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冰柜冰箱这么火?带你看看去年白电企业谁表现最好

2022-05-06 15:48:34

来源:新京报

  冰箱、冰柜成了近期炙手可热的家电,不过在2021年该品类不温不火。作为白电强势品类,空调去年遭遇量额双降的窘境,也制约了行业龙头格力电器“大展身手”。美的集团暖通业务营收仍领先,不过为抢占市场,只能薄利多销,但美的集团营收规模稳居第一。

  白电二三梯队冰火两重天,原材料与海运成本居高不下,玩家普遍增收不增利,二三线品牌毛利率都在低位徘徊。行业企业加快整合,TCL入主奥马电器、格兰仕控股惠而浦中国,美的集团私有化库卡机器人,格力电器控股银隆新能源与盾安环境。此外,家电三大巨头年内回购股票达376.2亿元。

  美的集团营收增速最快,海尔智家净利润增长最快

  五一节前,家电三巨头2021年财报披露完成。美的集团2021年营业收入3412.33亿元,同比增长20.06%;公司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速为2018年以来最快,业绩规模居行业首位。海尔智家实现收入2275.56亿元,同比增长8.5%,营收排名第二。格力电器营收位居第三,营收1878.69亿元,同比增长11.69%。

  归母净利润方面,美的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74亿元,同比增长4.96%,归母净利润规模居行业首位,但增速创2017年以来新低。格力电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64亿元,同比增长4.01%,排名第二,恢复元气仍需时日。海尔智家归母净利润130.67亿元,同比增长47.1%,上市公司整合之后,利润增厚,增幅第一。

  整体来看,三大家电巨头业绩增速放缓,在疫情反复叠加原材料与物流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主的白电行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行业窘境,而二三梯队的行业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

  主要受家用空调经营亏损影响,海信家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75.63亿元,同比增长39.61%;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3亿元,同比下降38.40%。不过,在第二梯队中,海信家电表现已相当不错。

  长虹美菱虽扭亏为盈,公司营收180.33亿元,同比增长17.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9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557万元,但在盈利边缘线挣扎。澳柯玛实现营业收入86.26亿元,同比增长22.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同比下降41.88%。公司也是增收不增利。

  实际上,亏损的企业也不少。2021年,TCL举牌并成功控股冰箱出口龙头企业奥马电器;格兰仕也获得惠而浦中国控股权。不过两家企业在2021也是举步维艰。

  奥马电器营业收入101.22亿元,同比增长2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991万元,同比减少91.91%。惠而浦中国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9.31亿元,同比下降0.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89亿元,同比下降293.41%。

  “现在家电产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周期,新的周期+不确定的因子叠加,对未来的预测更加迷茫,没有确定性的增长曲线却有确定性的复杂环境,这两者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奥维云网总裁郭梅德认为。

  格力空调毛利率多美的空调10个百分点

  各白电品类在2021年也难言轻松。经历了原材料上涨、能效双控、疫情反复、旺季降雨多等事件,2021年中国空调市场量额双降。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全年零售额1527亿元,同比下降1.2%;零售量4689万台,同比下降8.7%。

  空调作为白电大哥,一度是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市值的动力引擎,美的集团暖通业务营收1418.79亿元,同比增长17.05%;毛利率21.05%,同比下滑1.85%。美的暖通业务规模近年来跃居行业首位,但毛利率已多年下滑。

  毛利率下滑是全行业形势,也不利于空调大户格力电器,公司2021年空调营收1317.13亿元,同比增长13.96%;毛利率31.23%,同比减少3.54%。格力空调毛利率近两年呈下滑趋势。不过,格力空调毛利率多美的空调10个百分点。

  近年来,海尔空调紧追不舍,2021年空调产品营收375.31亿元,同比增长25.11%,毛利率27.93%,同比增加0.52个百分点。海信家电暖通空调业务收入304.03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率26.28%,同比下滑3.67%。由此观之,美的空调薄利多销,抢占市场份额;海信、海尔暖通营收规模胶着。

  二线品牌中,TCL空调收入175.8亿元,同比增长18.0%。长虹美菱空调业务收入68.67亿元,同比增长48.67%;毛利率7.33%,同比下滑4.91%。澳柯玛空调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58.88%;毛利率15.17%,同比增加2.34个百分点。

  奥维云网大家电事业部研究总监裴东敏认为,空调行业线上第二梯队增长趋势显著,带来更多市场机会,线下集中度进一步加剧,行业壁垒升级;新风空调作为新兴的健康空调被企业不断加码,细分领域增速惊人。

  不过,2022年开年以来,塑料、铜、铁、铝等空调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美博、新科、美的、海尔、格力、奥克斯等不少空调企业开始下发涨价通知,整体涨价幅度在5%-15%。必然压制了不少消费需求释放,空调企业也将负重前行。

  去年不温不火的冰箱、冰柜,今年遇新机?

