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秋招进行时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

2022-01-04 04:57:35

来源:光明日报

  秋招进行时——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

  “一直在等提前批offer的材料审核通知,身边同学都陆续通过了,我迟迟未收到,今天终于接到审核通过的电话了。”心仪的公司有了消息,广东某学校的一位微博网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虽然‘跑’的场子并不多,但真能体会到秋招人每天奔赴面试的身心疲惫。偶遇的一个女生,一天奔赴三场面试,中午只能在滴滴上吃面包,同为秋招人,听着就很心疼。”

  线下专场招聘,线上直播带岗,“国聘行动第三季”“宏志助航计划”……年终岁尾,袭人的寒意未能挡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秋招“赶场”的热情。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企业在疫情后复工复产增加了新的机会,然而,应届毕业生群体总量也在继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教育部、人社部也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那么,此次秋招呈现哪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新趋势?毕业生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徘徊与抉择,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收获新的成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抢人大战”提前启动,线上宣讲双选成常态

  “招聘职数1,需求人数9,已面试人数12,等待1。”打开北京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网的“招聘会”专栏,动态实时显示的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相关职位的线上双选“排队”情景。记者发现,无论是分行业、分企业类型的专场招聘会,还是高校专场双选会,受疫情影响,线上进行的占了大多数,但不能亲临现场的局限,并未浇灭毕业生“跃跃欲试”的热情。

  “投简历大概是2021年10月中旬开始的,感觉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秋招的重头,有大量的企业来宣讲、发布职位,甚至会出现某一天某个时间点几个知名的企业同时宣讲的情况,自己还要犹豫下该去哪边。”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杨林(化名)作为加入秋招大军的一员,感觉2021年秋招的高峰“早了一些”。

  相关统计数据佐证了杨林的“感受”。据梧桐果校招平台对近两年校园双选会情况的分析,2021届校园双选会场次最多的月份出现在10、11月,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可以满足其80%左右的需求。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预才网校园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高校应届生秋季校招趋势报告》也显示,参加秋招的企业中近四分之三在2021年9月就拉开了招聘大幕,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业2022届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扩张,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2021年的‘秋招季’时间较往年又进一步提前。往年秋招大部分单位都抢占‘金九银十’的秋招黄金时段开启,但2021年从8月份开始,很多单位就集中启动了202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开始线上的‘抢人大战’。”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分析道,“另外,疫情后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也更加灵活和多元。以北理工为例,从秋季开学至今,共举办各类空中宣讲会184场,数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空中宣讲较线下形式,不受时间、城市、场地因素制约,能同一时间大范围的覆盖毕业生群体,增加单位的宣传效果。”

  供需矛盾愈加凸显,求职自我定位很重要

  记者注意到,多重准备、梯度选择是不少毕业生的求职“策略”。“目前我国企、私企都有投递,还在同时准备重庆的选调生考试。但选调生要到2022年1、2月份才能确定,所以我会统筹考虑,自己会列个表单把握时间。”杨林表示。

  中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行业角度看,招聘需求和应聘者数量呈现出很大不均衡性,医药、生物工程、IT、互联网、汽车、电子(半导体)行业需求大于求职人数;制造、运输物流、金融、机械机电、工程、零售批发、建材行业需求小于求职人数。从岗位类型看,企业对研发工程师、销售人员和一线技能人员的需求较大,其招聘难度也较高;财务、人力、行政等职能类岗位的简历投递热度较高,招聘需求量却无明显提升,因此求职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单位属性讲,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岗位报考人数众多、“上岸”难度更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学生的求职心态发生变化,更倾向于寻找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国企是学生求职的首选。以各省市的选调生为例,截至目前已报名1900人次,人数已经比上年同期翻倍。”林骥佳介绍。

  “我最关注的是企业和岗位的发展前景,第二可能侧重于工作强度,第三是薪资待遇。”杨林这样对记者讲述对自身的求职定位,“从岗位上讲同专业的同学选择业务类和管理行政类都有,基本上一半对一半,我自己可能不太倾向于选择科研相关的岗位,更倾向于管理类。对于专业匹配度,我自己还是倾向于选择和专业有一定相关度的,但也不是只局限于生物领域,如咨询类的企业,有时也会投递。”

  “我想,供给需求不平衡的情况,既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也有高校专业设置结构自身的因素,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可能都不一样。”林骥佳表示,同学们求职的时候要了解行业的需求情况,但也没必要因为机构的调查结论吓着自己。“以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看,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及岗位需求,应聘中不‘随大流’,不‘眼高手低’,发挥自身优势长处,还是可以做到充分就业的。”

  你愿意做一天“职场新青年”吗?天津市创新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录制了“职场新青年”这样一档类似于真人秀的就业主题节目,请名校大学生在企业“角色体验”一天,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结合学生的表现为他“量身定做”其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我们既选择了民营制造型企业、文化类企业,也选择了知名度高的传统大型国企。针对现在学生‘懒就业’‘慢就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真实了解企业情况和职场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好自身求职目标。现在节目正在制作即将推出。”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处长满荣表示。

