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内容“搬运工”的好生意 知网是否织就一张“垄断网”?

2022-04-20 07:46:58

来源:北京日报

  知网是否织就一张“垄断网”?

  本报记者 赵语涵

  知网贵到连中国科学院也用不起了?近日,知名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再度被推上舆论风口。起因是网上流传的一则疑似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通告显示,由于2022年知网续订费用接近千万,计划通过其他数据库对知网形成替代。消息持续发酵,虽然随后知网方面回应,该消息不属实,但有中科院内部人士表示确有此事。

  事件再度引燃了“天下苦知网久矣”的抱怨与质疑。争议浪潮中,昨天,知网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声明表示,将继续为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隐隐有“服软”的意思。不过,即便这一事件得以解决,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高昂收费、版权侵权等问题,或因知网在本土学术数据库市场上的一家独大。

  知网高额收费频惹争议

  知网昨天发布的声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知网表示,在过渡期间,知网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事实上,在这次中科院“不堪重负”之前,已有多家大学因知网高额的续订费用一度停用,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然而,由于对知网的高度依赖和无法找到有效替代项,部分高校最终不得已又选择了妥协。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在抱怨知网每年以100%的价格涨幅报价并宣布停用几个月后,又再度与其合作。

  内容“搬运工”的好生意

  让知网被口诛笔伐的原因不仅仅是其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由于知网并不产出内容,其多年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甚至不花一分钱的侵权形式获取海量论文资源,也让不少作者感到愤怒。

  去年,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将知网告上法庭,原因是其著作的100多篇论文在全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被放上知网。赵教授在没有获得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即便下载自己著作的论文还需要花钱。最终,法院判知网赔偿赵德馨70余万元。赵德馨教授曾经的学生、退休教授苏少之同样打赢了和知网的维权官司。

  之后,赵德馨、苏少之的论文在知网全部下架。4月18日,赵德馨再度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这意味着,赵教授的100多篇论文无法在国内最为重要的学术数据库中传播。而苏少之教授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由于论文被下架,还影响到了与其共同署名的年轻作者。这让苏教授感到“有些后悔”。

  由于多次被状告侵权,目前知网除了以低廉价格从部分学术期刊获得论文授权外,还面向学术研究者公布了采用论文后可获得的稿费标准。然而,稿费需要作者自行申请,且最高仅有100元现金及400元面值检索阅读卡,与其“千万级别”的订购费用形成鲜明对比。

  判定是否垄断或将开先河

  一头高价收费,另一头低价甚至免费收录论文,打得一手好算盘的知网获得了极高的毛利率。天眼查显示,知网运营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毛利率为51.3%。

  之所以能够制定诸多“霸王条款”,是因为知网目前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地位。根据知网此前公开信息,其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目前拥有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注册用户2000多万人,全文下载量每年达20亿篇次,高校占有率更是达到100%。

  那么,知网是否织就了一张“垄断网”?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在今年3月线上回复“正在核实研究”。而在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看来,要判断知网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首先需要界定相关市场,然后判断知网在相关市场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最后判断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总体而言,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或行政处罚先例。”赵占领坦言。这也意味着,对知网是否垄断的定义,或将开司法先河。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絮森认为,为学术传播提供便利检索条件,本身是一个好的服务,但在权益和收费方面,还需要多方合力进行协调和规范。

  • 相关阅读
  • 苏州阳澄湖蟹农抢抓春时盼秋收

      中新网苏州4月20日电 题:苏州阳澄湖蟹农抢抓春时盼秋收  中新网记者 钟升  20日一早,家住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畔的青年养蟹带头人顾敏驾船来到湖中的围网,照看一只只半大不小的大闸蟹。大闸蟹们刚刚结束了第...

    时间:04-20
  • 2022年一季度贵州工业增速“跑赢”中国全国平均水平

      中新网贵阳4月20日电 (张伟 肖正东)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日举行贵州省2022年一季度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彭龙20日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一季度,贵州全省规模...

    时间:04-20
  • 西安绕城高速实行载货汽车早晚高峰限行

      中新网西安4月20日电 (张一辰 张卓凡)“通过实地观察,在广大司机配合下,绕城高速整体流量下降,车速提升,早高峰时间大量缩短。”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秩序科科长王建卫20日表示。  为更好平衡西安绕城...

    时间:04-20
  •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5078.4亿元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记者 张林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07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2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

    时间:04-20
  • 齐心抗疫迎难上 浙商保供有担当

      (上海战疫录)齐心抗疫迎难上 浙商保供有担当  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 (龚尚廉 许婧)上海浙江商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句话:“越是困难越向前,商会和广大在沪浙商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用自己的行动在奋斗、在温暖、...

    时间:04-20
  • 报告:RCEP开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聚焦博鳌)报告:RCEP开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中新网博鳌4月20日电 (记者 王子谦)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20日发布《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称,于今年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时间:04-20
  • 民航局:MU5735黑匣子数据修复及分析工作仍在进行

      中新财经4月20日电 2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的情况通报。  通报显示,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波音737-800型B-1791号机,执行MU5735昆明至广...

    时间:04-20
  • 亚太合作动作频频 两大经贸协定如何“承重”向前?

      (聚焦博鳌)亚太合作动作频频 两大经贸协定如何“承重”向前?  中新社博鳌4月20日电 (记者 王恩博)备受关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亦在推进...

    时间:04-20
  • 如何让创新药更多造福民众?专家呼吁建立多方共付的多层次保障机制

      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近年来,中国积极扩大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国家医保目录初步实现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提升了创新药的可及性,降低了疾病负担。如何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

    时间:04-20
  • 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一季报”

      综述:总体平稳 韧性依旧——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一季报”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综述:总体平稳 韧性依旧——海外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一季报”  日前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迎...

    时间:04-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