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创新高!42家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退

2022-05-07 11:28:20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年报季落幕,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共有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数量较2021年增长50%。

  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A股或将迎来退市潮,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将逐渐退出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今年濒临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退市新规的实施。退市新规的严格实施,对冲击财务退市标准者并不法外开恩。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退市渠道逐渐畅通,“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

  财务类退市指标显威

  目前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制退市,具体来看,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九成以上公司都是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沪市18家触及退市公司中,除*ST新亿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书,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之外,其余17家均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其中,有8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另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

  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触及退市。*ST华讯、*ST长动因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和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和往年相比,今年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和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有关。根据退市新规,2021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年报披露后股票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触及相关退市情形,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率的一年。

  常态化退市生态

  日渐形成

  退市新规中设置了营业收入扣除标准机制,营收扣除中关于新增贸易收入、非稳定业务模式等复杂收入扣除项目。为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2021年11月19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指南细化这一扣除标准,比如: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此举精准打击了壳公司,让处于退市边缘的空壳公司难在营收上耍花招。田利辉表示,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是退市制度严格执行的结果,让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退市,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说明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退市渠道逐渐畅通。

  在严格执行退市规则之外,监管部门还下了大功夫来确保“该退则退、应退尽退”,让退市公司“退得稳”。

  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露出真面目。另一方面,强化退市公司监管,发布《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顺畅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同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强化退市公司信披,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规则,加强投资者保护。

  “随着注册制在资本市场的全面铺开,退市企业数还将增加。”一券商分析师指出,上市公司壳价值不断降低,资本市场“吐故纳新”格局已经形成。大多*ST公司经营困难或呈现空壳化,基本面难以支撑股价,部分投资者仍寄希望于此类公司出一些挽救股价的措施,实际上这种行为如同火中取栗,风险极高,投资者要形成新的投资策略,提高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 相关阅读
  • 金融机构助力福建漳州台胞台企发展 意向授信10亿元

      中新网漳州5月7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5月7日,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2022年惠台服务政银企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厦门银行漳州分行举行。仪式上,厦门银行漳州分行与龙文区台商投资企业联谊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时间:05-07
  • 宁德时代上海临港工厂返岗率90%,产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5月7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厂返岗员工数量已超过1000人,返岗率达90%,生产能力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工厂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增加产量。  上海工厂是宁德时代全球第...

    时间:05-07
  • 上海临港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90家 100个在建项目复工

      央视网消息:近日(5月4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出台了12项助企纾困举措,从抗击疫情、企业减负、金融支持、援企稳岗、优化服务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  上海临港新片区出台的12项举措,重点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

    时间:05-07
  • 年内套现超百亿,持股比例5年下降8%,沈南鹏从美团赚了多少钱?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薛宇飞)有“投资中国半个互联网”之称的知名投资大佬、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近日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据港交所网站股权披露数据显示,在2022年4月,红杉中国先后三次减持美团的股票,持股比例...

    时间:05-07
  • V观财报|逐步减仓,不增持!炒股亏近20亿后,云南白药重申“浪子回头”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曾因炒股亏到上热搜的千亿中药巨头云南白药,再次重申要“浪子回头”了!  7日,云南白药公告披露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谈及了今年的证券投资规划以及入股上海医药等。  今年将逐步减仓  ...

    时间:05-07
  • 速看!六地明确缓缴养老保险政策,会影响养老金发放吗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吴晓薇)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以来,已有六省份明确了相关政策,中新经纬注意到,除缓缴期限的要求略有差异外,山东将5个特困行业的缓缴范围扩至受疫情...

    时间:05-07
  • (上海战疫录)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专窗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 李佳佳)近日,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和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依托企业服务一网通办,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共同开发建设的...

    时间:05-07
  • 聚焦乡村振兴,长江商学院首届三农经济论坛举办

      中新财经5月7日电 (记者 刘亮)7日下午,长江商学院创创社区与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大时代下三农企业家商业模式新探索”在线经济论坛。与会嘉宾从企业家、社会组织和数字化三个维度分别做了...

    时间:05-07
  • 江苏出台16条举措为“鱼米之乡”注入金融“活水”

      中新网南京5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江苏省政府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根据文件,该省推出16条有力举措为“鱼米之乡”注...

    时间:05-07
  • 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7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683亿美元,降幅为2.14%。此外,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