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一季度平稳开局 三组数据透露成都经济发展“暖意”

2022-04-26 10:05:58

来源:成都商报

  日前,2022年一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数据出炉。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4.99亿元、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5%、8.0%、3.1%、22.2%。

  从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成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稳”的目标。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哪些产业和项目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在更多数据中,可以发现成都经济坚毅前行的三股暖意。

  一季度新签约 110个高能级项目

  今年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更为特殊之处在于,作为不折不扣的超级“链主”,空客公司有着强大的产业链集成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将空中客车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在成都,将进一步促进成都为全球“修飞机”,也将提升成都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

  今年一季度,成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7.0%、4.2%。这其中,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

  “链主”企业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围绕“链主”企业,成都制定了实施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供应链畅通的措施,1月-3月,“30+5”龙头企业产值增长19.6%,其中巴莫科技、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增长一倍以上。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3个月稳定在景气区间;工业用电量84.59亿千瓦时、增长10.6%。

  “五大生态”集聚了先进资源要素。成都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链长”带队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引,遴选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等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双招双引”,撬动产业基金推行“资本招商”,加快“链属企业”集聚。一季度新签约110个高能级项目,空客等“链主”企业吸引“链属”企业65家,3月591家新上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倍,56家新投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1-3月,全市供应工业及仓储用地58宗、3272.6亩,同比增加34.6%。

  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创新平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的带动效应。目前,成都超算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准服务成飞、腾盾科创、东方电气等制造业链主企业,有力支撑制造环节数字化模拟进程,提升精密装备生产质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引聚深圳华大基因、江苏恒瑞医药、中航技进出口等链上知名企业,为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创造条件。1-3月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1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数达到7821家、增长27.8%。

  全市900个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954.4亿元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支撑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一季度,成都扩大有效需求,筑牢稳增长基础。

  一季度开篇,成都就启动了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为了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机遇期,成都市发改委全力争取工程项目“进盘子”“入笼子”,目前已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53个项目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国家专项规划。通过做好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行业+综合”服务调度,一季度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

  数据显示,1-3月,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7.5%。其中,1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6%;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工业投资增长1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3%,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亦有亮点。新落户首店136家,1-3月,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1.9%,高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53.2%。30强企业零售额合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9.2%,增长12.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势头。1-3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增长22.2%,其中出口总额1274.6亿元、增长32.6%,进口总额851.1亿元、增长9.3%,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76.04亿元、增长71%。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日前,成都市出台了“助企30条”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通过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强化服务业企业帮扶激励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健康发展。

  一场“及时雨”,给市场主体注入了信心,1-3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增长21.29%。

  此外,成都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59.7亿元。1-3月落实退税、减税、缓税惠及超100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成都还通过深入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普惠信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推出专项支持产品等,给企业强化信贷支持。

  3月末成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万亿,贷款余额4.87万亿元,均居中西部首位,分别增长10.8%、12.4%。1-3月,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133家(A股105家),新增“蓉易贷”惠及中小微企业8500余户。

  在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目前成都的粮食、食用油均价分别低于全国4.4、9.2个百分点,粮油、冻肉储备充足。

  二季度如何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发改委将坚持“一企一策”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稳产增产,加快培育和挖掘优质“链属”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推进南向西向出口外贸通道整合,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促进消费修复、拓展内需空间方面,积极构建消费服务业与动态清零政策相适配的新模式,推动接触型消费场所缩短静默期、有条件开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 相关阅读
  • 走进市场主体丨“海外采购商来不了,我们就主动出击”——“世界超市”义乌一个家纺商户的开拓与创新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每一家商户都是这个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一个小细胞。面对全球疫情和复杂环境的压力,义乌市场商户“慧港家纺”坚持创新,坚信市场对好产品和新产品的需求不会变;采购商来不...

    时间:04-26
  • 2022年湖南将举办20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中新网长沙4月26日电(匡金萍)2022年,湖南将以“1+4+8+N”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2000场各类促消费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期期有亮点”,通过以节聚势、以节促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

    时间:04-26
  • 青海: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

      中新网青海西宁4月26日电 (记者 李江宁)26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该厅在对青海省生态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风景道项目,将进一步...

    时间:04-26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26日,国新办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1)》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保...

    时间:04-26
  • 杭州土拍吸金827亿傲视群雄 地市好转能否拉动楼市繁荣?

      杭州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热度明显不及去年的收官之战。  去年卖地收入首度超过3000亿元的杭州,于25日再度拉开土拍大幕,共计揽金827亿元,60宗宅地仅有一块宣告流拍,封顶率达到38%。  “杭州首轮土拍总金额...

    时间:04-26
  • 惠而浦与国美“闹掰”了 家电零售渠道酝酿变局

      疫情令家电市场低迷,线下渠道继续受到冲击,家电制造商和零售商都面临经营压力,部分厂商矛盾激化。4月25日晚,惠而浦(600983.SH)公告,因国美电器拖欠8000多万元的货款而终止与其合作。4月26日,国美零售(0049...

    时间:04-26
  • 中国A股26日延续跌势 沪指失守2900点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陈康亮)26日,中国A股延续上个交易日的跌势,四大股指悉数走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跌逾1%,失守2900点大关。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2886点,跌幅1.44%,成交3960亿元(人...

    时间:04-26
  • 雄安新区举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

      中新网雄安4月26日电 (记者 崔涛)河北雄安新区25日举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来自雄安的110家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参会,4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设计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此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由...

    时间:04-26
  • 数字音乐产业快速发展 专家建议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中新网广州4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随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版权治理机制无法与数字音乐新场景、新业态相适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近日在广州表示,音乐作品的法...

    时间:04-26
  • 金融不掉“链”:“金融23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高效融资

      中新财经4月26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金融23条”),提出了23条措施,聚焦当下经济运行中的痛点难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脚,构建金...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