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渔民上岸”就业稳 直播增收日子美

2022-01-10 16:57:13

来源:光明日报

  “渔民上岸”就业稳 直播增收日子美

  1月3日,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且明亮,石梁河水库波光粼粼。紧邻石梁河水库南岸的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江南风别墅群”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好看。

  “上班去!”家住该社区的青年英成忠,在把女儿送到社区幼儿园后,跨上电动车去一路之隔的石梁河镇工业集中区上班。英成忠在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做特种焊接,属于技术工,每个月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他说:“工资待遇还不错,再也不用去水库抓鱼摸虾了。”

  英成忠口里的水库就是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赣榆区和山东省临沭县三县区交界处,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枢纽工程,也是支撑连云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

  整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

  说起兴建石梁河水库,家住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68岁的居民郭有涛回忆道:“当时东海县超过2万人移民,大部分在水库周边安家落户,也就是现在的石梁河镇。”东海县水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当年这些移民为当地及周边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郭有涛说,由于历史等原因,一度以来,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当地移民群众居住条件一直很差。每逢雨季,水位上涨,家里到处都湿漉漉的,墙皮脱落,洪水进家入院,庄稼靠天收。

  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自2017年以来,石梁河镇积极响应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对库区居住人口较少、洪涝灾害易发、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东南辰、郑庄、东尧3个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搬迁,统一安置。目前,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已完成这3个自然村的382户人家搬迁。“整个社区可承载586户人家,现在学校、超市、影院、文化广场、有声图书室、卫生室配套齐全。”村党总支书记郭庆说。

  确保“上岸渔民”稳定就业

  彼时差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水库周边的一部分移民依托水库丰富的渔业资源,以捕鱼为生,但也仅够勉强度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找到新“致富路子”的移民群众开始从事网箱养鱼,高峰期的时候网箱数量超过10万只。

  “俺是从1996年开始网箱养殖的,网箱养鱼确实给俺家带来了一定效益。”村民孟凡山说。但他也承认,大量饵料的投放和生活垃圾让原本清澈的湖水日益变得浑浊起来,水库无序采砂更影响到了防洪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当地党委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和形势的严峻性。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移民扶持政策,东海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库区综合整治、建设农民新型社区、创办工业集中区,全面改善生态、居住、就业等方面条件。

  为整治好石梁河水库无序养殖,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连云港市实施库区“两违”专项清理,作为下辖地区的东海县还针对水库周边不在任务清单里的“两违三乱”(河湖违法圈圩、违法建设、乱占、乱排、乱建)进行自行清理。2021年,东海县对2389艘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三无”船只和404只水泥船进行了清理,328户当地渔民顺利实现“洗脚上岸”。

  如何确保每一位“上岸渔民”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在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东海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了以“转产”“转岗”“转型”等为主要内容的“三转”策略。转产,帮助群众流转土地、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葡萄种植;转岗,根据群众技能特长,就近到适合的企业工作;转型,鼓励年轻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做大直播经济。

  胜泉村位于石梁河镇最北部,是石梁河水库的重点“移民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933户3820口人。东海县和石梁河镇聚焦产业富民,结合胜泉村的产业发展定位,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并拿出专门的配套资金,帮助村里发展葡萄产业。

  特色产业助力增收致富

  在引导石梁河水库库区移民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东海县还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家纺、矿山机械、无纺布等产业。石梁河镇工业集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26栋,入驻企业32家,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把一部分库区移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如今,依托产业发展,这里的大部分农民过着白天上班、晚上休闲的“城市生活”。

  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石梁河镇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薛明刚也有自己的设想:“村里打算对接镇工业集中区,根据渔民的需求和各自特长,为他们找好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另外,村里与南辰凤凰直播基地对接,培训年轻人掌握直播知识,网上销售床上用品和葡萄、草莓、粗粮等石梁河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直播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紧挨着石梁河水库,靠着一湖好水,在镇旁边开农家乐的石梁河村原渔民谢车站有自己的挣钱秘诀。“政府修了四五十公里的环湖大道,水库像大花园一样,很多游客坐直达班车来这里玩。2021年以来,外地游客上我家鱼馆消费,就给我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谢车站说。

  眼下,东海县又根据连云港市的要求,实施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行动明确,到“十四五”末将石梁河水库片区打造成为连云港市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新标杆。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段慧明 傅本龙)

  • 相关阅读
  •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本报记者 于 泳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这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时间:01-11
  •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刘 慧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

    时间:01-11
  •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电投在深改中转型    本报记者 亢 舒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宣告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项...

    时间:01-11
  •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一批工程密集开工,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领域——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本报记者 熊 丽  新年开工忙。2022年元旦刚过,多地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靠前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基础设施、...

    时间:01-11
  •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需求量上升叠加疫情冲击—— 陕西能源供应有保证吗 本报记者 杨开新 张 毅  每到冬季,各地能源需求量都大幅上升,而能源大省陕西近期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供形势尤引关注。陕西自身能源供应和省外任务...

    时间:01-11
  • 2021年以来陆续注销2000多家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保险代理为何退出市场 王绪瑾  近日,一家名为“江苏华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公告自愿退出保险代理市场,引发关注。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已陆续注销200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时间:01-11
  •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

      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经济聚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核心阅读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时间:01-11
  •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

      RCEP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望海楼)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它都将是国际舆论场热门话题。  以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柬...

    时间:01-11
  • 王老吉“山寨”自己!盗版都不敢这么狂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左宇坤)凉茶王老吉,喝过的人不少。那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  过年走亲戚,一人一箱按姓喝茶:“来来老张,这是你的张老吉”“小袁,这是你的袁老吉”“还有那谁的欧阳老吉”“宇文...

    时间:01-11
  • 七八千元一瓶!“虎茅”被炒,茅台股价反跌,发生了啥?

      中新财经1月11日电 (记者 谢艺观)每年的生肖酒都是贵州茅台的“重头戏”,随着农历新年脚步的临近,今年贵州茅台也适时推出了虎年生肖酒,不过价格也很是“威风”。  “虎茅”发威,预售价高达七八千元  据贵...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