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稳增长待蓄力: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

2022-04-23 14:55:1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文/钟正生 张璐

  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录得4.8%,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且3月主要经济指标普遍下滑,在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稳增长政策待蓄力。预计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的相机调整,都将支撑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

  出口趋缓,基建发力

  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相比去年四季度的4%有所回升,但考虑到去年一季度较低基数因素,中国经济开局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具体看,工业、建筑业在一季度经济增长中发挥支柱性作用;服务业复苏缓慢,仍为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从支出法GDP来看,2022年一季度固定资本形成提速,而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出现下滑,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度提升。

  2022年3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当月同比增速相比1月~2月普遍下移,唯独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提升。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服务业和消费复苏出现阶段性的受挫;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中国出口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房地产行业仍在“预期转弱”的影响之下,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凸显。基建投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望与制造业一道成为经济企稳的拉动力量。

  3月经济指标中下滑幅度较大的包括: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增速从1月~2月的4.2%降至-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从6.7%降至-3.5%,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从3.7%降至-2.4%,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从16.9%降至10.8%。

  3月经济指标中表现较为稳定的包括: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5%,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13.8%,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速11.9%。虽增速不及1月~2月高点,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强于去年12月水平。基建投资表现一枝独秀,其当月同比连续提升至11.8%。

  疫情反弹显著冲击消费与就业

  2022年3月由于国内疫情的严重反弹(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物流受到严重影响),此前复苏程度较高的商品消费,其环比走弱程度比餐饮消费更高。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相比1月~2月大幅回落。其中,商品零售增长-2.1%,餐饮消费增长-16.4%。

  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来看,3月可选消费品零售增速大面积转负,必选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所加快。细分品种来看,3月只有食品饮料和中西药品零售增速比1月~2月有所加快,金银珠宝、纺织服装、家具、汽车、化妆品、家电音响同比均呈大幅负增长,而1月~2月其当月同比增速多为正增长。其中,家具、家电音响等可选消费品具备较强的地产后周期属性,当前或受制于商品房销售的低迷。

  疫情后多地放松汽车限购政策,较好地释放了汽车消费的需求。但今年一季度汽车相关消费在双重压力下趋于回落:一是国际原油推升传统乘用车的出行成本,二是上游锂资源价格的上涨带动多家新能源车企涨价。在可选消费需求低迷态势下,4月13日的国常会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相关政策已在蓄力。

  3月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就业压力浮出水面。2022年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去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仅比2020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3月中国失业率的上升,有疫情影响的暂时性因素,但更需警惕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减弱。

  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达到6%,比2021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高出0.7和0.3个百分点,上海、广东等地的疫情暴发和严格管控,使得就业压力快速上升;16岁~24岁人口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至16%,而2021年和2020年分别为13.6%和13.3%,解决年轻人口就业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当前“稳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高校、特别是大专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二是服务业持续受疫情影响,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服务行业受监管政策影响,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面临减弱。

  3月就业压力的明显加大可能是国务院近期祭出降准举措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续若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期待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出台。

  基建与制造业投资

  有望助力经济企稳

  2022年3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48%,比1月~2月的8.61%显著提速。1月~2月基建投资的环比即小幅强于2015~2019年均值,3月环比进一步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均值,基建投资的增长切实增强。这得益于今年财政前置发力、以及去年四季度以来项目储备的加强。

  预计今年二季度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快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从而对上半年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就存量使用情况而言,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专项债快速发行之后,二季度专项债资金预计将加速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4月12日的国办政策吹风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5月底前拨付使用”,“截至2022年3月末,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就发行节奏而言,二季度专项债发行或进一步提速。3月30日的国常会提出“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2022年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到15.6%,环比增速相比过去年份来说仍然偏弱。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进一步凸显(2月PPI环比由负转正,3月环比进一步扩大至1.1%),这使得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不降反增。

  不过,财政部门1.5万亿元的留抵退税政策将从4月开始陆续落地起效,1万亿元减税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约占到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的 22.6%。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发力有望有效抵消上游成本上升的负面冲击,有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动能逐步增强。

  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六方面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

  一是,俄乌冲突导致全球“滞胀”风险加大,且“胀”已成为“滞”的催化剂。二是,美联储或将采用“快加息+急缩表”的特殊组合,掣肘国内宽货币空间。三是,疫情防控压力骤增,压制消费与服务业复苏。从高频数据看,3月以来主要城市出行人次减少、拥堵程度明显减轻、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滑,指向线下消费需求依然疲弱。四是,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冲击与需求低迷的双重压力。2022年宏观政策需加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着力对冲成本压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五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但商品房销售及土地成交尚未企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信心都有待恢复。六是,出口韧性持续,但海外生产能力恢复、美国补库存需求减弱等因素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隐现。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出口市占率优势延续。但与此同时,亦需关注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对维持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

  鉴于上述新形势和新挑战,对下一步的跨周期与逆周期调控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发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由于国内外货币政策“松紧差”加大、结构性通胀风险仍未解除,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所面临的约束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或将转为对结构性工具及宏观审慎政策的使用,但也需关注全局性货币宽松的积极信号意义,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与此同时,财政政策需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二是,要以“新市民”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财政对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等区域战略的支持,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三是,俄乌冲突后,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从而对中国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财政政策应在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的基础上,高效支持“自主可控”。四是,要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防疫政策选择空间。五是,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有效牵引与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张璐为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深宏观分析师)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第1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相关阅读
  • 重庆将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全面振作工业经济

      中新网重庆4月24日电 (记者 刘贤)重庆和全国一样,工业经济运行还面临“缺芯少电”、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将统筹实施保链稳链专项行动、技术改造专...

    时间:04-24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以数据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 ,位居全球第二。  申长雨表示,我国是一个...

    时间:04-24
  •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截至3月15日共删除涉冬奥侵权链接11万余个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24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介绍,截至2022年3月15日,各视频、社交、直播、电商及搜索引整平台接到各类权利人通知后共计删除涉冬奥侵...

    时间:04-24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39%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24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2020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7.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占GDP比重达到7.39%。  据发布会介绍,有关统计和报告显示,...

    时间:04-24
  • 上海长宁:保供物资统一采购、严审资质、抽检留样

      姜泓冰  4月23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2场新闻发布会上,长宁区副区长杨元飞介绍了区内商超、电商平台等恢复情况和对政府发放的保供物资进行质量监管的措施。  长宁区按照最新的“三区”...

    时间:04-24
  • 上海:加强对生活物资保供礼包供应商的资格审定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记者周蕊)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3日发布通知,要求落实最严的责任、实施最严的监管、开展最严的执法和最严的追责,从源头把控保供食品安全,加强对生活物...

    时间:04-24
  • 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创新地理格局正在向东方转移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显示,我国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整整上升了10位,稳居中等收入...

    时间:04-24
  • 贸易之桥依然畅通——广交会连续五届“上云”见证“中国引擎”强大能量

      新华社广州4月24日电 题:贸易之桥依然畅通——广交会连续五届“上云”见证“中国引擎”强大能量  新华社记者周强、于佳欣、丁乐、马晓澄  为期10天的第131届广交会于24日落幕,今年我国首个大型国际贸易盛会...

    时间:04-24
  • 投诉多、维权难 多家在线教育机构陷退费纠纷

      “零基础提升大专本科。”  “每天手机学习30分钟,轻松拥有本科学历。”  “悄悄修个本科,无需到校,无需辞职,惊艳所有人。”  “读研无需辞职,在职可读985、211名校。”  当初汪斌就是看到这类广告...

    时间:04-24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

      中新财经4月24日电 24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

    时间:04-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