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创出桥梁界的中国标准

2022-05-07 05:37:14

来源:经济日报

  创出桥梁界的中国标准

  从港珠澳大桥的调研论证到开通运营,从年富力强到两鬓泛白,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一干就是15年。

  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这个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不仅打通了粤港澳地区的空间阻隔,也将三地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苏权科带领团队,破解一项项世界级难题,把国际同行眼中无数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零开始 自主研发

  2003年,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作为参与筹建者之一,当时41岁的苏权科把精力都投入在建好这座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上,决心要用中国标准建一座中国桥。

  第一次在外海环境建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从谋划之初就面临着没有基础数据、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施工装备的“三无”困境。“当时,国外的公司并不看好我们。海中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20年,我们还没有一套成型的方法。”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处境,苏权科百感交集。

  面对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壁垒,苏权科横下一条心,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伶仃洋海域气温高、湿度大、海水含盐度高,在海水、海风、盐雾、潮汐、干湿循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建造一座高标准的跨海大桥,每一个问题都要反复实验。“从设计资料到技术标准,包括国际上跨海大桥的行业动态,绝大多数材料都是英文的,幸亏我当时进修了英语。”苏权科说。

  国之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编制出合适的技术标准体系、科研规划纲要、设计咨询管理办法、质量管理方案,苏权科飞赴世界各地拜访桥梁界的专家,观摩了上百座桥;组织审查了几十万张技术资料和图纸,反复论证完成了几百本设计施工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5年的探索与努力,苏权科终于和团队一起,攻破了海洋环境下深埋(大回淤)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混凝土结构120年使用寿命保障、桥—岛—隧集群工程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与桥为伴 勇争一流

  生在西北旱地,却与水乡结缘、与桥梁为伴。上世纪80年代末,苏权科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硕士毕业后,远赴广东,从事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检测工作,先后担任广东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并参加公路桥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工作。

  这些经历让他对国内桥梁建设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尤其在装备和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设计施工阶段对桥梁运营和维护也缺乏周密的预先布局。”苏权科回忆当时的情形。

  外界饶有兴致地盘点港珠澳大桥创下的多个“世界之最”——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梁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苏权科对此却十分淡然。在他看来,量化的指标固然可以体现一座桥梁的技术水平,但衡量一座桥梁的先进程度如何,更应关注那些难以量化却意义深远的方面。

  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在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环保、景观等多方面,已形成61套标准。“这些标准既能保证桥梁品质,又能保障施工安全,工人的作业环境也得到了优化。”苏权科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跨界工程 数字转型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如何管好用好大桥,让其真正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桥梁人的新使命。“以前,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物理大桥;未来,我们要再造一个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化大桥。”苏权科说,他们正在挑战土木工程数字化这一跨界工程难题。

  2019年年底前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联合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机构,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智能维养与安全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安全运营、结构监测和应急管控展开了新一轮协同攻关。

  为什么要建这座数字化大桥?苏权科表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R/VR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确感知大桥本体及其外部环境的状况,一方面可以为大桥的维护提供支持,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在流量分析、路政巡查、应急管理上进行预警监测,提高大桥运营效率。

  为了让物理大桥上的每一个细小构件都能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位置,苏权科和他的团队需要先研发一套包含无人机、无人艇、机器人在内的数据采集装备。“在此基础上,通过摸索海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析模型,不断测试、反复验证,最终实现对大桥的智能化运维。”

  “建设这样的数字化大桥在国外没有系统全面的先例,我是搞土木工程出身的,现在数字大桥建设是人工智能领域。我每天都在学习,我相信依靠团队的力量,数字大桥一定能够做出来。”苏权科说。

  康琼艳

  • 相关阅读
  • 快餐店歇业令近百吨生菜滞销?上海金山多渠道解决销售难题

      因为疫情封控导致的餐厅停业和物流运输问题,沪郊生产的用于制作色拉和汉堡的生菜也出现了滞销现象。上海金山廊下的蔬菜基地 本文图片均由金山区提供  这两天,一段由网红达人拍摄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拍摄者...

    时间:05-07
  • 邮政快递全行业日均揽投量破3亿件 超去年同期水平

      李心萍  5月7日,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随着各地枇杷、荔枝、樱桃等应季水果陆续上市,在生鲜电商、网络直播、原产地直销等模式的推动下,快递业务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成效显现,行业...

    时间:05-07
  • 奔驰、宝马、玛莎拉蒂因安全隐患召回部分汽车

      中新财经5月7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7日消息,日前,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玛莎拉蒂(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

    时间:05-07
  • 长江干线安徽至四川段污水“零排放”船舶破万艘

      中新网武汉5月7日电 (王沁沁 向光磊)长江海事局7日发布消息,截至目前,长江干线安徽至四川段完成生活污水应急旁通管路电子铅封船舶突破一万艘,已完成电子铅封实现水污染物“零排放”的船舶占辖区营运船舶数量的...

    时间:05-07
  • 沪高校自主设计建成“灭毒安检机” 为校园防疫再添新屏障

      (上海战疫录)沪高校自主设计建成“灭毒安检机” 为校园防疫再添新屏障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 许婧)随身包包、行李、快递物品,过下“灭毒安检机”就可杀菌消毒,校园防疫又添新屏障。记者7日从上海第二工...

    时间:05-07
  • 中国邮政快递业逐步恢复 揽收和投递量均破3亿件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刘育英)记者7日从中国国家邮政局获悉,随着各地枇杷、荔枝、樱桃等应季水果陆续上市,在生鲜电商、网络直播、原产地直销等模式的推动下,快递业务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邮政快递业保通保...

    时间:05-07
  • 重庆将在2025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中新网重庆5月7日电 (梁钦卿)记者7日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召开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将在2025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范围为重庆市中心城区。  近年来,重庆市陆续开展了增绿添园、城美山青...

    时间:05-07
  • 违规挪用个人信贷资金 浦发银行衢州支行被罚35万

      中新财经5月7日电 据中国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衢州支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被中国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作出罚款35万元的行政处罚...

    时间:05-07
  • 广东房地产开发贷款重回增长通道

      中新社广州5月7日电 (记者 唐贵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张皓介绍,2022年一季度,广东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增加579亿元(人民币,下同),摆脱了上年三...

    时间:05-07
  • 上海:生物医药、汽车装备等企业生产不断

      (上海战疫录)上海:生物医药、汽车装备等企业生产不断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 陈静)在7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浦东新区重...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