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地评线】东湖评论:做好人才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2-26 17:18:45

来源:荆楚网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纬度和关键一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建设,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当下,乡村建设发展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做好“人才”文章,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的硬仗。

  念好“招才经”,让人才“愿意来”。推动人才建设,必须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改变大众对乡村人才结构的“固有印象”,为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多措并举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引进,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开绿色通道,带动更多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广大的乡村掀起创业兴业的热潮,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栽好“梧桐树”,让人才“留得住”。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上的基础短板,强化人才保障的硬支撑。出台人才住房、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及时了解人才急难愁盼,为乡村人才提供全方位、更加周到的服务,让人才吃下定心丸,营造尊才爱才、真心留才的软环境。只有在硬支撑和软环境上共同发力,才能让愿意来到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的安心,让返乡就业创业、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

  搭好“登云梯”,让人才“干得好”。人才队伍既要会“招”,也要善“育”,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流动等制度体系,搭建好锻炼平台,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帮助。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大多身怀一技之长,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畅通“能人”选拔渠道,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建设乡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最大化发挥人才效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壮丽景观。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全方位做好“人才”文章,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身手,助力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邹隽若(武汉江夏区)

  • 相关阅读
  • 改革向纵深推进,国企活力更足

      本报记者 刘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

    时间:02-27
  • “东数西算”赋能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中新网成都2月27日电 (单鹏)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同意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成渝枢纽)。同时获批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当前,全国...

    时间:02-27
  • 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全民行动 山城重庆“无废”有道

      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全民行动—   山城重庆“无废”有道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农膜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镇级或社区“三个全覆盖”,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

    时间:02-27
  • 宁夏水洞沟借考古“出圈”促文旅融合:景区从小众走向大众

      宁夏水洞沟借考古“出圈”、促文旅融合—   景区从小众走向大众  本报记者 拓兆兵  5A级景区水洞沟,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明长城脚下,距离银川市区有19公里。或许你没听说过它,然而在考古界,水洞沟作为...

    时间:02-27
  • 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冰雪旅游成大连冬季旅游新热点

      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冰雪旅游成大连冬季旅游新热点—   嬉雪观海别样浪漫  本报记者 苏大鹏  暖阳散落在平静的海面,白雪与海浪交相辉映,嬉雪的人们欢快热闹……在海滨城市大连,嬉雪正成为户外游新热点...

    时间:02-27
  • “上海湾区”品牌靓起来

      本报记者 李治国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增速位居上海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

    时间:02-27
  • 新一轮减税降费明确了

      本报记者 曾金华  今年我国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市场主体高度关注政策发力点。随着一系列部署,新一轮减税降费“施工图”逐步明确,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阶段性政策为主,与...

    时间:02-27
  • 应用目录清单达160项!社保卡多种功能你知道吗

      应用目录清单达160项,涵盖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   社保卡多种功能你知道吗  本报记者 敖 蓉  作为我国民生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已成为衡量民生水平的一项基础...

    时间:02-27
  • 东风绽放花千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 本报记者 吕立勤 梁剑箫  1978年7月,一次旨在打破国营工厂“大锅饭”的改革,在广东清远氮肥厂悄然展开。厂里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并与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分给工人,结果奇迹发生了。第二年,产能...

    时间:02-27
  • 海南三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鹿快办”有速度更有温度

      海南三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鹿快办”有速度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潘世鹏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首个“快办”事项——崖州区“校车使用许可(驾驶员变更)”正式上线“一鹿快办”小程序,这意味着崖...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