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勇创新,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2022-02-26 16:49: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韩维正

  “就像是一部科幻电影!”在日前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零碳制冰、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送餐“一条龙”……北京冬奥会上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外媒评价,“科技冬奥”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创新中国”的窗口。

  一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突破堵点,科研攻关捷报传

  今年元旦,福建福清,全球第三台、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中国核工业迎来新年“开门红”。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我们都逐个进行了突破,没有‘卡脖子’问题。”企业负责人的语气里透着自信。

  自信的背后有成绩支撑。从天问“落火”、羲和“探日”,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从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到“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新纪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突破;从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人工淀粉”,到中国超算团队打破“量子霸权”、摘得“戈登贝尔奖”,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

  《经济学人》杂志如此形容中国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以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

  而对于“缺芯少魂”这个长期以来的“堵点”,中国也有突破性进展。2021年4月,脱胎自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中科,推出了完全自主的指令系统LoongArch。

  “采用国外指令系统架构研制自主CPU,就像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龙芯中科董事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说,要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必须把最底层的指令系统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成绩的背后是持续投入。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

  这一年,中国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把“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攻坚清单,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科技供给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添活力

  虎年春节刚过,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中国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启动的又一项大工程。

  “东数西算”是数字经济的一大亮点,表明中国抢抓技术革命先机、打造新增长点的决心。在新技术带动下,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正快速壮大——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新能源汽车涨势喜人;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5.6%、44.9%和33.3%。

  造就新产业的同时,新技术也在助力传统产业加紧转型升级。

  向“绿”转——今年1月29日,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向“数”转——中国电信、华为与三一重工共同打造5G全连接工厂,效率提升了10倍。

  2021年,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有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已在采矿、电力、钢铁等22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深度应用,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纷纷向“高精尖”挺进。

  集聚406万开发者、服务15.7万家企事业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根”技术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开源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的作用。而它的背后,则是百度公司联合清华、北航、电子四院、信通院等组建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这样的创新联合体,已成为中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重要助推器。

  不只是大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跃升为科技创新、强链补链的生力军。

  今年1月5日,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来自中国禾赛科技的车规级远距128线半固态激光雷达,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目光。“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消费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一帆说,“产品发布以来,我们已拿到多家主机厂的定点订单。”

  突破一个关键技术,往往能创造一个细分行业,进而盘活整个产业。统计显示,4762家“小巨人”企业中,有1000余家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生态。

  多重激励,创新春潮正涌动

  从法律保障到资金支持,从体制改革到政策扶持,一系列激发创新活力的真招实招加速落地,让人们对创新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施行,这是科技立法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这次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破除自主创新障碍因素,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说。

  金融、财税政策多管齐下,持续为科技创新“输血”——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专注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补足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短板;各地银行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方式,比如开发“科创贷”“人才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让企业“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技术流”变“资金流”。

  “税收优惠实打实!”中山凯沃能暖通空调总经理田军算了一笔账:去年10月份才申报了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四季度税费又减半缓缴,这么一来,足足节省了90万元现金流,相当于国家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减免税额3333亿元。

  产学研加强对接,科技成果源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立不满4年的西湖大学,去年已有多项专利完成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十几家高科技公司崭露头角。这得益于西湖大学组建的成果转化小组。“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成果转化办公室人员全程参与,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王廷亮说。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超40只,规模达700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增至12家;多个省市积极参与“百城百园”成果转化行动,搭建“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各地多措并举,密集出台细则方案,着力在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科技创新之树的长青,离不开持续培育创新土壤,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在多重政策红利的激发下,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春潮,中国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 相关阅读
  • 改革向纵深推进,国企活力更足

      本报记者 刘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

    时间:02-27
  • “东数西算”赋能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中新网成都2月27日电 (单鹏)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同意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成渝枢纽)。同时获批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当前,全国...

    时间:02-27
  • 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全民行动 山城重庆“无废”有道

      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全民行动—   山城重庆“无废”有道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农膜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镇级或社区“三个全覆盖”,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

    时间:02-27
  • 宁夏水洞沟借考古“出圈”促文旅融合:景区从小众走向大众

      宁夏水洞沟借考古“出圈”、促文旅融合—   景区从小众走向大众  本报记者 拓兆兵  5A级景区水洞沟,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明长城脚下,距离银川市区有19公里。或许你没听说过它,然而在考古界,水洞沟作为...

    时间:02-27
  • 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冰雪旅游成大连冬季旅游新热点

      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冰雪旅游成大连冬季旅游新热点—   嬉雪观海别样浪漫  本报记者 苏大鹏  暖阳散落在平静的海面,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嬉雪的人们欢快热闹……在海滨城市大连,嬉雪正成为户外游新热点...

    时间:02-27
  • “上海湾区”品牌靓起来

      本报记者 李治国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增速位居上海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

    时间:02-27
  • 新一轮减税降费明确了

      本报记者 曾金华  今年我国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市场主体高度关注政策发力点。随着一系列部署,新一轮减税降费“施工图”逐步明确,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阶段性政策为主,与...

    时间:02-27
  • 应用目录清单达160项!社保卡多种功能你知道吗

      应用目录清单达160项,涵盖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   社保卡多种功能你知道吗  本报记者 敖 蓉  作为我国民生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已成为衡量民生水平的一项基础...

    时间:02-27
  • 东风绽放花千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 本报记者 吕立勤 梁剑箫  1978年7月,一次旨在打破国营工厂“大锅饭”的改革,在广东清远氮肥厂悄然展开。厂里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并与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分给工人,结果奇迹发生了。第二年,产能...

    时间:02-27
  • 海南三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鹿快办”有速度更有温度

      海南三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鹿快办”有速度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潘世鹏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首个“快办”事项——崖州区“校车使用许可(驾驶员变更)”正式上线“一鹿快办”小程序,这意味着崖...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