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陕西探索用“秦创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1-12-15 17:02: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12月15日电 题:唤醒“沉睡”资源 打通两链“堵点”——陕西探索用“秦创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石志勇、薛天、李华

  陕西省是我国的科教资源大省,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堵点”,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完成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课题。

  今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构建立体联动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两链融合的“促进器”,使之成为陕西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性寻找科技成果转化“金钥匙”

  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70位两院院士,专业技术人才百万人以上……但与此同时,陕西大量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科技转化率不高。

  为加速把陕西的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陕西省提出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集聚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等各方力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这个老课题。

  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举行科技成果转化路演、设立基金扶持科创型企业……“秦创原”启动后,一系列创新举措接连落地,不少科技成果被从实验室“唤醒”。总规模达6亿元的“秦创原科技创新春种基金”,已向172个科研项目计划提供孵化基金2亿多元,促使更多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赵明威团队研发的一项新型技术,获得“春种基金”投资后于今年7月实现了产业化,产品已获得部分企业订单。“我们的技术之前处于实验室和生产线的中间地带,迟迟迈不出产业化的一步,获得资金之后真正实现了产业化。”赵明威说。

  既要“搭好台”更要“唱好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搭好了“台”,还需要各方唱好“戏”。陕西省采取“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等原则,调动“秦创原”各方参与力量的积极性。

  由陕西省国资委牵头组建的“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正是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两链融合”的平台。目前,陕西已有16户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进驻该中心。据陕西省国资委创新合作处处长黄峰介绍,这些企业分布在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下一步这些企业将依托“秦创原”积极“联姻”高校和院所,开展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让更多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目前,入驻的陕西省属企业与陕西省内高校在清洁能源、传感器、半导体、智慧城市等方向确立了超过70个研发项目。“集团预计5年内投入资金30亿元,资助一批经过遴选的高校、院所科研项目完成小试和中试,并将其中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进行产业化。”陕煤集团创新中心主任孙振洋表示。

  “秦创原”还通过建立“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加速“两链融合”步伐。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赵万华与陕西一家机床龙头企业联合成立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得到了“秦创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赵万华说,今年研究院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齿轮,就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

  为了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秦创原”启动以来,已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超过120场,陕西各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在路演活动上推介转化项目3000余项。

  “点面结合”让创新要素同频共振

  “秦创原”运转半年多来,正有力促进创新活力加速释放。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2021年前10个月,陕西省科技企业增幅明显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达2793家,同比增长45%,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首次突破万家。

  在位于渭河之畔的“秦创原”总窗口陕西省西咸新区,记者看到这里的“秦创原”综合服务大厅设置商事服务、科技政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窗口,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者等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一站式服务。据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徐霄龙介绍,今年以来“秦创原”总窗口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达104亿元,共注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5家。

  除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总窗口,陕西各地也积极融入“秦创原”。地处陕南的安康市计划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飞地孵化园,强化自身与科创资源的对接能力。而地处陕北的榆林市则加紧推进“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发挥榆林市能源化工、智慧农业等产业优势,加快清洁低碳、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已形成国有企业带头,各地政府积极参与,各类市场主体、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依托于‘秦创原’提供的各类平台和渠道,今年以来学校转让专利许可的合同金额已达7800万元,是去年的3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毅说。

  • 相关阅读
  • 累计为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1900亿元 车险综改爬坡过坎显成效

      累计为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1900亿元—  车险综改爬坡过坎显成效  本报记者 于 泳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2021年前10月保险业经营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10月,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255亿元,...

    时间:12-16
  • 产品研发,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

      产品研发,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   【卓越工程师】  “精益求精”“亲力亲为”“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这是熟悉仇帅辉的同事对他的评价。  仇帅辉是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品事业部副总经理...

    时间:12-16
  • 新能源车险示范条款发布

      新能源车险示范条款发布  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条款》),由《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试行)》《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

    时间:12-16
  • 专注全球创新药研发 千亿药企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

      再融资200亿元 专注全球创新药研发  千亿药企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  本报记者 袁璐  作为明星企业,百济神州每一次资本“振翅”都牵动资本市场的目光。昨天,百济神州再次IPO敲钟,首家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

    时间:12-16
  • 一波三折,上海“网红”小区从“万人抢”到全面停售

      从“万人抢”到全面停售,“闹剧”将收场“剧情”需思量  上海一“老破小”小区近百套房源曾遭“秒光”,购房者转瞬由“幸运儿”变成“踩雷者”  本报记者郑钧天  从“秒光”到“暂停网签过户”,再到终止...

    时间:12-16
  • 央企总部加速迁出 北京产业“腾笼换鸟”

      中国船舶“入沪”,中国电子南迁深圳,三峡集团回归武汉  央企总部加速迁出 北京产业“腾笼换鸟”  2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正式迁入上海;同月,中国电子也已南迁深圳。这为2021年央企总部离京画上圆满句号。...

    时间:12-16
  • “加拿大鹅”事件引关注 消费者面对霸王条款该怎么办

      消费者面对“霸王条款”该怎么办   “加拿大鹅”消费维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杨轶男  近期,有关“加拿大鹅”的维权事件备受关注。  今年10月,上海消费者贾女士...

    时间:12-16
  • 义乌模式在大考中开新局

      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4.5% 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3300列  义乌模式在大考中开新局  “首发!”12月13日,中欧班列(义新欧)义乌平台首趟“义新欧”中老铁路(义乌—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发车,满载70个标箱...

    时间:12-16
  • 禾迈股份创出弃购金额新纪录 网上投资者弃购3.63亿元

      网上投资者弃购3.63亿元   禾迈股份创出弃购金额新纪录  禾迈股份12月14日晚间公告,网上投资者弃购金额为3.63亿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0。网上弃购金额创下新纪录,刷新了百济神州近2亿元的新股弃购...

    时间:12-16
  • 国家统计局:11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11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1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经济继...

    时间:1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