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2022-05-08 05:10:35

来源:经济日报

  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受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影响,房地产信贷风险有所抬升。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五大国有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末有所增加,且部分银行增幅较大。多家银行负责人表示,当前的风险属于局部性、阶段性,房地产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多重因素致不良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五大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79%、3.39%、5.05%、1.8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2.47个、1.58个、0.37个和0.54个百分点。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局部领域、个别客户的风险释放难以避免。”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表示,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首先,房地产贷款占比已降至低位。“工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已降至6.5%,房地产信贷风险不会对全行的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工行副行长张文武说。

  其次,风险抵补准备已较为充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为199.5%。也就是说,如果出现1元不良贷款,银行已准备好1.995元来对冲,部分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达300%以上。

  信贷风险之所以上升,根源在于个别大型房企的风险显性化。202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房企利润下滑、资金链趋紧、债务违约频发。今年3月份,个别房企甚至无法如约披露年报。“少数风险大户贷款劣变,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上升。”张文武说。因房企出险,部分银行又收缩了信贷,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企的经营困难,进一步抬升了风险。

  对于银行的短期过激反应,监管部门已及时纠偏,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已逐步恢复平稳。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月均多增约1500亿元。

  此外,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愈发严格,也抬高了风险数据。记者从多地银保监局获悉,为确保风险真实、全面暴露,多地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已从“逾期90天计入不良”变为“逾期60天计入不良”,有些银行已将逾期30天的贷款计入不良。受此影响,此前部分被掩盖的风险浮出水面,房地产不良贷款数据有所上升。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低

  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46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较长,多为20年甚至30年。虽然贷款期限长,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信贷风险却较低,不良贷款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

  “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借款人的每月收入,因此,资产质量与就业、收入密切相关,受房价波动的影响反而较小,这是我国与很多国家的不同之处。”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

  “从大型银行2020年初的实践看,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至0.37%。”邹澜说,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疫情缓解,居民收入逐步恢复,贷款偿还也很快恢复正常。截至2020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已回到0.29%的水平。

  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部分居民收入出现波动,可能无法按时偿还房贷。对此,国有行与股份行、城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已明确表示,满足条件的客户可申请房贷延期还款。

  风险化解不能松劲

  房地产信贷风险虽总体可控,但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须臾不可松懈。“防控要更加主动。”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说,部分房企的经营状况仍存不确定性。

  “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需供给端、需求端协同发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贷款已基本恢复平稳,银行贷款的恢复正加快到位;从需求端看,多地银行已下调房贷利率,购房者的需求逐步释放,将有助房地产市场整体企稳。

  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前提下,推动房企之间开展并购。“国内优质房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开展大批尽职调查,后续相信会取得明显成效。”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说。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行业出清。记者获悉,多家银行已安排专项额度,正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推动足值项目与问题开发商脱钩,在“保交楼”中降低风险隐患。

  郭子源

  • 相关阅读
  • 氢能源电池车大批量“上路” 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氢能源电池车大批量“上路” 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环保绿色新能源,越来越获得市场的认可。然而,氢气的制备和储存都还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日前,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公开发布,通过搭建新型光热...

    时间:05-09
  • 化肥涨价或致全球粮食减产 损失的大米够养5亿人

      民生调查局|化肥涨价或致全球粮食减产 损失的大米够养5亿人  中新财经5月9日电(记者 谢艺观)“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  化肥,一种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的化学品,随着其价格不断升高,正成为威胁...

    时间:05-09
  • 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启动

      中新社肇庆5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启动仪式8日在广东肇庆高要举行,计划打造为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第一园”。  肇庆农产品资源丰富,水产、生猪、粮食产量均居广东省前...

    时间:05-08
  • 上海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奉贤33个项目“云签约”

      中新社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陈静) 8日,一场“云招商”“云签约”大会在实现了社会面基本清零的上海市奉贤区举行。一批优质企业与奉贤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投资总额超200亿元(人民币,下同)。  33个能级高、创...

    时间:05-08
  • 广东经济坚韧前行 先进制造业释放新动能

      中新网广州5月8日电 题:广东经济坚韧前行 先进制造业释放新动能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在广东省肇庆市,完成生产线技改升级后的小鹏汽车项目,产能达到800台/天,今年前3个月产值达80.68亿元,同比增长168%。...

    时间:05-08
  • 欧莱雅集团在中国首家投资公司落“沪”

      中新社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李佳佳)欧莱雅集团8日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落户上海市奉贤区。  在当前上海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背景下,作为复工复产期间首家世界500强...

    时间:05-08
  • A股董监高“不保真”年报家数暴增,将带来什么影响?

      康美药业案的判决结果虽已过去大半年,但其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A股2021年报中,有一批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发表了“不保障年报真实性”的意见。  “以往只是偶尔出现极个别独董提出异...

    时间:05-08
  • 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促超大市场平稳运行——访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促超大市场平稳运行——访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受疫情冲击的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新情况、新...

    时间:05-08
  • 全国首趟中越班列中药材进口专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入境

      中新网崇左5月8日电(唐仁凌 林浩)5月8日,在凭祥海关监管下,一列从越南同登开来的进口中药材专列驶抵凭祥铁路口岸,班列共装载中药材鸡血藤9柜,总重95.4吨、货值47.7万元。  这是我国开行的首趟中越班列“中...

    时间:05-08
  • 青海印发金融助企纾困26项政策举措

      中新网西宁5月8日电(祁增蓓)记者8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获悉,日前,该行制定印发了《青海省金融助企纾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保持信贷总量稳步增长、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优...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