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手机换机周期延长至3年 产业链企业突围三大路径

2022-04-26 09:00:35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严翠

  经历了从2007年至2017年十年十倍的高速增长后,手机行业近几年增长乏力,市场整体缩量前行,而今手机行业更是已全面进入存量市场时代,行业大佬普遍预测,今年及未来两三年行业下滑已成定局。此外,手机行业还面临新冠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等多重挑战,如此背景下,产业链集体承压,企业三条突围路径已悄然浮现。

  换机周期已延长至3年

  回顾手机业发展历程,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仅1.24亿部,而2017年超过15.6亿部,增长10余倍,每年新增市场规模达数万亿人民币。

  2017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顶点,但自2019年以来,5G的部署又打开新的空间。2019年7月,中国市场5G手机仅占总出货量的0.2%,到2021年全年出货量2.66亿部,占比达到75.9%。

  不过5G换机潮没能刺激整体手机行业需求大增,近几年来手机业市场整体缩量前行。

  4月21日,数据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受经济形势不佳和季节性需求低迷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仅苹果和三星较去年增长。

  对此,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市场的下滑,手机市场已彻底进入了存量市场,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创新吸引,消费者换机周期会越来越长。

  “我记得最早(手机更换周期)是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了。这是因为产品没有创新,吸引不了用户,用户换机的速度就延长了。”胡柏山说。

  据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2.6%,其中2月出货量同比下降31.7%,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4.7%。

  从海外市场来看,胡柏山认为,第一季度还是受制于芯片短缺,去年4月份一直到今年3月份,普通4G手机(1198元以下)几乎没有供货导致行业出货量下滑。

  胡柏山认为,第二个原因则是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疫情不仅影响企业线下门店正常经营、线上销售渠道物流正常配送,还影响消费者经济收入等,进而影响人们对手机的消费需求。

  “消费类电子未来2-3年总量还是相对疲软。”胡柏山预测。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确实目前整个手机市场在下滑,宏观因素、短期疫情因素、还有整体更新的速度、手机质量上升等多因素叠加导致整个市场换机周期不断延长,从而影响了销量。

  原材料价格上涨

  产业链一季度业绩承压

  行业需求疲软的同时,企业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李杰向记者透露,疫情以来,手机业芯片价格就持续上涨,一方面电动汽车需求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整体需求暴增;另一方面,因经济和疫情关系,芯片供应有点收缩。此外,手机业其他一些行业性的器件也越来越贵。

  李杰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仍会持续,不过手机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出现集体涨价现象,头部企业普遍会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及供应链优势等消化相关成本,尽量不将成本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荣耀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宋亦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客观存在,比如手机电池等涨价明显,主要原因包括能源价格变动、物流、疫情等因素,但公司与大部分合作伙伴均签订了中长期合作方案,所以整体影响可控,另外通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等方式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反映在产业链企业业绩上。

  蓝思科技(300433)今年第一季度共实现营收93.34亿元,同比下滑22.15%,净利润亏损4.11亿元,同比下滑134.12%。公司称,受宏观经济波动、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客户终端市场需求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效益减少;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对产品交付、物流成本、采购成本、防疫支出和相关费用的管控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蓝思科技同时表示,虽然短期内疫情反复、需求波动、物价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行业造成了较大压力,使得中游企业资金流承压、业绩波动,但短期的挑战不改公司中长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卓胜微(300782)最新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30亿元,同比增长12.43%;净利润4.41亿至4.66亿元,同比下滑5.35%至10.43%,受供应链价格上涨,及随着适用于sub-3GHz的接收端模组产品的市场拓展,公司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导致整体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共达电声(002655)也最新预计,今年一季度共实现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净利润1934万元,同比下滑22.22%。

  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则在2021年就已出现增收不增利之情况,2021年其营收同比增长66.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12%,立讯精密表示,在全球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面对上游产业链“缺芯少料”、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单边上扬等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部分产品量产落地与出货时间不同程度递延等情况,多重因素导致了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不过,立讯精密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30%。

  集微咨询统计的2021年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亏损排名TOP15的企业中,排名前15的企业亏损合计最少达到了106亿元,最高可达近150亿元。

  具体来看主要有欧菲光、东旭光电、维信诺、*ST星星,这四者的亏损额均超过了10亿元,其次是春兴精工、智云股份、长盈精密、得润电子,亏损额超过了4亿元,随后是广信材料、苏大维格、碳元科技、宝明科技、锦富技术、大富科技、弘信电子。

  集微咨询认为,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智能手机行业变革影响,导致个别企业产品在市场中需求快速下降,企业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发展,以及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成为常态,导致盈利大受影响。

  产业链突围

  三大路径浮现

  行业大环境不佳,市场增长乏力背景下,手机产业链企业如何自救实现更好发展备受关注。

  从记者观察的角度来看,当前手机产业链创新突围主要有三条路径,一为在存量市场上保持持续创新,精耕细分赛道,包括游戏、高端折叠屏市场等。

  如一加、OPPO、vivo都在发力游戏领域手机,因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手机游戏用户,艾瑞数据显示在2019年已经达到6.2亿人,已接近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近一半。

  再如,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集体突围折叠屏手机市场,目标直指苹果、三星等垄断的高端手机市场,以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和经营质量。目前仅苹果暂未推出折叠屏手机,外界消息推测其要到2025年推出,不过苹果无需着急推出折叠屏手机,因为它本身就是全球高端市场主角。

  尽管当下全球折叠屏手机整体出货量并不大,但业界普遍较为看好其未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认为,折叠屏是未来2-3年智能机手机市场细分的增量市场,且增速会非常快,预计未来几年将有10倍量级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900万部,同比增长200%。荣耀CEO赵明则更为乐观,他认为今年折叠屏手机市场便能实现十倍量级的增长。

