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精准施策盘活服务消费

2022-02-23 13:57:55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稳增长离不开稳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服务消费不可或缺。为此,要把稳消费政策更加精准地集中到服务消费领域。

  从支出水平看,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10645元,超过了2019年9886元的水平。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消费增长还没有完全恢复。一些服务业,包括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行业,还面临某些经营困难,影响了服务有效供给。2021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国内旅游收入为2.92万亿元,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54%和51%。

  服务消费未完全恢复,是需求收缩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疫情冲击等特定背景下,促进服务领域困难行业的恢复发展,推动服务消费恢复常态化增长,对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盘活服务消费需要综合精准施策。

  一方面,更加重视保市场主体,确保有效的服务供给。从现实情况看,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有所不同,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上高度融合,即生产即消费的特点突出,相当多的服务生产难以储存。这使得服务供给对服务消费的影响要远大于商品供给对商品消费的影响;能否稳定服务供给主体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稳定服务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在《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了帮扶服务业的普惠性纾困政策以及特定领域的针对性政策。比如,在社保方面,采取延续降低费率政策、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等“降、返、缓”办法减轻企业负担。这些综合性政策如得到有效实施,将有效缓解疫情冲击下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和现金流压力。在此基础上,各地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快制定政策的实施细则,扩大政策知晓度,提高政策利用率,使其能够尽早释放稳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效应。

  另一方面,更加重视服务领域市场循环的正常进行,确保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加强对疫情的精准防控。防控是基础,精准是关键。这两年,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总的看,疫情识别越精准越好,防控范围越精准越好,人员管控越精准越好。在这方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有“五个不得”的要求,相关部门针对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出“三个不得”的要求,明确要求不得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各地尽快细化精准防控举措,在明确“四个精准”等任务清单的同时,细化“三个不得”负面清单,既要避免防疫失之大意、失之过宽,也须避免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加大服务业压力。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仍然是一个大趋势,有着巨大的服务消费潜力。只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综合精准施策,就可以保服务业市场主体、保服务供需对接,从而促进服务消费加快恢复。

  (作者:匡先明 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经济观察:中国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效果显现

      (经济观察)中国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效果显现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去年以来,中国连续出台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各部门出台针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25项...

    时间:02-23
  • 重庆将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中新网重庆2月23日电 (梁钦卿)记者23日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2022年中医药工作会上了解到,重庆市今年将锚定“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并布局建...

    时间:02-23
  • 中国将与马来西亚相互实施RCEP协定税率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3日公布,3月18日起中国将与马来西亚相互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税率。  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

    时间:02-23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中新网衢州2月23日电 (记者 张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称双碳),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自觉’。依托数字化改革,我们找到碳账户这个载体。这是精准做好双碳工作的主动尝试...

    时间:02-23
  • 重庆林业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 带动民众持续增收

      中新网重庆2月23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23日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重庆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一批国有、民营企业,全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1728万亩,林业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带动民众持续增收,推动社会资本...

    时间:02-23
  • 青海省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逾14.10亿元 同比增长33.5%

      中新网西宁2月23日电(祁增蓓)记者23日从2022年青海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青海省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1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3.5%。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创新力量薄弱、创新资源短缺、创新活力...

    时间:02-23
  • 中国首个亚毫米波天文观测台址落户柴达木盆地

      中新社西宁2月23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3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简称“青海观测站”)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卫星数据普查、踏勘和监测,海西州辖区内雪山牧场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时间:02-23
  • 由“黄”到“绿”的嬗变:山西构筑沿黄生态屏障(图)

      中新网太原2月23日电 题:由“黄”到“绿”的嬗变:山西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作者 高瑞峰  春风料峭,山西省南部沿黄一带,植树造林已次第展开。2022年,山西沿黄4市19县(市)将率先实现基本绿化。  “2022年...

    时间:02-23
  • 山东建成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

      中新网济南2月23日电 (吕妍)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未来集团揭牌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发布活动2月23日在济南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刘韵洁在现场表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已建设完成覆盖...

    时间:02-23
  • “江西北大门”首开至莫斯科防疫物资中欧班列

      中新社江西九江2月23日电 (记者 刘占昆)有“江西北大门”之称的江西省九江市23日开行一趟至莫斯科的防疫物资中欧班列。  据介绍,该趟班列搭载的防疫物资为江西、安徽、广东等地生产制造的口罩、注射器、手套等...

    时间:0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