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赶超跨越推进龙江大地全面振兴——访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

2022-01-02 05:08:42

来源:经济日报

  稳中求进守好祖国“北大门”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黑龙江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推进振兴发展?

  许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更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就是黑龙江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当前,黑龙江振兴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正处于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矛盾累积风险交织的凸显期、激发潜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没有未来。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置于全国发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战略中谋划推动工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以发展促振兴、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增福祉,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速度和质量,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坚持创优争先、赶超跨越、振兴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高质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行之有效,跳起摸高,兼顾需要和可能,科学确定目标,合理引导预期,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许勤:黑龙江是全国人民的“大粮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刚刚过去的一年,粮食总产达到1573.5亿斤、增产65.4亿斤,稳居全国第一。我们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好最为稀缺的黑土地,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一是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调出省,也是最大的粮食储备基地。我们要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保护好占全国56.1%的黑土资源,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为保障初级产品供给,2022年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增产26亿斤大豆,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建设优质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先导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

  三是以绿色优质农业服务全国人民。发挥龙江气候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的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厨房,生产更多的绿色、优质、有机农产品,以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让全国人民吃上更优质、更可口、更放心的农产品。

  加快创新步伐培育发展新动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黑龙江具有科教资源优势,如何以创新培育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许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把创新作为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基点,作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重塑竞争新优势。

  一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为月球采样、火星探测、蛟龙下海等国家重大工程贡献了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要充分发挥78所高校、226家科研机构和41名“两院”院士的作用,建立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作出贡献,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是决定未来的战略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讯网络和音视频技术等,实现数字产业化。生物经济代表着未来产业技术方向,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引进生物领域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领军企业,加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组织工程、干细胞等方面的前瞻布局,推动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快速崛起。推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

  三是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以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为着力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多层次全方位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要素保障,打造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构筑立体化对外开放大通道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黑龙江作为对俄开放前沿、口岸众多,在对俄经贸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在对外开放上发挥更大作用?

  许勤:黑龙江地处祖国北疆开放的最前沿,守好祖国“北大门”、开放发展走在前,是黑龙江的重大使命。

  一是构筑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充分发挥龙江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密切与俄各州区等地方间的合作,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有序开通运营,促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畅通对俄欧陆路通道,贯通哈绥俄亚陆海联运通道,加密面向北美的航线,构筑我国北方开放新高地,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欧洲、直达北美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在外防疫情输入的条件下,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对俄合作。

  二是打造外贸加工产业链。大力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打造木材、煤炭、粮食等资源型产品进口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轻工、电子、纺织等出口型制造业,推进口岸和腹地生产基地协同建设,构建前方外贸口岸和后方生产基地互动、贸易结构与产品结构相适应的跨境产业发展新布局,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以产业发展提升对外开放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三是大力推进开放式发展。加快提升自贸区、哈尔滨新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综合试验区及经开区、高新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承载能力,探索建立黑瞎子岛经贸合作新载体,不断加强贸易、投资等制度创新,促进对外经贸合作扩规模、提质效。继续办好中俄博览会、哈洽会、亚布力论坛等活动,深化龙粤、深哈对口合作。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 吴 浩)

  • 相关阅读
  • 共同富裕、双减、取消大小周……2021劳动热词盘点

      【年终策划】2021劳动热词  《工人日报》(2022年01月03日 05版)  回望2021,劳动领域大大小小新闻事件不断。围绕劳动者关注焦点,我们筛选出10个在舆论场广泛传播的热词——共同富裕、劳动创造幸福、工人教授...

    时间:01-03
  • 经济观察:严重违法失信典型案例曝光透露了什么?

      【经济观察】严重违法失信典型案例曝光透露了什么?  本报记者 杨召奎  《工人日报》(2022年01月03日 04版)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一批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典型案例,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关系...

    时间:01-03
  • 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刘 慧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3日 第 03 版)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

    时间:01-03
  • 直播间的货价格为何不香了?业内:不再扶持大主播

      直播间的货 价格为何不香了   业内:头部主播、商家、平台之间关系不断变化 不再扶持大主播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此前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内购买的menshark服装等商品,时隔20多天终于收到货,但此时直播间...

    时间:01-03
  • 京东联盟紧急通知 电商达人补税

      “2020年需要补税218527.7元,2021年需要补税127089.38元。”这是一名自称京东联盟的电商达人在网上晒出的补税单。其透露,这份补税通知来自京东联盟。补税通知显示,京东联盟要求其在规定时限内向京东联盟为其打...

    时间:01-03
  • 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让校外培训回归公益属性

      胡欣红  最近,北京、上海、广州相继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北京市按照线上线下、班型大小制定了4种收费标准,将于2022年2月21日(2022年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实施,对面...

    时间:01-03
  • 2022春运首日火车票今起开售 这些线路回家时间缩短

      中新财经1月3日电 (记者 张尼)距离2022年的春节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按照火车票提前15天发售的安排,今日起,2022年春运首日(1月17日)的火车票将正式开抢。今年春运,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8亿人次。为落...

    时间:01-03
  • 浙闽多措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

      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黄慧 龙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月1日正式生效。浙闽两地多措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  《浙江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下称《行动计...

    时间:01-02
  • 广珠铁路货运量创开通9年来历史最高峰

      中新网广州1月2日电 (郭军 张本快)记者2日从广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珠铁路实现全年货运量1270.4万吨,同比疫情前2019年历史最高峰运量1118万吨,增长了152.4万吨,增幅13.63%。同比20...

    时间:01-02
  • 温州-东京国际全货运航线开通

      中新网温州1月2日电(记者 邵燕飞)1月2日12时51分,浙江温州至东京的国际全货机顺利起飞,这是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开通的第三条国际货运航线,也是首条采用全货机执飞的国际全货运航线,打通了东亚国际运输通道,实现...

    时间:0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