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2,驱动我国经济上行的三大动力是什么?

2022-01-04 18:48:08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2022年经济三大动力保韧性

  ◆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是有韧性的增速,是在遭遇疫情反复冲击中攻坚克难实现的增速

  ◆ 2022年随着基建、制造业和消费等领域的改善,驱动我国经济上行的力量有望增强

  2021年,我国经济经历多个“超乎预期”,既有意外的困难,也有意外的惊喜,经济根基愈加坚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近日,新华社就“2022年经济展望”问卷调研了37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回顾2021年经济形势,展望2022年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大、回旋余地大、政策空间大,2022年我国经济仍可保持总体运行平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有三大动力来源: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回升;二是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高增;三是消费有望持续回暖。

  2021年我国经济稳中加固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纵观全年,2021年经济运行环境异常复杂,表现为多个“超乎预期”,既有意外的不利因素,也有意外的惊喜。

  一是疫情反复超预期,对经济持续复苏形成扰动。原本预计疫苗接种将使疫情趋于缓解,但随着新冠毒株变异和各国逐渐解封,全球疫情在3~4月和7~8月两次强力反弹。目前随着冬季来临,全球疫情正在形成第四次高峰。我国坚持“动态清零”,疫情也不时多点零星反复。

  二是外需超预期,出口成为2021年我国经济一大亮点。原本预计各国解封会缓解海外供给约束,进而影响我国出口,但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中需求恢复快于供给恢复,出口导向的东南亚国家在7~8月的疫情反扑中成为重灾区,替代效应使得我国出口填补市场空白,超预期增长,这是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世界工厂”优势的体现,也体现了我国成功控制疫情形成的竞争优势。

  三是工业原材料和能源涨价超预期,挤压下游行业利润。强劲出口带动工业生产超预期,拉动工业原材料和电力需求大增,供需错配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涨。此外,发达国家为应对疫情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

  四是房地产下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景气是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期间,为防止房地产泡沫膨胀,我国坚持“房住不炒”,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融资,个别前期激进扩张的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违约。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和平稳运行。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两年平均增速,这是在遭遇疫情反复冲击中攻坚克难实现的增速;是在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加快产业治理基础上实现的增速;是在保持政策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政策工具箱中仍保留诸多选项条件下实现的增速。

  2022年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受疫情、汛情等客观因素扰动与政府主动跨周期调节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22年随着基建、制造业和消费等领域的改善,驱动我国经济上行的力量有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韧性较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基建投资有望回升。近阶段,政策加大对基建投资的支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将对2022年基建投资回升提供助力。2021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财政投资,确保年度及2022年初基建领域形成实物资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和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鞠厚林均表示,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行是确定性事件。未来投资领域有望偏向传统的铁路、公路领域以及新兴的节能环保、数据中心、智能化等产业升级领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也认为,2022年的基建投资将出现改善。2022年专项债将和“十四五”重大项目更好地结合。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现阶段仍具有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的空间,通过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中国能够遏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将经济增速稳定在6%左右的水平上。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表示,2021年我国部分省份的水患充分暴露出我国基础设施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约束越来越重,基础设施亟待补齐短板。同时,中国数字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风口,也需要海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支撑。

  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高增。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要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经济学家表示,政策支持下的2022年制造业有望延续2021年以来的投资韧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21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预计2022年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发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2022年制造业投资将得益于中游景气延续和下游场景修复。一方面,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国产替代等因素支持下,中游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另一方面,伴随成本压力缓解、需求修复,下游消费制造相关行业也可能趋于修复。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尽管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并未改变高技术行业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政府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医药、航空航天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有望持续回暖。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和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陈洪斌均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有望来自消费和服务业的再度复苏。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建立起有效的群体免疫,防疫基础提升及疫情的缓和将带动服务业和消费的改善。

  温斌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8%,高于消费对2018年和2019年全年GDP增长的贡献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持续释放消费需求。

  鞠厚林表示,若2022年疫情相对好转,全球经济交流有望逐步复苏,将带动额外经济增长。全球旅游、商务等需求将逐步复苏,航空、旅游、餐饮、住宿等需求会得到修复,利好相关产业。

  2021年以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基本维持在13%~15%,远高于3%~4%左右的商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陈卫东预计,2022年疫情总体可控,消费有望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升。他表示,线上消费习惯持续强化,新消费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年轻一代的颜值经济、宠物经济、娱乐经济等新消费将继续崛起,有望成为消费领域新亮点。”(黎轲 郭洪海 朱嘉林)

  • 相关阅读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13起反垄断处罚案,涉及腾讯阿里B站等

      中新财经1月5日电 5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1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上述案件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

    时间:01-05
  • 山东:逐步实现租房落户,探索租房者子女就近入学

      中新财经1月5日电 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消息,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长租房市场发展 切...

    时间:01-05
  • 假冒滴滴司机进行性侵直播当事人出狱、道歉

      中新财经1月5日电 (记者 吴涛)5日,假冒滴滴司机,性侵直播的当事人@天使的yu毛 在微博发致歉信,向滴滴司机,滴滴公司和广大网友们道歉。假冒滴滴司机,性侵直播的当事人@天使的yu毛 发布致歉信。微博截图  该...

    时间:01-05
  • 农业农村部: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

      中新财经1月5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5日消息,1月4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指出要坚决守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

    时间:01-05
  • 新能源车2021年销量创新高 补贴退坡今年500万辆可否实现

      新能源车2021年销量创新高  补贴退坡 今年500万辆可否实现  广经观察  新能源汽车有多火?据中汽协最新预测,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而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

    时间:01-05
  • 2021年药企A股IPO:53家公司吸金逾800亿元

      2021年药企A股IPO:53家公司吸金逾800亿元  A股新年开盘首日,180亿元资金涌入A股医药板块,特别是中药概念股炙手可热。近年来药企A股上市连年丰收,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A股药企IPO达53家,吸金超过800亿元,...

    时间:01-05
  • 四部门: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招聘平等竞争机会

      中新财经1月5日电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规划要求,大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时间:01-05
  • 搭建“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 成都:惠企政策找上门

      核心阅读  搭建智能服务平台、重塑高效审批流程、推进部分政策“免申即享”……  四川成都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逐渐打通“政策找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

    时间:01-05
  • 2021年末公开市场操作“加码” 资金面平稳跨年无忧

      2021年末公开市场操作“加码”——  资金面平稳跨年无忧  本报记者 姚 进  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码”公开市场操作。2021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当日以利率招标...

    时间:01-05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翻番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翻番  本报记者 李芃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