一财经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中国是世界上肥料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在向全球粮食主产区大量出口肥料。

  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1—10月,中国共出口各种肥料2934.1万吨,同比增加25.7%。而2020年全年各种肥料的出口总量为2917万吨。

  今年前十个月,中国肥料的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达160个,集中在主要农业生产大国和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从肥料出口量看,巴西第一、印度第二,这两国占出口总量的35.3%。

  与此同时,巴西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印度是中国最大的大米进口来源国和主要棉花进口来源国。

  粮食的“粮食”在全球的分布

  肥料,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是农户用于农业生产,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调理土壤环境为主要功效的物料,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一举超越北美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主产区以来,世界化肥生产区域的分布整体保持不变,亚洲一直是世界化肥生产的第一大区域,北美洲位列第二,欧洲紧随之后。

  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印度是全球主要的尿素及合成氨生产国。磷酸盐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不同国家的经济和矿产开发能力不同影响其产量。中国的磷肥产能约占全球40%,产量占全球磷肥产量35%,产能产量均位列世界首位。其他磷肥生产大国有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

  钾肥的生产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东欧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亚洲的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分别是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生产出口国。中国钾肥开发主要在青海,其他地方也有一定钾矿资源,但品质差,开采经济性不高。

  关于中国已形成的在向全球粮食主产区大量出口肥料的同时,再大量进口粮食、棉花的格局,跟全球产业分工及各国工业体系有关。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化肥,特别甘蔗、稻谷、玉米、棉花,化肥需求量大。以尿素为例,平均每亩甘蔗需要50-100公斤,玉米需要30-50公斤/亩,大豆需要15-30公斤/亩。当然,实际化肥施用量除了跟作物品种有关,还跟耕地的肥力、肥料利用率有关。

  另一方面,由于煤炭、油气化工及化肥矿产开产水平落后,印度、巴西,东南亚及非洲都是主要的化肥进口国家或地区。

  从供不应求到大量出口

  在成为世界上肥料出口大国之前, 中国也曾经历过化肥供不应求的阶段。直至2000年,中国化肥工业自给自足局面才初步形成,肥料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2005年-2015年,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趋势,都是逐步递增。也正是从2004年开始,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加持下,中国粮食总产量掀起了“十八连丰”的序幕。

  值得关注的是,从2004年开始,化肥产量就超过施用量。2010年-2015年,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到2020年,化肥产量为5496万吨,较2015年的7432万吨,下降26%。在2020年,中国也顺利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预期目标。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李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化肥产品的减量增效,使得传统大路货销不出去,能提高利用率改善品质的新型肥料开始备受青睐,促使企业不断升级产品。

  对比来看,中国肥料出口量的增长颇为抢眼。2002年,化肥出口134万吨。2020年,就达到了2917万吨。这意味着,不足20年的时间,中国化肥出口量就增长接近21倍。

  李博称,出口主要是为了平衡淡旺季生产,降低装置运行成本。

  天然气是氮肥的重要原料,今年以来,受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与此同时,10月11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从10月15日起,将对化肥出口实行严格的法检。法检比商检更加严格,且时间更长。

  金正大国际副总裁、IFA执行董事翟际栋认为,肥料行业是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大、碳排放总量大的高敏感性行业,平抑产能和满足国内市场供应是必须兼顾的,减少出口是减轻能源、资源供应压力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他指出,随着海关法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各地海关行动的展开,化肥出口会大幅减少,国内肥料价格也会应声进入下降通道,可能会出现价格拐点。

  作者:邵海鹏

  • 相关阅读
  • 院士专家共话新材料产业 探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之道

      中新网杭州11月25日电(记者 黄慧)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对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如何推动新材料产业跃升实现高质...

    时间:11-25
  • 通讯:中国鄂尔多斯建零碳产业园 为高耗能城市转型提供经验

      中新网鄂尔多斯11月25日电 题:中国鄂尔多斯建零碳产业园 为高耗能城市转型提供经验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在助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北方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正在“提速”前行。  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

    时间:11-25
  • 公安部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医美产品等犯罪活动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翟翔、熊丰)记者25日从公安部获悉,针对一些地方医疗美容领域制假售假、非法从业、发布虚假广告、借“医美贷”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突出,导致医美事故频发的情况,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

    时间:11-25
  • 广东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机组并网发电

      中新网汕尾11月25日电(记者 郑小红)25日11时18分,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并网,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91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成为国内在运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  汕尾...

    时间:11-25
  • 中国已办理7600余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涉及金额超90亿元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25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共办理了7600余件赔偿案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90亿...

    时间:11-25
  • 报告称直播岗位求职数同比增加近5成

      中新网武汉11月25日电 (武一力 白雪)据智联招聘25日发布的《2021年直播产业人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直播岗位求职人数同比增加46.69%,增幅大于去年的26.51%;直播岗位大学生求职人数同...

    时间:11-25
  • 2021年哪些城市适宜异地过冬?最新指数显示海口、琼海、三亚分列前三

      中新网上海11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随着冬日脚步临近,许多北方老人早已打点好行装,选择气候温暖的城市躲避严寒。这些异地越冬的老人就是被称为“候鸟式养老”的主体人群。哪些城市适宜异地过冬?25日在上海交通...

    时间:11-25
  • 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设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中新网天津11月25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5日从中新天津生态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正式批复,同意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中新天津生态...

    时间:11-25
  • 商务部:将加快推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修改完善

      中新网11月25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5日表示,将加快推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修改完善。  在25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近日,直播电商如何规范引起热议,商...

    时间:11-25
  • 福建发展新答卷:“产业优”再塑“福建制造”新优势

      (经济观察)福建发展新答卷:“产业优”再塑“福建制造”新优势  中新社福州11月25日电 (记者 龙敏)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逐渐临近,位于厦门的安踏智能工厂眼下正抓紧生产冬奥会官方制服以及中国代表团的训练、...

    时间:11-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