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慈善旧衣回收”生意经:仿冒回收箱摆小区 有人称年赚数十万

2022-03-15 11:35:18

来源:澎湃新闻

  在城市小区里随处都可见的旧衣回收箱,来自什么机构?里面的衣物究竟流向哪里?

  “315”前夕,澎湃新闻(.thepaper)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平台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募捐资格证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旧衣回收箱,箱体上的文字可以随意印,有商家甚至建议印上“慈善总会”来吸引市民捐赠。

淘宝定制旧衣回收箱商家提供的实拍图

  而这些打着“慈善”“公益”名号的旧衣回收箱背后,有不少倒卖旧衣的“私人贩子”。记者以收购旧衣的名义联系了多个旧衣回收箱上的联系电话,对方均表示有大量旧衣可出售,未经挑拣的旧衣打包售价在2000-2200元一吨不等。

  一曾做过“旧衣回收箱”生意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称,这一生意可谓“一本万利”,第一年投入20万元购买旧衣回收箱、走关系,“每年轻轻松松赚五六十万”,如果将旧衣按照新旧挑拣后出售,利润更高。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旧衣服回收、捐赠等,都属于公开募捐,一些社会组织、企业或者个人,在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情况下,以公益慈善为名开展旧衣物等废旧物品捐赠回收活动,均属于违反《慈善法》的行为。

  澎湃新闻致电了多地民政部门,对方均表示如果接到有关违规放置旧衣回收箱的举报,将会进行调查、处理,但也有地方民政部门表示,由于旧衣回收箱量大且放置较为分散,难以进行集中排查。

商家售卖的标有“公益助学” 的衣物捐赠箱。

  旧衣回收箱的伪装:商家称私人可印“慈善总会”、套用备案号

  澎湃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平台一家店铺,花费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个旧衣回收箱,而且不要求买家提供公开募捐资格证明。在记者表明是私人回收站购买时,商家称:“没问题,(我们)大部分客户都是私人。”

  该商家还称,如果想要捐衣多,可以在箱体上印上“慈善总会”,会吸引更多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开店9年做过不少客户,一些大城市查的比较严,小城市一般都没问题,“除非是同行举报。”

  在该商家提供的此前给其他客户定制的实拍图上,记者看到,不少箱体上印着“慈善总会”“公益环保”“爱心助学”等字样,有的箱体印上了机构名称,但多数都是只印着“公益环保,绿色生活”之类的宣传语。一些箱体侧面印着“衣物去向”中,其中注明会捐赠给困难地区。

  另有定制旧衣回收箱的商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般具有旧衣回收资质的正规机构,都会在箱体上印上民政部备案号,可信度更高,但如果客户有需求,也可以“帮你套(用)别人的备案号印上”。他表示,万一被民政部门检查,就能多一层保障。

淘宝商家称印上“慈善总会”效果最好。

  记者表示出对违规后果的担忧后,商家表示,也有不少客户在箱体上印上“支持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城市”,或者“坚持绿色回收”“倡导低碳生活”等,他告诉记者,有些大城市会查带“公益”“慈善”等字眼的旧衣回收箱,但如果以环保、绿色的名义设置旧衣回收箱,被查处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广州市区发现,不少社区和小区都放置了旧衣回收箱,其中大部分箱体上印着“绿色回收”“环保公益”等字眼,但大多数箱体上都没有机构的名称或者民政部备案号。

  对于这些旧衣回收箱的来源,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也表示不清楚,“几年前就有了,具体是哪个部门放的我们也不太了解。”还有物业称是一些合作机构设置的,但对于这些机构是否有公开募捐资质、回收的旧衣将流向哪里,物业均表示不清楚。

  有小区业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旧衣回收箱放置之初,自己也曾放置过不少衣服,“因为箱子的侧面写着去向,说较新的外衣会捐往贫困地区,我觉得也是做善事,很多放进去的衣服都是很新的,但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去开旧衣箱的门,开门的就是经常在我们小区下面收纸皮的废品回收站老板娘,之后就再也没有捐过了。”

