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从一季度指标看中国经济发展底气

2022-05-13 22: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飞轮、纪竞垚(分别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

  面对新一轮疫情冲击,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为重要。这既需要立足疫情本身变化规律,又要跳出疫情阴影,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客观走势和发展趋势。

  疫情冲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但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从经济增速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万元,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疫情没有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的背景、前提和发展胜势未受明显冲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些基本底色坚若磐石,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面没有动摇,在部分细分领域甚至还有所加强。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中国也率先扭转不利局面,最终以2.2%的增速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的压舱石。这一特征事实也足以证明,在良好基本面支撑下,中国经济恢复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也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大方向从未改变。

  疫情干扰了部分微观主体对经济运行的预期,但动摇不了广大民众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近期疫情反复导致部分市场主体预期转弱。今年一季度以来,疫情在多地频发并扩散,产业链供应链再次遭遇冲击,叠加俄乌冲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共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大,生产和投资趋向收缩,引发市场对经济的悲观情绪上升。4月份,部分先行指标,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分别下降2.1个和6.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企业对自身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预期下调。

  宏观数据成绩单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信心依然稳固。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4.8%的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分项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分别增长6.5%、9.3%、3.3%、6.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这些向好指标从供需两侧反映出,在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等政策支撑下,企业投资信心依然较强,也印证了在居民收入增长和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的前提下,居民消费意愿没有明显转弱。

  疫情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但撼动不了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律。

  疫情明显加大了季度经济波动。疫情暴发前,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部分季度经济增速波动十分有限。疫情突临,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下降,一时陷入衰退。后续经济触底反弹回升,2021年一季度经济实现了18.3%的高增长。短期之内季度GDP增速波动如此之大,一度引发关于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热议。

  中国经济自身中长期发展规律尚未打破。一方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合理增长区间的底线未被击穿。疫后两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依然保持在5%以上,与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基本一致,即经济在全面有效恢复中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轨道,继续运行在中高速的增长平台之上,实现的是合意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均衡性依然较好。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总体相协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产业、需求和主要市场在保持动态平衡中有序恢复,新旧动能的联动性不断增强。

  疫情造成了局部地区经济动能的调整,但阻挡不了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进程。

  部分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经济回落明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针下,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局部地区防控措施短期趋严,经济动力有所减弱,有其客观必然性。今年一季度部分省份经济出现负增长、局部省份落入低增长、微增长区间。这是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些损失是中国经济为抗疫所必要且值得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不会熄火。当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依然浩浩荡荡。从产业结构转型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方兴未艾。一季度,代表新经济、新动能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2%和8.1%,明显快于普通工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智能、科技创新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大幅高于一般性企业。从需求结构升级看,新兴消费和投资热点加快扩散。网络购物等线上零售、非接触性消费保持蓬勃发展势头;新基建、社会民生和补短板类投资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速。

  受疫情影响,短期经济运行出现一定压力和挑战是正常的,但疫情终归是经济系统的外部冲击,它不会也不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增长前景。我们应当不为眼前和局部困难挑战所扰,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研判发展大势,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进、行稳致远。

  • 相关阅读
  • 中央向青海下达1.6亿元文物保护资金

      中新网西宁5月14日电 (记者 李江宁)14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局获悉,2022年,财政部向青海省下达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16155万元,其中去年底提前下达12080万元,今年4月下达4075万元。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西宁综合保...

    时间:05-14
  • 国网青海电力: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及群众生活可靠供电

      中新网西宁5月14日电 (李江宁 王国栋 王朝龙)14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日前,国网青海电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共组织保供电人员739人,车辆156台,发电机86台,发电车43台,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青海...

    时间:05-14
  • 长春拿出“最大限度”政府财力助企纾困

      (抗击新冠肺炎)长春拿出“最大限度”政府财力助企纾困  中新网长春5月14日电 (谭伟旗)受到严重疫情影响逾两个月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14日宣布“最大限度”拿出市级政府财力物力,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当...

    时间:05-14
  • 浙江锚定多项清晰风向标 加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杭州5月14日电(记者 黄慧)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近年来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锚定“奋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目标不断前行。  该省各...

    时间:05-14
  • 推进气候多边进程 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召开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4日消息,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指出,中方愿与金砖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时间:05-14
  • 林毅夫:中美应保持正常经济关系,树立全球稳定和平新秩序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电 (刘文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14日出席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时指出,中美应保持正常经济关系,树立全球稳定和平的新秩序。  林毅夫说,全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

    时间:05-14
  • 二孩三孩家庭,您已解锁新的购房资格

      中新财经5月14日电(左宇坤)周末的楼市也没闲着。14日凌晨,广东东莞连发七条稳楼市措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许新增购一套房”。  近段时间,出于对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各地针对二孩、三...

    时间:05-14
  • 民航局:各单位要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应飞尽飞”

      中新财经5月14日电 据民航局网站消息,13日,民航局召开民航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工作会暨雷雨季节运行保障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今年航班正常和服务重点工作。  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强调,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困...

    时间:05-14
  • 湖北襄阳开通首条出口海运跨国航线

      中新网襄阳5月14日电 (胡传林 王亮 张强)一台700吨节段拼装造桥机14日从湖北襄阳宜城市小河港装船出发,运达泰国林查班港,标志着襄阳首条出口海运跨国航线扬帆启航。  当日上午11时30分,在举行简单的启航仪式...

    时间:05-14
  • 中国首台全功率变速恒频抽蓄机组研制成功

      中新网哈尔滨5月14日电 (张弘 白晶 记者 王琳)14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由该公司研制的中国首台全功率变速恒频抽蓄机组实现了定速发电、变速发电、变速抽水,并且运行稳定,各项指标优良...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