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这类短视频靠娃月入15万元!啃娃还是坑娃?官方出手了

2021-12-25 09:04:25

来源:央视财经

  这类短视频火了,靠娃月入15万元!“啃娃”还是“坑娃”?官方出手了!

  如今,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展示“萌娃”为主要内容的账号,不少家长跟风将孩子打造成“网红”,并通过商务合作实现流量变现。近日,文旅部印发相关《意见》,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视频账号“晒娃”赚钱 文旅部发文严禁“啃娃”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越来越火,很多父母也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萌娃日常,吸引了千万网友关注,类似这样的“网红儿童”账号,粉丝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但随着同质内容增多,不少账号开始“另辟蹊径”,出现了2岁孩子吃播、还穿着尿不湿的萌娃下厨房做菜等模式。有市民表示,一些家长的“晒娃”模式已逐渐畸形化。

  广西南宁市民 邹女士:过多消费了小孩,会泄露小孩的隐私。

  广西南宁市民 吴先生:我觉得小孩子对家长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随着萌娃短视频爆火,大量的广告也会随之而来,这也导致一些父母利用孩子打造账号当作生意来经营。翻开一些账号主页,大多可以看到“好物推荐”“找我官方合作”等标识。有运营儿童短视频账号的家长表示,靠娃就能月入15万元。

  对此,有专家表示,让孩子过度曝光在镜头下,对他身心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父母在拍摄孩子的视频时可能会让孩子过度工作,这是侵犯孩子合法权益的一种表现。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明确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姚华:晒娃现象蔓延开来以后,形成一个产业链,会有更多家长进入这个所谓的产业链里面。如果我们都这样去消费孩子,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别让“晒娃”透支了孩子的童年

  家长在网上“晒娃”,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经济利益而推动孩子做网红,或者是过度消费孩子的行为,这就有问题了。

  让孩子按照脚本,做出与年龄不符的动作,承受不该有的刺激,这类畸形晒娃方式,很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形成误导,或造成身心伤害,而作为传播平台,更应该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千万别让“晒娃”透支了孩子的童年。

  • 相关阅读
  • 多点发力促乡村振兴

      多点发力促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甘肃聚焦底线任务,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多措并举,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帮扶政策、资源、力量继续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倾斜,接续推...

    时间:12-26
  • 零售业提质增效保增长

      零售业提质增效保增长   2021年,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能松懈,消费市场复苏仍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复杂局面下,零售业保持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

    时间:12-26
  • 交通网络加快完善 前11月货运量同比增长13.5%

      交通网络加快完善 运输服务持续升级  前11月货运量同比增长13.5%(新数据 新看点)  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引江济淮航运工程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京哈高铁、京新高速全线贯通,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今...

    时间:12-26
  • 金观平:把牢稳中求进总基调

      把牢稳中求进总基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基于对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

    时间:12-26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六起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典型案例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26日公布2021年交通领域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部分机场违规收费行为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民航领域价格收费机制改革,坚持市场...

    时间:12-26
  • 抢票软件不该如此抢手 铁路部门应堵住非法抢票漏洞

      抢票软件不该如此抢手  元旦临近,各种抢票软件又开始大行其道。铁路部门日前称,消费者使用的加速包并不能拥有优先购票权,无论是哪款购票软件都要在铁路12306购票系统排队。“网络购票难,买个加速包;看似在...

    时间:12-26
  • 云南沱茶:以独特焦香味开启45年“法国之旅”

      中新网昆明12月26日电 题:云南沱茶:以独特焦香味开启45年“法国之旅”  作者 罗婕  “巴黎红酒美,云南沱茶香。红酒和云南沱茶都需经过发酵的加工工艺,有着异曲同工的醇香之气。”25日,云南下关茶厂对外...

    时间:12-26
  • 2021年国货品牌上直播成为营销标配 国货弄潮正当时

      2021年,国货品牌上直播成为营销标配——  国货弄潮正当时  本报记者 李治国  伴随优质国货的崛起,“国潮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直播间里下单,直播间里涌动的“国...

    时间:12-26
  • 最高法出台新规明确——竞拍法拍房也要购房资格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拍卖房产竞买人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人民法院组织的司法拍卖房产活动,受房产所在地限购政策约束的竞买人申请参与竞拍的,人民法院...

    时间:12-26
  • “套餐”治理、多措并举 治理农民工欠薪走向根治

      治理农民工欠薪走向根治  本报记者 敖 蓉 梁 睿  自今年11月全国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安徽、江西等多地都在相应的工作方案中,把根治欠薪作为施策目标。从前些年的“清欠”,到如今的...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