  新兴行业、城市机会涌现,细了解慎选择不可少

  茶艺、厨艺、营养师、理发……在天津,只要你是全体毕业年级学生,就可以不用花钱学一项小技能。满荣介绍,2021年秋招天津继续开展“爱津城·促就业·强技能”职业提升就业指导培训,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依托人社部门对接承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在相应机构免费学习。学习环节包括“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上机学习进修,还有名企参观。“‘小技能’有可能是专业相关,也有可能只是个‘加持项’,但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竞争力。”

  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天津市还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优势,同“云账户”“猪八戒”等平台开展合作,给高校毕业生开店加盟免收会费年费的优惠,还会安排专家帮助指导毕业生如何开网店、如何做好经营等,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此外,还为毕业生个体经营户在网上平台交易提供上牌照、经济补贴、账户管理等服务,为其创业提供流程上的便捷和风险保障。

  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方式打破了传统就业形态的局限,而新兴行业、城市机会的涌现,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新选择。中智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企业的应届生扩招趋势最为明显;前程无忧平台统计2022届毕业生需求最多的10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一个招聘岗平均收到简历数40.3、36.2、26.9,而武汉、杭州、成都仅分别为10.4、17.8、24.7。从行业种类来看,随着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深化,与数字化、研发创新相关的岗位不断涌现且招聘需求量较大,如大数据分析师、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芯片工程师、反欺诈算法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等,“供不应求”趋势明显。

  “我和同专业大多数同学对于工作地点大概是两个考量方向,一个是学校所在地的上海,毕竟一线大城市机会比较多,资源也比较丰富;另外可能是自己家乡所在省份、地区的城市,例如我是四川人,可能更多想考虑到成都或重庆发展。我自己可能更以上海为主,但也不会拒绝成都、重庆的机会。”杨林告诉记者,“至于新兴行业和岗位,同专业会有同学选择投快销类企业。对不少同学来讲也不会有‘北上广执念’,如果新一线城市有好的机会,还是比较开放的。”

  “新兴城市、新岗位类型背后是新的发展机遇,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对毕业生尤其是‘热门’专业学生来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股脑地投身到新兴城市和新岗位的竞争当中,这样才能不会被那些眼花缭乱的人才政策弄得无所适从。”林骥佳建议,毕业生在选择城市前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城市产业集群优势,应聘岗位与自身专业结合情况。可以通过实习实践、走访参观等形式实地了解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生活、人才政策等方面因素,更多排除不确定性,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就业地域。

  “个人认为学生要勇敢尝试。目前我们统计的情况显示,在研究生、本科生、职业院校学生三个群体里,本科生就业是相对推动难度大的,希望学生能够在秋招多尝试,前期努力准备,后期要抓住机遇、放弃‘执念’,先就业后择业,在社会磨炼中一步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达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说。

  (本报记者 周世祥)

  • 相关阅读
  • 上海: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各大商圈迎来消费高潮

      新年看市场 | 上海: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各大商圈迎来消费高潮  央视网消息:元旦期间,上海启动跨年迎新购物季,老字号创新、老街区改造,各大商圈也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消费高潮。  传统文化地标豫园在元旦来...

    时间:01-04
  • 算算公安交管“便利措施”的惠民账

      看数据 绘蓝图 | 算算公安交管“便利措施”的惠民账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今天来关注公安交管部门推出的便利措施。  简政放权 12类交管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近年...

    时间:01-04
  • 2021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公布 物流行业整体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月4日)公布,2021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6%。  从2021年全年来看,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月度平均值为53.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行业整体继续保持回升态...

    时间:01-04
  • 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开建

      中新网铜陵1月4日电 (成展鹏)4日,随着主塔钢桩开始插打,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工,标志着由安徽省铜陵市综合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

    时间:01-04
  • 辽宁元旦期间聚焦冬季主题 实现旅游总收入47.33亿元

      中新网沈阳1月4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4日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元旦假期辽宁文化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丰富,运行平稳有序,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较大旅游投诉案件,经综合测算,该省累计接待游客594.25万人次,...

    时间:01-04
  • 四川集中开工百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中新网成都1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4日上午集中开工。集中开工仪式现场,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宣布开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讲话。  据...

    时间:01-04
  • 四川机场集团旗下8个机场元旦期间旅客吞吐量超33万人次

      中新网成都1月4日电(单鹏)四川机场集团4日透露,今年1月1日至3日,四川机场集团旗下成都双流、成都天府、西昌、达州、广元、攀枝花、九寨、巴中等8个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304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3.3万人次,顺利...

    时间:01-04
  • 吃住行大数据展现长三角元旦消费“开门红”

      中新网南京1月4日电 (记者 朱晓颖)4日,长三角各地吃住行大数据展现出元旦消费“开门红”。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元旦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5亿元;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5%...

    时间:01-04
  • “上海造”缓解国际物流“一箱难求”

      中新网上海1月4日电 (记者 殷立勤)近日,在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焊接、喷涂一个又一个集装箱。为了缓解集装箱“一箱难求”的紧张局面,保障上海外贸企业出口用箱的需求,新年伊始,宝...

    时间:01-04
  • 普华永道:2021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庞无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A股IPO势头强劲,数量和融资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去年A股共有493只新股上市,融资金额高达5478亿元(人民币...

    时间:0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