  这些打着“慈善”“公益”旗号的旧衣回收箱,往往让人们误以为自己捐赠的旧衣会送往贫困地区或有需要的人手中,但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带着“爱心”的旧衣可能大多数都被倒卖流入市场。

淘宝商家称可以帮忙套用别人的备案号印在箱体上

  “一本万利”:有人称“旧衣回收生意”年赚数十万

  澎湃新闻记者以打算做旧衣回收箱“生意”的名义,咨询了一名做该“生意”的知情人士,他告诉澎湃新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旧衣回收箱,背后其实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里面的)衣服肯定都是拿去卖,重点就看怎么卖。”

  他称,在行业内,旧衣回收箱里的衣物被分为“桶(音)货”和“挑单件”(又称精品)两种。其中“桶货”是指将旧衣回收箱里的衣物直接打包出售,不分新旧和款式,而“挑单件”则是经挑拣后,将较新的衣物按件出售,其余衣物打包处理。

  “一般我们都是卖‘桶货’,虽然利润没有分拣后的高,但分拣后好的卖了,差的就卖不掉了。”他称,尽管“桶货”利润不高,收入却也十分可观,“我按照最低标准来算,一个箱子一年至少能有1吨货,去年‘桶货’的价格是一吨2200-2300元,手头200个箱子,一年就是四五十万,如果放的小区好,一年50万是打底的。”

  他强调,做旧衣回收箱生意就是第一年投入大,后面就可以坐收成果,“200个箱子第一年投入大概20万,包括买箱子、走关系,足够了。后期只要有一个面包车一个工人收货就可以了,衣服都是白拿的嘛,第一年除掉成本也能赚二三十万,后面每年随随便便都五六十万。”

  记者询问,如何将这些旧衣回收箱放入小区?该知情人称,放置旧衣回收箱其实有一些门道,一般是通过给小区物业经理“好处费”来放置箱子,而好处费也有暗中标价,“看小区的住户率,住户率在1000户以下的,1个箱子一年就是两三百块钱,住户率在1500户以上的,1个箱子一年就是500块钱。”

  该知情人表示,他所知道的,大部分打着“慈善”“公益”募捐的旧衣回收箱背后,其实都是倒卖旧衣的“私人贩子”,“利润高,那些买了‘桶货’的分拣一下利润更高,质量好的洗一洗就直接拿去卖了,质量差一点的出口到国外,破破烂烂的也能制成拖把、填充什么的。”他表示,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衣物来源没有成本。

  根据上述旧衣回收箱定制商家提供的实拍图,澎湃新闻记者以收购旧衣的名义联系了多个旧衣回收箱上的联系电话。

一旧衣回收箱负责人发来的“桶货”照片。

  其中一个旧衣回收箱上印着主办单位为“佛冈壹一环保旧衣回收中心”等,接电话的回收箱负责人称,自己手头有50多吨“桶货”可出售,并强调“我的货比较靓喔,都是小区货”,售价在2000元一吨。

  而另一个箱体上印着民政部备案号、打着一家公益基金会的旗号的旧衣回收箱,其背后也是“旧衣贩子”。在记者表示想批发旧衣后,接听电话的人称,目前手头所剩货物不多了,下一批可以留一部分,“我们的货都是每周直接走掉的,给人家2000块一吨,你要的话也是这个价格。”

  电话接听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的箱子覆盖了江西南昌整个地区,很多箱子都是在市里的小区,“货都是很新的。”他坦言,一些在城乡接合部的箱子(旧衣)质量会差一点,但最终货物都会混合一起打包出售,整体质量可以放心。

  对于他如何办下的民政局备案号、是合法申办还是套用,他表示涉及商业机密,不能透露,但直言“(办下来)很麻烦”。在他的旧衣回收箱上,为了使人信服,还印上了“监督电话”的字样。

