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何以成为境外投资新“蓝海”

2022-01-12 01:28: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何以成为境外投资新“蓝海”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今日社评

  配置中国资产就是投资未来成长。中国债券受境外投资机构青睐,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金融资产的投资价值、资本市场的扩大开放,外资加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有更多外部投资者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债市也将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的投资新“蓝海”。

  配置中国资产就是投资未来成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万亿元,较2020年12月末,境外机构增持约7500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是境外机构的“最爱”,占其持债总额近90%。这充分展现了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与期望。

  中国债券受境外投资机构青睐,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金融资产的投资价值、资本市场的扩大开放,外资加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债市将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分享红利。

  经济前景一枝独秀,释放中国债券市场魅力。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破浪前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迈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经济增速达到9.8%,远高于同期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表明,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0%,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持续显现。尽管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的支撑。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增强中国债券市场引力。从最初批准两只境外基金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到后来允许QFII与RQFII先后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再到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主体拓宽至境外三类机构,进而允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资清算行和参加行开展债券回购交易,接着对境外投资主体和投资额度限制大幅松绑,直至后来开通“债券通”,中国债市的大门持续而稳定地打开。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深踩开放“油门”,全力拥抱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债券通“南向通”落地走通,免税政策靴子落地等各项开放措施相继推出;2021年10月29日,中国国债正式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至此,全球三大债券旗舰指数全部纳入中国债券……随着债券市场开放的新空间不断打开,中国债券市场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的投资新“蓝海”。

  投资回报稳定良好,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磁力。在全球市场经济动能减弱叠加负利率环境下,具备较高收益和稳健属性的人民币债券“这边风景独好”,推动外资进场明显提速。从资产配置视角看,人民币资产目前的性价比较高,成为外资“避风港”,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目前,中国股票的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偏低的,所以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3%左右,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国家的债券。从市场机构配置需求来看,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主要国际主流指数以后,所占的权重在新兴经济体中也是首位。

  2020年以来,外资购买境内债券约占全口径外债增幅的一半。人民币资产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突出的成长价值,足见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得到国际资本普遍认可,“增配中国”已成为外资的共同策略之一。

  • 相关阅读
  • 榕树贷款加大数字科技投入 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基本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数字金融可以较好地解决产业生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时间:01-12
  • 蓝皮书:中国社会企业具有多元法人性质 生态系统正在生成

      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 (记者 许婧)12日在上海发布的《社会企业蓝皮书: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显示,中国社会企业具有多元法人性质,企业营收普遍存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中国社会企业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可...

    时间:01-12
  • 2021年12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回落 全年上涨0.9%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王恩博)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1年1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中国CPI比上年上涨0.9%。资料图:超市工作人员在生鲜...

    时间:01-12
  • 2021年第四季度海西金融、旅游、健康、消费信心指数“涨多跌少”

      中新社厦门1月12日电 (杨伏山 欧阳桂莲)由两岸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海峡西岸地区金融、旅游、健康、消费信心指数除旅游指数和健康指数有小幅度下降外,其余各项指数均有不同幅...

    时间:01-12
  • 中国民航局将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周音)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12日在民航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围绕扩大国内航空需求和增强行业恢复动力,民航局将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  徐青介绍,创新“干支...

    时间:01-12
  • 山东海阳建设中国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中新网海阳1月12日电 题:山东海阳建设中国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作者 王娇妮 姜雅静  冬日里的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车辆穿梭,工人争分夺秒,一派建设热潮。  自东方航天港项目建设以来,山东海阳以发...

    时间:01-12
  • 2022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总体稳定,全年经济增长预计8%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时间:01-12
  • 喜迎开年民生“新礼包”!这份规划让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完善

      央视网消息:公共服务关乎民生,更连接民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近日发布,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九个领域的公共服务设计了22项指标,明确到2025年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民生福...

    时间:01-12
  • 稳投资 强支撑

      2021年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记者带您走访3个项目  稳投资 强支撑(产经观察·市场主体活力这样激发③) 本报记者 丁怡婷 邱超奕 游 仪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

    时间:01-12
  • 内地首个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发布

      中新社广州1月12日电 (记者 唐贵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12日介绍,广东金融学会联合澳门银行公会近日共同制定和发布了《内地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  据悉,这是内地首个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

    时间:0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