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国际市场疯狂“抢煤” 高煤价导致电厂亏损

2022-04-28 09:3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贺王娟

  近期,国际市场疯狂“抢煤”,让整个煤炭行业陷入“缺煤”恐慌。受此影响,国际煤价高位运行,进口煤价格高于国产煤,导致我国进口煤数量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

  “目前电厂的煤炭相对库存并不高。”某券商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市场供应已有所好转,但高热值煤供应增量有限。此外,进口煤数量大量下滑也影响了国内煤炭市场供应。

  而随着迎峰度夏用煤高峰的临近,加大煤炭供应刻不容缓。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杨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用煤旺季即将到来,进口煤缺口下电厂的补库存需求仍然存在,而随着长协定价新规落地、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明确,将切实维护煤炭市场价格秩序。

  多家煤电企业业绩承压

  因煤炭资源紧张,今年以来多国上演疯狂“抢煤”戏码,尤其是3月份以来更为明显。国际煤炭价格已连续两周跳涨,不断逼近历史高位,这也影响到我国煤炭进口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我国进口煤炭5181万吨,同比下降24.2%。

  “进口煤减量对于沿海地区影响比较大,电厂难以承受过高的进口价格,沿海电厂的库存累积低于内陆地区。”谈及煤炭进口量下滑带来的影响,杨洁对记者表示,部分沿海省份补签了进口煤长协,帮助电厂渡过难关。

  中宇资讯分析师苏嘉表示,受国际煤价高位运行、进口煤价格优势减弱影响,国内终端用户采购进口煤的积极性不高,煤炭进口量同比明显减少,对国内供应的补充作用减弱。

  《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大唐发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国际市场的变化导致海外进口煤价格偏高,不过因国内保供政策,国内市场煤价格会优于进口煤,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采购国内煤炭,进口煤偏少。”

  4月2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导致一季度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300亿元左右。燃料成本的大幅上涨,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从目前上市公司发布的一季报数据也能看到,煤价过高仍是电企亏损的主要原因。

  4月27日,华能国际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9.6亿元,同比下降129.96%。此外,因煤价上涨,公司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1.07%。

  豫能控股也在2022年一季报中透露,因煤价仍在高位运行,导致公司2022年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2.70%,归母净利润亏损4.6亿元,同比下降671.11%。

  杨洁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以来煤价最高涨幅达112%,原因在于内陆电厂在政策要求下提高了库存可用天数,煤炭需求激增。2月份开始寒潮带动日耗创近几年同期新高。此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导致能源价格上涨。”

  对于后市走势,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后续复工复产叠加居民用电旺季到来,若库存不能及时补上维持高位,那么煤炭价格仍有走高的可能。且随着国际煤炭市场“抢煤”状况愈演愈烈,过高的海外煤价也会抑制我国进口煤需求,减少煤炭市场供给量。

  长协定价新规即将实施

  在进口煤减少、用煤高峰即将来临的情况下,保证煤炭供应、稳定煤炭市场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4月26日,央行表示,将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

  对此,杨洁表示,煤炭行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产能,建立煤炭储备包括煤矿端筒仓、存煤基地等都需要资金的助力,上述政策体现了对煤炭能源保供的支持。

  事实上,为了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

  在保供方面,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在稳价方面,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专项部署,要求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查处市场主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违规行为,密切监测煤炭市场和价格运行情况,加强煤炭市场价格调控监管,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了煤炭(动力煤)中长期交易价格(以下简称“长协价”)的合理区间,该机制自5月1日起实施。

  对此,杨洁表示,长协价区间内,煤电双方都能够保持正常运营,尤其能够缓解目前电厂成本过高的困境。但规定落地后的长协履约情况极为关键。(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暖市场惠民生 上下协同促消费

      中国商报(李沫楠 记者 彭婷婷)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实际增长5.7%;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9.4%,在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不过,近期疫情在国内多点频发,...

    时间:04-28
  • 王义桅:未来世界相信不会陷入“新冷战”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庞无忌)从历史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会如何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二战后的国...

    时间:04-28
  • 工信部:一季度对104款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下架处理

      中新财经4月28日电 据工信部官网28日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以下简称12321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机应用有效投诉42394件次,环比上升0.65%,同比上升3.10%。  其中,涉及信...

    时间:04-28
  • 商务部: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中证网讯(记者 倪铭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28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从总体看,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根据商务部监测,4月27日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价格与一周前...

    时间:04-28
  • 强信心稳增长 “金融23条”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外汇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金融23条”),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召开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表示,“金融23条”政策全面性、针对性...

    时间:04-28
  • 人民币汇率波动并非股市下跌驱动因素

      近日有市场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导致近期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对此,专家表示,股市和汇市波动有相关性,但没有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波动并非近期股市下跌的主要驱动因素。股市和汇市出现短期波动,同为内...

    时间:04-28
  • 报告:超八成受访青年5年内有购房计划

      中新财经4月28日电 (左宇坤)你打算在几岁时买房?58同城、安居客28日发布的《2022年青年置业报告》显示,超八成青年5年内有购房计划。  报告对85年-04年出生的青年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中81.1%在5年内有购房计划...

    时间:04-28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6元

      中证网讯(记者 连润)4月28日盘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走低,截至13:55,报6.6048元,较前收盘价跌479个基点,盘中一度跌破6.61元关口,最低报6.6133元;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6.65关口,最低报...

    时间:04-28
  • 沪市公司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已有企业恢复八九成产能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自上海市启动新冠疫情“清零攻坚”以来,行动效果日益显现,每日新增感染者特别是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封控区逐步缩小。随着上海疫情逐渐缓解,上市公司复工复产也正跑出“加速度”。...

    时间:04-28
  • 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财政实拨资金业务在海南文昌落地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财政实拨资金业务在海南文昌落地。据了解,这是海南继去年率先完成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税签约业务后,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又一突破。值得一提的是...

    时间:04-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