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春事看农桑丨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

2022-03-20 20:43:3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春天的田野里,播种机播撒着种子,也播种着一年的好收成。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种业创新这个命题。

  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但有这样一组数据,让人喜忧参半——

  水稻、小麦能够100%自给自足;

  玉米种植面积超过90%,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大豆有进口依赖;

  大部分蔬菜、水果以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国产品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仍然存在差距;

  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如番茄、西兰花,种子进口比重较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出具体部署……

  把种子比喻为“芯片”,多次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足见中央对种业的重视以及种业“破卡”的决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中国农科院内有一座小楼——国家作物种质库,这里存放着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从全国甚至全世界收集而来,虽然有些已沉睡了数十年,但仍保持90%以上的发芽率,蓄势待发。

  之所以如此精心珍藏这些种子,是因为它们是农作物育种的宝库。我国是物种资源大国,这些有着地域特色的物种是一个国家的长期战略资源。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容量150万份,保存寿命50年以上,保存能力世界第一;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202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畜禽种质库已经立项,农业微生物种质库建设工作也在积极谋划中……这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拥有强大的种质库,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月17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满五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150天的新纪录。五个月时间里,航天员进行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其中有一项就是航天育种。

  1987年以来,我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经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单产提高,单产提高的60%~80%源于良种贡献。

  培育良种,并不容易——

  从时间上看,科学家的育种要历经至少五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形势上看,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竞争加剧。

  如何破解?

  “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这样强调。

  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玉米、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

  “亩产1586.86公斤!”在海南三亚,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在山东渤海之滨,曾经弱土薄收的“盐碱地”,已变身高产田。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科技让种子能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天气转暖,春回大地,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时期。

  重庆永川,一项“打印”水稻术正在田间上演——

  在生产育秧前,稻种先通过胶点黏附被固定在成卷的纸张上;之后,印好稻种的纸张被均匀铺到秧田里,纸张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在露水的作用下,被“印”在纸上的种子就发芽生长,而“印”有种子的纸张也可以在泥水中自动降解。

  相比传统播种,这种印刷播种技术能实现稻种的匀播、精播,节省30%以上的稻种。

  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孜孜不倦的创新——

  2021年5月12日,海南正式成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如今,种子实验室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中国种业菁英班”“玉米、小麦育种学校”,培育企业实践型人才;北京致力打造“农业中关村”,计划培育一大批能自主创新、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种业企业……

  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日复一日的钻研和坚守,是中国种业无惧挑战的不屈宣言。

  就在这个月初,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一粒粒好种子,才能破解“卡脖子”,才能“长”出富裕富足的好日子。依靠自力更生,我们自己养活自己!

  • 相关阅读
  •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年轻人群遗嘱中财产类型更趋多元化

      记者今天(21日)从中华遗嘱库了解到,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对已经入库的22万多份遗嘱进行不同维度分析对比发现,过去9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

    时间:03-21
  • 工信部:加强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试剂等调度和供应保障

      中新财经3月21日电 21日,“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支撑保障工作。会议提出,加强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试剂、疫苗、重点药物...

    时间:03-21
  • 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

      中新财经3月21日电 2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22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2022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其中5G手机1137.4万部,同比下降24.5%,占...

    时间:03-21
  • 下个月还完债务,还要进军元宇宙?罗永浩长文回应:谣传!

      中新财经3月21日电 21日,有媒体发文《罗永浩“真还传”大结局》,称罗永浩6.7亿债务预计下月还完。对此,罗永浩于当日下午发长文回应,指出其中存在多处事实错误并予以澄清。  还债方面,罗永浩称,其限制消费...

    时间:03-21
  • 两部门: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中新财经3月21日电 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两部门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

    时间:03-21
  • 疫线之上用智慧“跑赢”时间:智慧流调溯源系统落地郑州

      近期,我国疫情频发,山东、上海、天津、深圳、北京等地都有散发病例被曝出。疫情的确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与疫情“搏斗”的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则贯穿了疫情防控的各流程,为疫情防控提效...

    时间:03-21
  • 关于理财产品破净、财富管理业务情况,招商银行高管一一回应

      3月21日,招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多名高管对投资者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回应。尤其是近期理财公司产品破净问题,招行常务副行长王良解释称,其主要原因是与今年资本市场波动相关。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

    时间:03-21
  • 白云机场小程序显示:东航MU5735航班失事

      中新财经3月21日电 据白云机场小程序显示,中国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失事。白云机场小程序显示:MU5375失事。  据悉,MU5735由昆明长水飞往广州白云T1,执行航班为波音737-800(NG),机龄6.8年。  民航局数据显...

    时间:03-21
  • 海航集团易主,老股东股权清零

      来自最新的工商变更信息显示,已经获批破产重整的海航集团的股东,近日悄然变为海南海航二号信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海航二号信管”),海航集团原有股东则全部退出,股权清零。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海航二号...

    时间:03-21
  •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2022年惠及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赵竹青)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提出到2022年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