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公募基金投资者广东最多 逾七成投资者持肯定态度

2022-01-10 14:37:02

来源:羊城晚报

  公募基金投资者广东最多

  从金融资产总规模来看,近七成低于50万元

文/表 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

  自2019年以来,“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哪个区域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哪类公募资金投资品种更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市场飘忽不定的大背景下,基民们是否也会出现焦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了《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回收了84807份个人投资者、409份机构投资者的问卷,勾勒出2020年度公募基金投资者画像。

  广东个人投资者占比最多

  热衷买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收入情况如何?《报告》显示,收入方面,超九成个人税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下。接受调查的自然人投资者2020年度个人税后收入多集中在50万元以下,占比为91.60%,与2019年调查数据(91.40%)相比基本保持一致。50万元成为明显的分水岭,收入50万元以上收入者仅占8.40%。收入在10万-5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最多,占比为45.30%;其次是5万-10万元之间,占比约有三成(31.80%);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为14.50%;50万-300万元占比为7.20%;300万元以上占比约 1.20%。

  从个人投资者所在的地域来看,广东、北京、上海聚集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投资者。本次调查中自然人投资者的地域覆盖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有常住地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境外的自然人。其中,广东、北京、上海领先优势明显,占比均在9%以上。广东是本次调查中个人投资者常住地最为集中的地方,占比为13.90%;其次是北京,占比为11.60%;最后是上海,占比为9.90%。三地投资者占比总计达到35.40%。

  另外从个人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总规模来看,近七成个人投资者低于50万元。《报告》显示,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3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占5%;金融资产规模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的占9.30%,金融资产规模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占17.40%,以上金融资产超过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总计占比31.70%。

  逾七成投资者持肯定态度

  哪些金融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报告》显示,个人投资者投资的金融品种表现出以现金管理类为主、多样化配置的特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53.2%、53.0%;“股票”“非货币公募基金”以及“货币基金”占比分别为45.3%、41.8%、38.2%;“债券”“保险产品”占比在10%-20%之间;“私募证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信托产品”等其他,占比均低于10%。

  公募基金的投资品种方面,个人投资者更倾向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被超过七成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74.10%)选择为公募基金主要投资品种,54.80%选择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表现较为突出。其他债券型基金(不含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不含ETF)、货币市场基金的选择比例分别是43.90%、40.60%、22.90%。

  另有22.90%和22.60%的投资者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和ETF;选择FOF基金、QDII基金、其他基金的比例均不足10%。

  而在购买公募基金时,大部分投资者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当“自己发现某只基金表现非常好”时购买公募基金的比例高达66.7%。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公募基金时机最高比例(66.80%)的情形为“大盘正下跌,有抄底机会”,而“大盘正上涨,看好市场情形”的比例为44.50%。由此可见,个人投资者更多倾向于在具有一定风险的行情中冒险寻找投资机遇。

  同时,对于基金定投,超七成投资者持肯定态度。总体来说,大部分自然人投资者对基金定投持肯定态度。认为基金定投“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的被调查者占比为71.10%。15.40%的投资者持中立态度,认为基金定投“和一般的基金投资没有区别”。仅13.40%的投资者持负面态度,认为“基金定投不如一般的基金投资、不如自己选择”。

  超六成投资者注重长期收益

  《报告》还显示,超六成(63.30%)的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后比较注重长期收益。

  其中,“一般不查看账户盈亏”的比例为23.20%,“偶尔查看账户盈亏”的比例为40.1%。除此之外,有超三成的投资者表示“频繁查看账户”。其中,25.10%的投资者虽然“频繁查看账户盈亏情况但不频繁交易”;仅有11.50%的投资者“频繁查看账户并进行交易操作”。

  与去年调查数据相比,一般不查看账户盈亏的投资者比例从34.60%下降到23.20%,偶尔查看账户盈亏的投资者比例从51.90%下降到40.10%,可见投资者对基金市场变动情况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从赎回基金数据看,在导致赎回公募基金的各项原因中,“自己需要现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65%),“股票市场表现不好或有下跌的可能”排名第二,有51.20%的投资者将其纳为考虑因素。

  基金业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有46.40%和45.90%的个人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要赎回公募基金时,会考虑该基金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该基金业绩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的表现。

  此外,32%的投资者会因为基金经理变更赎回基金,21.90%的投资者会因为基金管理公司发生股权、高管变更等重大事项而赎回基金,仅有9.30%的投资者因为银行客户经理建议而赎回基金。

  • 相关阅读
  •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本报记者 于 泳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这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时间:01-11
  •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刘 慧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

    时间:01-11
  •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本报记者 亢 舒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宣告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项...

    时间:01-11
  •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领域——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本报记者 熊 丽  新年开工忙。2022年元旦刚过,多地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靠前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基础设施、...

    时间:01-11
  •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本报记者 杨开新 张 毅  每到冬季,各地能源需求量都大幅上升,而能源大省陕西近期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供形势尤引关注。陕西自身能源供应和省外任务...

    时间:01-11
  • 2021年以来陆续注销2000多家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王绪瑾  近日,一家名为“江苏华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公告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引发关注。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已陆续注销200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时间:01-11
  •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经济聚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核心阅读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时间:01-11
  •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望海楼)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它都将是国际舆论场热门话题。  以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柬...

    时间:01-11
  • 王老吉“山寨”自己!盗版都不敢这么狂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左宇坤)凉茶王老吉,喝过的人不少。那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  过年走亲戚,一人一箱按姓喝茶:“来来老张,这是你的张老吉”“小袁,这是你的袁老吉”“还有那谁的欧阳老吉”“宇文...

    时间:01-11
  • 七八千元一瓶!“虎茅”被炒,茅台股价反跌,发生了啥?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记者 谢艺观)每年的生肖酒都是贵州茅台的“重头戏”,随着农历新年脚步的临近,今年贵州茅台也适时推出了虎年生肖酒,不过价格也很是“威风”。  “虎茅”发威,预售价高达七八千元  据贵...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