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吉利造手机引关注 车企反向造手机,醉翁之意在哪里

2022-02-16 03:14:55

来源:成都商报

  手机巨头“侵入”造车行业背景下,吉利造手机引关注

  车企反向造手机 醉翁之意在哪里

  为了打造生态圈,为了车机一体化,为了建设软件能力,为了让智能汽车更有竞争力,“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工业意义深远。”

  ——李书福谈为什么要造手机

  “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软件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这方面,手机巨头具有天然优势。此外,传统主机厂在内容运营能力、用户体验洞悉等方面也与科技巨头差距明显。”

  ——行业人士担忧吉利手机前景

  为了万物互联,吉利选择造手机。

  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今年1月底还传闻吉利与魅族洽谈收购。

  吉利为什么要造手机?李书福的回答是:为了打造生态圈,为了车机一体化,为了建设软件能力,为了让智能汽车更有竞争力。

  行业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吉利面对汽车智能化大趋势,必须抢占手机这个智能入口,攻占车机协同、万物互联的高地。“吉利这些传统主机厂,必须打磨软件能力,否则将会沦为科技公司的硬件代工厂。”

  然而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有消费者、经销商担忧,“吉利手机会不会是下一个格力手机?”

  为什么进军手机 手机是智能生态核心

  李书福曾公开发表自己对手机的看法:“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00175.HK)工业意义深远。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

  他认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为用户提供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也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手机业务将充分发挥和串联吉利产业链经验与优势,同时在汽车智能化、软件能力建设、科技化转型等方面相互赋能,实现协同。

  显然,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智能汽车,吉利已经意识到,智能汽车就是未来的移动终端,手机是这个智能化生态的核心。如果不想把“灵魂”拱手相让,就必须自己掌握这个智慧入口。

  特斯拉(TSLA.US)创始人马斯克此前就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要造手机。虽然特斯拉的手机还没影子,但特斯拉软硬兼施的商业生态已经初见端倪。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特斯拉可能正在开发类似苹果App Store一样的应用程序商店,打造一个特有的车内生态系统并让客户享受各式各样的软件服务。智能时代下,硬件只是一次性消费,软件才是源源不断的收入。

  对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硬件制造不是问题,但软件系统开发和内容生态运营则是大问题。这也是吉利很可能收购魅族的主要原因。

  而尽管魅族已经没落,但它具有品牌知名度、手机研发制造经验和完善的渠道,以及现成的Flyme OS操作系统。魅族还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加上星纪时代堪称豪华的人员配置:CEO王勇曾任中兴通讯副总裁,监事张亚东曾担任中兴通讯小灵通手机产品线总经理、手机研发副总,以及小米前首席MIUI架构师汪文俊,都有助于实现吉利万物互联的野心。

  收购魅族

  吉利手机就高枕无忧了吗

  吉利造手机为什么引人瞩目?原因在于此前只有手机巨头进军造车行业,传统车企造手机却实属罕见。

  有行业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达了对吉利手机前景的担忧,“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软件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这方面,手机巨头具有天然优势。此外,传统主机厂在内容运营能力、用户体验洞悉等方面也与科技巨头差距明显。”

  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汽车软件在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为10%,未来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汽车软件将占整车内容的30%,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美元。

  未来数据和软件将成为智能汽车利润的核心,传统车企擅长的硬件制造要退出一射之地。要想打造出一款与智能汽车紧密结合的优质智能手机,收购魅族确实降低了疑虑,但吉利还任重道远。

  此外,吉利手机选择走高端路线,是一项更大的挑战。

  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大陆5000元以上机型销量中,苹果占85.6%,华为占7.9%,其他品牌合计占6.5%。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苹果60.6%,华为31.1%,其他8.3%。

  也就是说,华为空出的高端手机市场,几乎都被苹果吃掉了。

  有汽车经销商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目前谈论吉利手机的销售渠道、定价、销售方式都为时尚早,但不排除未来与汽车捆绑销售的可能性,“不可能要求消费者强制接受,最终可能变成购车赠品,成本由主机厂或者经销商承担。”