  近期火热的冰箱、冰柜,在2021年却不温不火。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冰箱市场零售量3188万台,同比下降2.1%;零售额971亿元,同比增长7.9%。冰柜零售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1.2%,零售量922万台,同比增长8.0%。

  作为冰洗龙头海尔智家2021年冰箱营收715.70亿元,同比增长16.30%;毛利率31.76%,同比减少0.69个百分点。海信家电冰洗业务收入230.18亿元,同比增长23.03%;毛利率16.73%,同比下滑4.78%。

  奥马电器虽然仍在亏损,但公司冰箱制造和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1.22亿元,同比增长21.29%;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5.62%。长虹美菱公司冰箱、冰柜业务实现收入81.66亿元,同比增长6.36%;毛利率14.94%,同比下滑4.98%。

  澳柯玛制冷电器营收51.76亿元,同比增长21.04%;毛利率16.50%,同比减少6.13个百分点。以洗衣机、冰箱为主的TCL白电收入达36.5亿元,同比增长33.0%。惠而浦中国冰箱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22.43%;毛利率7.41%,同比减少7.84个百分点。

  从规模来看,海尔智家在冰箱市场一家独大,毛利率水平也处行业领先;二三线白电品牌毛利率受损严重,冰箱、冰柜毛利率已在低位徘徊。2022年第一季度,冰箱、冰柜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冰柜市场零售量290.7万台,同比下降14.8%,零售额37.9亿元,同比下降12.7%。

  不过,进入4月,冰箱、冰柜重燃希望。奥维云网监测数据,3月28日-4月24日,冰柜线上零售量同比增长46.6%、线下同比增长28.3%。其中上海、吉林、江苏零售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20.4%、124.1%、106.6%,浙江、北京同比增长超过50%,安徽、陕西、河南同比增长超30%。

  在“新刚需”驱动下,冰箱+冷柜组合成为当下标配。奥维云网大家电事业部研究总监裴东敏认为,消费者在配置“第二台冰箱”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冷冻空间更大且体积更小的产品。其中立式冷冻柜、小冷冻柜较受欢迎,在本轮疫情影响下立式冷冻柜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家巨头回购股票达376.2亿元 董明珠、方洪波薪酬此消彼长

  疫情以来,家电出口规模不断攀升,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1年我国家电(白电)产品全年累计出口1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4%,较2019年增长48.4%,出口规模和增速均创近十年新高。

  美的集团海外营收1376.54亿元,同比增长13.69%;毛利率21.76%,同比减少3.03%。2021年海尔智家海外业务收入1137.25亿元,同比增长13.0%;经营利润59.26亿元,同比增长48.1%。两家企业各自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营收规模颇大。

  海信家电境外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60亿元,同比增长58.21%;毛利率8.53%,同比减少0.74%。格力电器外销营收225.35亿元,同比增长12.56%。不过,大部分企业毛利率都受原材料与海运成本影响。

  行业承压,各企业纷纷调整战略。2021年,海尔集团自整合了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之后,旗下智能家居企业有屋和物流企业日日顺上市申请相继被深交所受理。2021年3月,海信家电拟13亿元控股日本三电,拓展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产业。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加快B端转型。2021年2月,美的以22.97亿元获得万东医疗29.09%的股份,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当年11月,美的决定对已持有94.55%股权的KUKA进行全面收购并私有化。

  格力电器不断多元化拓展,当年8月底,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成为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并更名为格力钛。持有盾安环境29.48%股份,强化制冷与新能源业务。

  股价低位,白电巨头也大举回购股票。格力电器完成150亿元大额股票回购计划,成为A股“回购王”,2021年回购股票金额达218.18亿元。美的集团也发起多轮股票回购计划,金额超过136亿元。海尔智家开始首次股票回购,年内回购股票22.02亿元。三家企业年度回购股票达376.2亿元。

  高管薪酬方面,董明珠2021年从格力电器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1098万元,上年为915万元;方洪波从美的集团获得税前报酬1106万元,上年为1213万元;海尔智家董事长梁海山税前报酬259.5万元,上年为256万元。董明珠一年涨薪183万元,方洪波减薪107万元,梁海山薪酬稳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 相关阅读
  • 中青宝董事长辞职 曾因强制员工五一加班不当言论致歉

      中新财经5月6日电 中青宝6日发布公告披露,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李瑞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工作安排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公司董事会决定选举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逸伦为公司董事长。  此前,李瑞杰...

    时间:05-06
  • 海牙协定在华生效首日 中国企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百件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5月6日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海牙协定)5月5日在中国生效当日,共有49家中国企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108件。  其中,中国国家知...

    时间:05-06
  • 国家发改委: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中国国家发改委: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王恩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国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6日答记...

    时间:05-06
  • 4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回升 部分地区保通保畅措施有序推进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1点,比上月回升0.71%。近期部分地区保通保畅措施有序推进,相较前期有所改观。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

    时间:05-06
  • 政企联动促销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回温

      中新社海口5月6日电 (记者 王子谦)受疫情影响,海南离岛免税市场4月遇冷,该省正多方发力拉动消费。记者6日从海南省商务厅获悉,五一假期全岛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环比实现大幅增长,市场呈现回温趋势。  官...

    时间:05-06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4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1.8 5月汽车销量有望环比提升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闫晓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6日发布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2022年4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1.8。5月中国汽车销量有望环比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现阶段,对汽车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还...

    时间:05-06
  • 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6%

      (抗击新冠肺炎)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6%  中新社苏州5月6日电 (记者 钟升)苏州市6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顾海东通报:截至5日,苏州全市12486家规上工业企业...

    时间:05-06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新财经5月6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公众号6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党组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础性法律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建设全...

    时间:05-06
  • 新能源汽车未来产能过剩?分析师:未必是坏事

      中新经纬5月6日电 (付健青)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同比增幅达146.6%。在车企涨价、原材料涨价等影响下,为何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猛增?火热的新能源赛道未来是否会产能过剩?  针对上...

    时间:05-06
  • 安徽省为物流运输企业开辟再贴现票据融资绿色通道

      中新网合肥5月6日电(储玮玮)记者6日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该行近日开设“保物流稳供应”再贴现专场,为7家物流运输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的1.2亿元票据提供融资支持,其中银票加权平均贴现利率仅1.98%。 ...

    时间:05-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