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1年险资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元 大类资产配置呈三大变化

2022-01-28 09:47: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苏向杲

  银保监会1月25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险资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其中,债券占比达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为12.7%,银行存款占比为11.3%。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021年,险资大类资产配置格局呈现三大变化:一是,债券占比创下2014年以来的近8年新高;二是,代表权益资产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创下2019年以来的近3年新低;三是,银行存款占比创下2013年以来的近9年新低。

  险资配置格局缘何出现上述三大变化?在险企人士看来,险资去年加大债券配置力度,主要原因是,在“优质资产荒”背景下,债券成为能够较好匹配险资成本的资产,因此,险资加大了对长久期利率债、高信用等级信用债等债券的配置力度。而险资减配权益资产主要与去年权益资产波动加剧,配置难度提升有关。此外,险资减配银行存款则与利率长期走低,银行存款收益率下行有关。

  险资大幅增配债券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险资对债券的配置余额达9.07万亿元,配置占比高达39%,创下近8年新高,直逼险资2013年对债券的配置占比(43.4%)。

  从配置余额变化来看,2021年末,险资运用余额较2020年末提升了7%,其中,险资对债券的配置余额提升了14%,险资对债券的配置余额增速也远超银行存款(0.8%)、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1.1%)。

  一直以来,险资配置格局以“固收为主权益为辅”。其中,固收资产中,尤以债券的配置力度最大,过往10年中,险资对债券的配置占比一直超过30%,债券成为稳定险资投资收益率的压舱石。

  债券作为险资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去年缘何被险资进一步增配?对此,多位险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在“优质资产荒”背景下,债券成为匹配险资成本的较好资产。

  2021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利率持续下行,不少大型险企增加了长久期利率债、高信用等级信用债等债券的配置力度。

  一家小型险企副总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仍以固收资产为主。公司通过增配高信用等级债券等固收资产来降低资产配置风险,以保证投资收益能够超越负债成本。

  昆仑健康保险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1年,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资产的配置难度较大。从组成上看,我们主要以债券配置为主。”

  爱心人寿资管部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固收资产方面,公司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以绝对票息较高的高信用等级债券、债权投资计划等固收产品作为基础性配置资产。

  持续低配权益资产

  除大幅增配债券之外,险资还大幅降低了对权益资产和银行存款的配置占比,其中,去年末对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合计配置比例创下2019年以来的新低。

  从险资对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的绝对值变化来看,2021年年末,险资对这两项的合计配置额为2.95万亿元,较2020年末缩水316亿元,缩水了1.1%。

  险资体量巨大,其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变化情况,既关乎险资整体投资收益率,也关乎二级市场走势,险资去年缘何低配权益资产?多位险企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去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难度和风险有所抬升。

  去年险资权益资产配置具体面临哪些难点?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段国圣表示,一方面,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周期性波动弱化,宏观总需求对信贷敏感性减弱。供给端产业结构变化、宏观政策调控方式变化,传统产业集中度提升等,都给投资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权益市场估值极致分化,传统高估值体系面临冲击,新兴产业享有高估值溢价。但同时,投资新兴产业也面临很大挑战,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并不一定构成护城河,高估值隐含了高成长预期,一旦这些预期和假设被证伪,可能面临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

  除此之外,去年A股市场还出现了“抱团取暖”现象。太平洋人寿资产管理中心主任赵鹰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市场集中度的上升增加了市场的脆弱性。

  除权益资产之外,由于长期利率下行,去年以来,险资进一步降低了对银行存款的配置占比。据记者统计,近9年以来,险资持续降低对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配置占比从2013年末的29.5%一路降至2021年末的11.3%。

  配置格局有隐忧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险资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比例,进一步降低了对权益资产和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这种配置格局将对险企今年乃至更长区间的投资收益有何影响?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险资去年的配置格局,一定程度上是优质资产荒背景下的不得已之举,但从长远来看,债券等固收资产占比过高存在隐忧:不利于保险业投资收益的提升,且有可能出现利差损风险。

  某大型险资机构固收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多重因素或将进一步打压2022年固收资产的收益率,进而给险资资产配置带来压力,险企要优化资产配置格局,以降低利差损风险。

  太平资产高级研究员朱晓明认为,股市中长期走势相比短期走势更为确定,大类资产应增配权益类资产;从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角度看,也应坚持增配权益资产。

  大家保险集团投资管理部高级经理封小海认为,应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针对险资权益资产应开展多元化配置,搭建分层投资架构,从而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工信部: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高速增长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28日发布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其中指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在4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6,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上...

    时间:01-28
  • 汽车行业首发!欧尚汽车首发汽车行业元宇宙数字藏品

      近段时间,“元宇宙”概念越来越火,脸书直接将Facebook 改名为 Meta;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国内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

    时间:01-28
  •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4%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8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2021年中国市场主体发展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高标准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准营门槛取得新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将中央及地方层面523项涉...

    时间:01-28
  • 国家外汇局:2021年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237.79万亿元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累计成交237.7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6.87万亿美元)。  2021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总计成交24....

    时间:01-28
  • 中消协:解决新能源汽车维权难 经营者负主要责任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相关投诉,中消协表示,解决新能源汽车维权难,经营者负有主要责任。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推广和...

    时间:01-28
  • 中消协:商家不能售前“人工” 售后“智能”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对于智能消费引发维权新难点,智能客服不“智能”的问题,中消协表示,商家不能售前“人工”,售后“智能”。  中消协表...

    时间:01-28
  • 中消协: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超104万件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861件,同比增长6.37%,投诉解决率80.02%。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

    时间:01-28
  • 中消协:建议划定盲盒经营红线 禁止对低龄儿童营销盲盒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针对近期盲盒消费屡引争议,中消协建议加强立法规制,划定盲盒经营红线,对于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禁止盲盒营销。...

    时间:01-28
  • 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67份理赔报告道出真相

      中新经纬1月28日电 (魏薇)你是不是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保险公司有两个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随着一年一度保险公司理赔报告的披露,你的认知恐怕要被颠覆了。  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发现,67家保险公司2021...

    时间:01-28
  • 海内外“2021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结果出炉

      中新财经1月28日电 (记者 闫晓虹)记者28日获悉,“2021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结果出炉,具体包括“2021年度全球十大金融政策”“2021年度中国十大金融政策”“2021年度区域与地方十大金融政策”三大评选结果。 ...

    时间:01-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