  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不购买、不使用车企的手机。对新能源汽车车主王小姐来说,手机就是使用车机系统的“遥控器”,重点是软件而非手机本身。她家有近半家电都是小米品牌, “哪怕是为了智能家居,我也不会购买车企的手机,除非会影响驾驶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吉利手机成免费福利的可能性不大。吉利“缺钱”,而吉利手机烧钱。

  吉利汽车2021年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450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24.1亿元,利润增速仅为3.67%。2019年同期,吉利的净利润有40.1亿元,2021年接近腰斩。

  吉利汽车计划于2030年销售57万辆新能源汽车。如果每一辆车都捆绑销售一部手机,这无疑是个金矿。

  吉利手机会是下一个格力手机吗

  有消费者与经销商担忧,吉利手机可能是下一个格力手机。

  2015年开始,格力陆续推出多款手机,但配置基本都落后于华米VO等主流手机厂商,售价还并不便宜,被网友们吐槽“高价低配”。但董明珠坚持,格力手机一定要做,而且必须做。她指出,在未来智能家居时代,如果没有手机完整地来控制它,是不行的。格力电器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重要连接中枢,是“格力零碳健康家”五大控制入口之一。公司重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打造格力智能家居生态圈。

  这与吉利英雄所见略同。

  2016年格力手机二代发布,搭载骁龙820处理器,定价高达3599元;2017年,格力色界手机对外亮相,仍旧搭载骁龙820处理器,售价3200元;2019年,格力手机三代发布,采用当时落后已久的骁龙821处理器,售价仍旧高达3600元;2020年12月,格力旗下首款5G手机上架,品牌由格力手机更改为大松手机,搭载高通骁龙765G处理器,售价2699元起。

  格力手机的销量一直是个谜。外界曾通过电商数据估算,至2019年,格力手机3年销量约10万台。2020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的智能装备板块营收仅占总营收的0.47%。

  格力手机还被曝出强制员工和经销商购买。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此为不实消息。不过有格力员工和经销商表示,“几乎人手一台(格力手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 相关阅读
  • 冬奥会带来哪些利好

      当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冰雪产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激发出怎样的消费新动能?又如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旅游研究...

    时间:02-16
  • 返程迎第二波高峰,疾控专家给出重要提示

      据交通运输部门预计,2月16日至17日,也就是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将再次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如何在返程返岗出行中做好疫情防控?一起来看专家解答。  安全有序出行 专家提醒三句话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

    时间:02-16
  • 保供稳价措施密集出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波动之后,价格涨幅逐步回落。未来,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理性。  煤炭生产正在加快恢复。2月3日以来,各地区煤炭产量...

    时间:02-16
  • 北京通州通报6家餐饮单位食安问题 全聚德、广顺兴等企业在列

      中国网财经2月16日讯(记者钟文鑫) 据北京通州市场监管官方微信消息,近期,北京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对通州区6家餐饮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现将检查食品安全问题通报如下:1、北...

    时间:02-16
  • 民航局:改变重点支持客运导向 实施“客货并重”策略

      中新财经2月16日电 16日,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在民航局发布会上解读《“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时表示,航空物流将改变以往重点支持客运的政策导向,实施“客货并重”发展策略。  梁楠称,作为首个航...

    时间:02-16
  • 电子合同也受法律保护

      电子合同可以界定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持续扩张,发生在电商平台的合...

    时间:02-16
  • 光谷加入“新势力造车” 武汉如何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汽车产业基地和传统汽车产业重镇,武汉如何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6日上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上,光谷正式宣布加入“新势力造车”,2022年将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终...

    时间:02-16
  • 2月份MLF操作价平量增 货币政策继续释放稳增长信号

      在上月调降利率后,2月“麻辣粉”如何操作备受市场关注。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

    时间:02-16
  • 提供有温度的就业创业服务

      眼下,正是春节过后劳动者求职返岗的高峰期。以“春风送温暖 就业送真情”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正在各地开展。如何实现留岗有关怀、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还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让供需双方更好地享受到...

    时间:02-16
  • 千万罚单旨在根治支付乱象

      支付行业年内首张千万元级罚单落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4项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1004万元。  近年来,支付行业罚单数量增多、大额罚单频现,透露出金...

    时间:0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