  路径二为集体加大IOT领域布局,以更多的手机周边产品的市场拓展帮助企业提升业绩,同时提前占领IOT市场,这是全球主流手机品牌均正发力之事,无论是已经因遭遇了美国限制而导致手机业务下滑的华为,还是其他未受影响的手机品牌,无一例外。

  路径三为发力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寄望通过自身过往在行业的产业链、技术、资源等积累,赋能并分羹新能源汽车,如华为、立讯精密、OPPO、vivo、苹果、小米、安洁科技(002635)。

  其中,立讯精密、华为、安洁科技均定位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零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OPPO、vivo目前定位为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苹果、小米为造整车。

  甚至部分企业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收获。4月21日,安洁科技披露调研纪要显示,2019年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占公司业务收入比例为5.98%,2020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为16.30%,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为23.17%,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逐年增长。

  安洁科技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配件行业也呈现出景气度较高的态势。

  荣耀CEO赵明则坚定看好手机行业,他认为手机行业仍大有可为,仍有较多可创新之处。

  疫情不影响

  产业链正常生产

  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多地爆发新冠疫情,深圳、上海等地还因此一度全市停工停产,如此情况是否影响手机行业供应链?

  对此,荣耀方面告诉记者,荣耀针对疫情提前进行了供应链布局,比如一种器件多供应商、多地域、国内外布局等,再如在物流方面,荣耀启动了多口岸处理方案,甚至还预备了香港到内地的空运、海运等多种方案,所以其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很小,目前荣耀生产、交付稳定。

  另一家手机企业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上海疫情暂时还没有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公司很多芯片是以高通和MTK为主,生产主要在中国台湾,其他的一些物料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但目前来看还没有造成特别大的问题,至于上海疫情发展态势是否会对公司供应链造成很大影响,暂时不好判断。

  近日,歌尔股份(002241)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部分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复,对公司的人员差旅、物流运输等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未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正常顺利的开展之中,公司有信心在应对好新冠疫情的同时,保障公司业务活动的稳定开展。

  安洁科技近日表示,目前疫情影响公司供销物流的速度,但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保持基本正常。疫情对公司二季度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疫情管控影响结束后,公司争取将延后出货的订单补上,具体还需根据疫情防控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和措施,保证员工安全,维持正常生产,尽力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精研科技(300709)表示,自2022年3月起,境内新冠疫情形势出现反复,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截至目前,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基本恢复正常。从需求端看,第一季度因疫情影响,下游部分客户的需求延后,部分订单将延续到二季度交付完成。从生产经营端看,常州疫情爆发初期,公司管理层快速反应,安置了将近3000名员工进行封闭式管理,保障了生产经营的连续正常进行。从供应链及物流运输端看,从三月中旬开始,物流陆续受到疫情影响而中断或者下降,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发货。随着常州疫情的好转,公司的物流及供应链的紧张情况出现好转。目前,除仍处于疫情地区(上海、苏州等地)外,公司整体的发货及物流公司基本恢复正常。整体而言,现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未因新冠疫情而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整体经营层面情况良好。

  共达电声(002655)近日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对疫情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目前疫情对公司影响不大,不过芯片短缺导致芯片采购周期延长和供应紧张,对公司业务有一定的影响,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对此已采取积极策略。

  • 相关阅读
  • 走进市场主体丨“海外采购商来不了,我们就主动出击”——“世界超市”义乌一个家纺商户的开拓与创新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每一家商户都是这个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一个小细胞。面对全球疫情和复杂环境的压力,义乌市场商户“慧港家纺”坚持创新,坚信市场对好产品和新产品的需求不会变;采购商来不...

    时间:04-26
  • 2022年湖南将举办20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中新网长沙4月26日电(匡金萍)2022年,湖南将以“1+4+8+N”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2000场各类促消费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期期有亮点”,通过以节聚势、以节促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

    时间:04-26
  • 青海: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

      中新网青海西宁4月26日电 (记者 李江宁)26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该厅在对青海省生态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将进一步...

    时间:04-26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26日,国新办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1)》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保...

    时间:04-26
  • 杭州土拍吸金827亿傲视群雄 地市好转能否拉动楼市繁荣?

      杭州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热度明显不及去年的收官之战。  去年卖地收入首度超过3000亿元的杭州,于25日再度拉开土拍大幕,共计揽金827亿元,60宗宅地仅有一块宣告流拍,封顶率达到38%。  “杭州首轮土拍总金额...

    时间:04-26
  • 惠而浦与国美“闹掰”了 家电零售渠道酝酿变局

      疫情令家电市场低迷,线下渠道继续受到冲击,家电制造商和零售商都面临经营压力,部分厂商矛盾激化。4月25日晚,惠而浦(600983.SH)公告,因国美电器拖欠8000多万元的货款而终止与其合作。4月26日,国美零售(0049...

    时间:04-26
  • 中国A股26日延续跌势 沪指失守2900点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陈康亮)26日,中国A股延续上个交易日的跌势,四大股指悉数走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跌逾1%,失守2900点大关。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2886点,跌幅1.44%,成交3960亿元(人...

    时间:04-26
  • 雄安新区举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

      中新网雄安4月26日电 (记者 崔涛)河北雄安新区25日举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来自雄安的110家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参会,4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设计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此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由...

    时间:04-26
  • 数字音乐产业快速发展 专家建议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中新网广州4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随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版权治理机制无法与数字音乐新场景、新业态相适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近日在广州表示,音乐作品的法...

    时间:04-26
  • 金融不掉“链”:“金融23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高效融资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金融23条”),提出了23条措施,聚焦当下经济运行中的痛点难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脚,构建金...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