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互联网保险新规执行倒计时 消费者该突击买保险吗?

2021-12-29 14:34:37

来源:羊城晚报

  一批中小险企停售相关险种

  互联网保险新规执行倒计时

  消费者该突击买保险吗?

  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临近年底,两个月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产品整改过渡期即将结束,按照规定,新规将在2022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一批保险产品因为需要合规宣布下架,也有部分中小险企宣布暂时停售互联网保险产品,一时间朋友圈中各种消息满天飞,让消费者抓紧时间“上车”。

  意在规范互联网保险市场

  新规意在规范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保险。一方面,这一市场取得了惊人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市场的销售乱象也层出不穷。如何更好地维护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利益,成为《通知》出台的首要目的,并给出了两个月左右的过渡期。

  《通知》的核心内容是限定了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范围,即“意外险、定期寿险、健康人寿险(除护理险)和年金险(十年以上普通型)”。并要求经营的公司有一定准入门槛。

  这些门槛包括: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而对于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10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要求则更加严格: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这一条件则意味着一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将被限制在门槛之外。

  新规执行后经营门槛提高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合规为第一要务。新规引发的产品下架潮中,一部分保险公司符合销售条件,但产品不合规的企业会陆续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按照监管要求合规后重新上线,或者调整经营品种,还有一部分无法符合监管条件的险企,只能暂停线上产品,或者把线上产品转为线下销售渠道。但是此前购买了互联网保险产品所享受的保障,消费者权益不会受到新规的影响。如华贵人寿,宣布将互联网产品调整为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三类。还有一部分则宣布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截止到上周末,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公司包括信泰人寿、三峡人寿、昆仑健康、小康人寿、百年人寿等共计17家中小寿险与财险公司。

  “新规后并非所有保险机构都能在网上销售保险,可选择保险公司和平台会减少。对于一些区域性、小型保险中介机构来说,新规后经营门槛提高了,影响会比较大。”蜗牛保险经纪CEO尚萌萌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

  今后消费服务更有保障

  信泰人寿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业务调整是因为所有公司原互联网销售的全部产品,均需要按照新规要求报备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公司综合考虑流程优化和科技研发时间周期,根据有关监管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消费者可通过其他渠道继续购买我公司相关保险产品,已经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过我司终身寿险产品的客户,我公司将严格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保险责任并持续提供保险保障和服务至保险期间届满。”并表示公司未来以非互联网的渠道为主,夯实线下业务,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保险保障服务。

  互联网保险按新规调整后,对消费者会有什么影响?业内分析认为,部分性价比高的重疾险价格可能会有调整,因为新规明确不能再随意打价格战;意外险和医疗险的价格可能维持不变;部分储蓄险收益可能受到影响,或将趋于保守。

  记者注意到,新规对互联网保险的名字、险种、销售机构、服务标准等都作了更细致和规范的要求。蜗牛保险经纪CEO尚萌萌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新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价格发生变化;部分产品下架;可选保险机构减少;消费服务会更有保障。“新规实施后,万能险、分红险和连投险这一类的产品,不能在网上直接购买,而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险四大基础险种,以及十年以上的终身寿险、年金险,还能在网上购买,并且都会出现‘互联网专属’的标记。”但另外一方面,新规对保险公司包括咨询、保全、退保、理赔等在线服务,都提出明确的服务和反馈时间标准,消费者再也不用担心在网上买保险理赔慢了。

  • 相关阅读
  • “双碳”目标下中国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专家:需把握节奏

      (经济观察)“双碳”目标下中国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专家:需把握节奏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陈溯)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如何正确理解...

    时间:12-29
  • 行稳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挑战?

      (经济观察)行稳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挑战?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2022年将至,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如何攻坚克难,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受到广泛关注。由...

    时间:12-29
  • 李治:企业通过慈善参与共同富裕是对自身的长远投资

      中新财经12月29日电 (记者 刘亮)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29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表示,企业通过慈善参与共同富裕是对自身的长远投资。  他指出,企业家的正道和本分是以...

    时间:12-29
  • 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曹年润)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了重要支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在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上表示,北京市社会信用体...

    时间:12-29
  • 粤澳海关:持续打击口岸“水客”走私

      中新社广州12月29日电 (唐贵江 陈琳 吴斯柳)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消息,12月29日粤澳海关以视频方式举行2021年业务联系会议。  双方对2020-2021年在口岸疫情防控、缉私行政互助、通关便利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

    时间:12-29
  • 缓解寒假“看护难” 沪拟试点小学生爱心寒托志愿营

      中新网上海12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团市委29日发布消息称,为助力缓解“双减”背景下上海小学生寒假“看护难”问题,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上海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市少工委等单位决定试...

    时间:12-29
  • “高交会”中俄生物技术对接会“云端”启幕

      中新网哈尔滨12月29日电 (记者 姜辉)28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中俄生物技术对接会在中国哈尔滨市、深圳市和俄罗斯莫斯科市3地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

    时间:12-29
  • 刘元春:明年宏观政策有空间支持中国经济“行稳”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庞无忌)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有多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29日在中新社主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从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中新财...

    时间:12-29
  • 吴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是要让专业技能人士增多

      中新财经12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29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在年会上表示,中等收入、低收入不仅是收入的概念,收入只是表征,核心是职业...

    时间:12-29
  • 2021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发布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梅云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日前发布“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天津市河北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113个典型案例入围。  据介绍,经过近半年案例...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