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多地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标准 体育类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时代

2022-01-10 16:18:3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该规定明确了机构设置、培训场地、从业人员、培训内容等标准,其中指出,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目前,浙江、天津等地都已出台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具体规定,严监管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又有哪些新问题值得关注?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培训遇到行业重大调整,体育类校外培训似乎一度迎来“政策的春风”。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间,新增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33万多家,下半年新增超过13.8万家。体育培训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定隐忧。

  北京教育培训行业的业内人士冯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在体育培训市场上,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资质更是鱼龙混杂。冯先生说:“基本上都是退役后的运动员或者专业体校毕业的学生,自己攒个班,一两个人就开始培训了。有的教练教的动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短期内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或者运动成绩,但长期来看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的。”

  冯先生说,不同于学科类培训大多有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体育培训主要是在短期内教授孩子一项体育技能,对老师的资质和场地的要求,此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见过教轮滑的或者篮球的,在公园一个空地上就开展了。”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乔凤杰教授对中国之声表示,体育培训市场上,非专业人士从事体育培训工作的问题较为突出。乔凤杰说:“培训市场里面,专业人士其实参与很少,甚至有的原来从事的行业跟所教项目就不沾边。有一些好点的,为了炒作会拿一些什么国际证书,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可能连体育专业里边的基础知识都不具备,会给社会造成一种误导。”

  乔凤杰教授认为,如何让更多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正规的体育培训中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体育培训行业受到家长热捧,与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直接相关。2021年,江苏、广东深圳等地都提高了中考体育成绩的权重。去年12月,北京明确将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增加至70分。冯先生说:“目前从我们行业内来看,从事体育培训的还是在跟着教育部的大纲走,哪个(项目)考试,哪个方面的培训机构就会变得多起来。”

  正是看到了目前校外体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对其规范管理也势在必行。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其中对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后,各地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去年12月底,《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出台;近日,《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

  业内人士冯先生认为,这对体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冯先生表示:“强监管,比如在师资、场地、课程体系、安全上(监管)应该非常强,任何一个方面如果出现问题,都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有影响。”

  不过,社会上也有声音提出对“体育应试”的担忧。乔凤杰教授对中国之声表示,要谨防过度的体育培训给孩子增加的新负担。乔凤杰说:“让孩子们解放出来多参加体育活动和让他多参加体育培训班,这不是一回事。我们要谨防体育培训变成了又一种加压。体育培训如果过度了,它实际上不是给‘双减’帮忙,有时候是在帮倒忙。”

  去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就发文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

  而对“应试体育”的担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持乐观态度。一是其所占分值有限,二是各地出台的中考政策,大多都有对体育考试成绩“过程评价”的制度考虑。储朝晖表示:“学校的体育运动和校外体育培训,最关键的是要错位。对于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可以让培训机构来参与,但学校首先要保证一个底线,保证学校的体育课开足开齐,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要有全面了解,体育课应该针对提升体质来开设课程。”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罗敏对中国之声表示,目前大多学校都能认识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需求,开设高质量的校园体育课。把专业的体育培训机构请进校园,或许是有效增加课程供给的方式之一。

  罗敏说:“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延时服务里面。因为学校搞课后服务,不可能把所有的班都开齐。家长又有这样的需求,比如体育类的、艺术类的,学校可以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增加课程供给。”

  • 相关阅读
  •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本报记者 于 泳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这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时间:01-11
  •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刘 慧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

    时间:01-11
  •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本报记者 亢 舒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宣告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项...

    时间:01-11
  •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领域——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本报记者 熊 丽  新年开工忙。2022年元旦刚过,多地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靠前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基础设施、...

    时间:01-11
  •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本报记者 杨开新 张 毅  每到冬季,各地能源需求量都大幅上升,而能源大省陕西近期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供形势尤引关注。陕西自身能源供应和省外任务...

    时间:01-11
  • 2021年以来陆续注销2000多家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王绪瑾  近日,一家名为“江苏华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公告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引发关注。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已陆续注销200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时间:01-11
  •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经济聚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核心阅读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时间:01-11
  •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望海楼)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它都将是国际舆论场热门话题。  以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柬...

    时间:01-11
  • 王老吉“山寨”自己!盗版都不敢这么狂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左宇坤)凉茶王老吉,喝过的人不少。那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  过年走亲戚,一人一箱按姓喝茶:“来来老张,这是你的张老吉”“小袁,这是你的袁老吉”“还有那谁的欧阳老吉”“宇文...

    时间:01-11
  • 七八千元一瓶!“虎茅”被炒,茅台股价反跌,发生了啥?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记者 谢艺观)每年的生肖酒都是贵州茅台的“重头戏”,随着农历新年脚步的临近,今年贵州茅台也适时推出了虎年生肖酒,不过价格也很是“威风”。  “虎茅”发威,预售价高达七八千元  据贵...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