  此外,还有印着“益纸助学行动”“关爱山区,旧衣暖心”“环保项目”等字样的旧衣回收箱,在记者联系后,均表示出售旧衣,其中大多数以“桶货”的方式出售。

旧衣贩子称旧衣都来自小区的旧衣回收箱。

  旧衣公益回收属公开募捐,无资质属违法

  针对上述情况,3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民政部,工作人员介绍,(以公益慈善名义开展的)旧衣服回收、捐赠等,都属于公开募捐,一些社会组织、企业或者个人,在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情况下,以公益慈善为名开展旧衣物等废旧物品捐赠回收活动,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行为。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早在2019年4月,民政部就曾在官网发布《关于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提示》,其中称,与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开展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的性质不同,以公益慈善名义开展旧衣物等废旧物品捐赠回收,属于公开募捐活动。根据慈善法的规定,只有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且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慈善法中还明确规定,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此外,慈善法中还指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不少地市都曾开展旧衣物回收箱清理整顿行动。2019年,烟台市民政局就曾下发整顿旧衣物回收箱的通知,其中明确,清理整顿违法在居民小区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工作是民政部门的法定职责。对于违规放置旧衣回收箱的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可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澎湃新闻记者也致电了多地民政部门,均表示如果接到有关违规放置旧衣回收箱的举报,将会进行调查、处理,但也有地方民政部门表示,由于旧衣回收箱量大且放置较为分散,难以进行集中排查。

  在澎湃新闻记者调查中发现,不少旧衣回收箱的“旧衣贩子”位于江苏宿迁。对此。宿迁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地的旧衣回收箱一般都是社工组织独立设定的,其他的旧衣回收箱不管上面印着什么内容,只要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就进行公开募捐,民政局都会联合当地的城管、街道办等去核查,一经发现就进行取缔,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处罚。

  • 相关阅读
  •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9%

      国家能源局今天(3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达到6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第二产业用电量37...

    时间:03-15
  • 经济恢复势头向好 中国经济呈现暖意

      央视网消息:3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工业生产加快,1—2月份,全国规模以...

    时间:03-15
  • 7-Eleven回应后厨乱象:确有其事,将严肃处理

      中新财经3月15日 (宫宏宇)针对媒体曝光7-Eleven北京亮马桥店关东煮食材篮子放垃圾桶上、热饮超期换标签等乱象,7-Eleven相关负责人回应中新财经表示,确实存在相关问题,被发现存在卫生问题的北京亮马桥店为加盟...

    时间:03-15
  • 国家统计局:我国一季度经济平稳发展态势能够延续

      央视网消息:今天(3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好于预期。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疫情多地散发的情况,国家统计局表示,一季度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仍然...

    时间:03-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已部署投放春耕肥储备300多万吨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3月起,2022年度第1批300多万吨春耕肥储备已开始向市场投放。  随着春耕自南向北推进,后续还有大量储备化肥将陆续投放市场,以保障春耕等关键时段农业生产用肥需...

    时间:03-15
  • 河北12315系统2021年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9亿元

      中新网石家庄3月15日电 (赵丹媚)河北省政府新闻办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据悉,2021年,河北12315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16万余件,办结率98.95%,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9...

    时间:03-15
  • 电子烟管理办法将落地,诸多行业难题亟待解决

      电子烟管理办法将落地,诸多行业难题亟待解决  3月1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规定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电子烟行业要在仅仅45天的时间中完成重建。专家表示,电子烟行业未来发展将有法可依,...

    时间:03-15
  • 以消费公平托起“稳稳的幸福”

      【地评线】桂声漫评:以消费公平托起“稳稳的幸福”  制图:陆瑶  又是一年“3·15”,今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确定为“共促消费公平”。据中消协介绍,这一主题包含四方面内容: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实现更有保障消...

    时间:03-15
  • 苹果正式推送iOS15.4,可戴着口罩解锁手机还能支付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苹果iPhone戴口罩可解锁来了。  3月15日,苹果凌晨推送了 iOS / iPadOS 15.4 正式版更新,这次更新带来一个重大功能是支持戴口罩Face ID解锁功能。  根据苹果说明,iOS 15.4在iPhone12...

    时间:03-15
  • 今年国产商品车超6000辆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口

      中新网新疆霍尔果斯3月15日电 (李明 李辉慧)15日,190余辆国产商品车从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境,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截至目前,今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以“界桥交接”模式出口商品车超过6000辆。  据霍尔...

    时间:03-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