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后 玉米价格开始“退烧”

2022-01-21 17:08:48

来源:中国商报

  对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产量、进口量均有增加,且价格波动明显。而今年伊始,玉米市场就出现了降温迹象。

  供应量影响价格

  2022年开年,玉米价格有了偏弱运行的迹象。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统计,截至1月18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67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0.84%,较2021年同期下跌8.04%。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分析师刘栋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的玉米市场变动情况主要受贸易商出货量的影响,目前下游企业在春节前建立库存的计划基本完成,市场需求端对价格的带动作用一般,玉米市场的供应情况对价格的影响占据主导作用。

  从供应端看,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不愁,2021年玉米产量、进口量均创下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7255万吨,比上年增加1190万吨,增长4.6%,另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702万吨,仅前10个月的玉米进口量,就已接近2021年我国玉米全年产量的10%。

  “我国仍有常规储备和每年定期的轮换粮储备,以及可以通过一次性收储等形式来调节市场供应。”刘栋表示,“总体上看,我国玉米市场依然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玉米价格整体思路依然还是立足国内的供需。”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表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是玉米价格回落的重要原因。20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实施饲料粮保供稳市措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内饲料粮市场供应。受国内玉米产量增加、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得到阶段性改善。

  产需缺口还存在吗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曾于2021年7月发布预测,2020-2021年度玉米消费量上调1300万吨至2.93亿吨,料供应缺口达2500万吨。随着产量、进口量的增加,玉米产需缺口解决了吗?

  国家统计局方面表示,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玉米产需缺口呈现缩小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也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供需形势将进一步改善,国内饲料粮供应有保障。

  我国玉米消费量以饲料消费为主,随着深加工企业逐步恢复正常开工,工业消费需求也将趋于稳定,2022年玉米市场的总需求量或有望下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玉米直接或间接用作饲料部分至少占70%以上,生猪养殖是饲料玉米消费的第一大户。目前生猪产能恢复情况良好,甚至还在进行产能去化,而禽类、牛羊今年对玉米的消费都较为稳定。从畜牧业需求端和玉米供给端来看,玉米市场供需得到阶段性改善。

  而在工业消费方面,玉米的消费量也在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7800万吨,同比减少200万吨,减幅超2.5%。

  同时,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农业生产目标,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或还将增加。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也表示:“我们统计,2021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多万亩。下一步,我们将在适宜品种、适宜机具、适宜除草剂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这种模式的潜力。我们力争今年新增面积1500万亩。”

  价格“上有顶下有底”

  2021年一季度玉米价格曾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开年,玉米价格就出现明显下滑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玉米市场的供需情况下,即使2022年的玉米价格出现高点,也或难破2021年的纪录。

  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卓创咨询分析师唐晓霄认为,2022年饲料玉米需求量预计较2021年有一定增加,主要由于小麦价格处于高位,饲料小麦替代量减少,但受基层农户玉米售粮进度同比偏慢的影响,预计春节后玉米供应面相对宽松,春节后下游养殖需求会相对低迷。

  当前,玉米销售速度也有所减缓。据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统计,截至1月13日,农户玉米售粮进度达46%,2021年同期为57%,速度减慢。“对于农户来说,一方面,2021年售粮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基层农户对照2021年价格,有比较强的挺价心态;另一方面,玉米种植成本增加明显也支撑了市场心态。华北地区的收获季遭遇了长期阴雨天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玉米单产下降和收购成本增加。对于贸易商来说,由于2021年上半年玉米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走势,贸易商亏损严重,对新玉米的收购意愿降低。不过,随着价格下降,春节前后贸易商建库意愿会逐渐增强。对于下游企业来说,节前建库基本结束,目前主要是在保持安全的库存下,以按需采购为主。”刘栋表示。

  玉米饲料供应量仍是决定玉米供需情况、影响玉米价格的关键因素。刘栋认为,短期来看,在下游企业大量采购意愿不强的情况下,供应方面占据主动权,玉米价格整体变动幅度有限;中期来看,市场各方存粮意愿明显减弱,阶段性干扰因素增加,波动性增强,春节之后玉米市场的供应压力依然比较大;长期来看,单独看玉米和替代品,玉米市场供需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供需基本面在一定时间段内相互转换,多种产品之间价格相互制约。因此,长期来看,玉米价格或维持“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 相关阅读
  • 深圳2021年“跨境理财通”收付金额合计超1.8亿元

      中新社深圳1月21日电 (朱族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2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21年12月末,深圳20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相关账户7453个,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88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部试点...

    时间:01-21
  • 引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强调要做好跨周期调节,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意见》着眼于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的复杂情况,提...

    时间:01-21
  • 求是网评论员:良好开局鼓舞人心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

    时间:01-21
  • 求是网评论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亲身”感受空间站发射全过程,“化身”宇航员漫步太空;数字技术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传感、AI视频修复、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大显身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经应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20...

    时间:01-21
  • 金羊网评:增品质强“内功”,释放内外贸一体化更大溢出效应

      【地评线】金羊网评:增品质强“内功”,释放内外贸一体化更大溢出效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

    时间:01-21
  • 乘联会:2021年中国车市亮点频现 新能源车将成新车销量主流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闫晓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21日表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不少亮点,预计2022年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约增长4%,新能源车将成为新车销量的主流。  乘联会秘书长...

    时间:01-21
  • 广西布局向海经济 拟建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

      中新社南宁1月21日电 (陈秋霞 林艳华 黄令妍)车辆穿梭,工人来往,机器轰鸣……2022年伊始,广西北部湾畔总投资超8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派繁忙,这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缩影...

    时间:01-21
  • 中国首台出口巴西纯锂电池调车机车发运

      中新网长沙1月21日电 (王桂华)总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21日发布消息称,由其自主研制的1000千瓦时大容量100%纯锂电池牵引调车机车近日在上海港乘船,漂洋过海赴巴西“...

    时间:01-21
  • 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中新网贵阳1月21日电 (记者 张伟)“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情、冬康养”的贵州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认可。记者从正在进行的贵州省两会上获悉,2021年,贵州新增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11家,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

    时间:01-21
  • 广西谋篇布局向海经济 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

      综述:广西谋篇布局向海经济 探索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  中新网南宁1月21日电 (陈秋霞 林艳华)车辆穿梭,工人来往,机器轰鸣……2022年伊始,广西北部湾畔,总投资超8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华谊钦州化工...

    时间:0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