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青贮小麦"事件背后:口粮过剩,饲料作物不足

2022-05-18 09:20:27

来源:第一财经

  近日,“青贮小麦”事件引发网络关注。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网上信息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夸大,事件背后是国内口粮生产过剩和饲料作物不足的矛盾。

  逐渐摸索出来的最优方案

  在华北地区,饲喂牛羊这类反刍动物,青贮是一种科学方式。因为是整株收割不受籽粒成熟度的限制,用于青贮的小麦可以选用生育期更加灵活的品种,同时加大水肥,提高种植密度,尽力增加株高,这对于大田光热资源的利用,要比收割籽粒小麦更为充分。此外,收割青绿全株,比起收割籽粒后再收集秸秆,对作物营养的采收率也有显著提高。因为茎秆中的糖分和营养物质会在籽粒成熟的过程中出现流失,并且在收割籽粒和采收秸秆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也远高于整株小麦青贮。

  也许有人会认为,养殖业应该直接种植高产青饲料作物,而非把口粮当青贮收。这里就要说一下华北地区的农作物熟制,当地每年6月收冬小麦、种夏玉米,10月收夏玉米、种冬小麦。由于冬小麦可以越冬,再搭配一季夏收作物,能够实现一年收两季,而其他越冬的麦类产量不及冬小麦;如果春播一年生的青饲料,将会直接损失一季作物收成;如果是种植多年生牧草,更是低产低收。

  可以说,冬小麦不管是从籽粒收割,还是用作青贮,都是伴随近些年来牛羊存栏规模扩大,华北地区逐渐摸索出来的最优方案,既充分利用热量条件,又满足养殖业需求。

  从养殖场(户)角度来看,由于资金有限,而且还需要周转,也不太可能在每年10月就准备上整年的青贮玉米。而跟东北、内蒙古地区不同的是,华北地区夏天没有放牧的条件,也远离牧草产地,而青贮玉米得等到9月以后才能上市。因此,整个夏天,牛羊都需要饲喂青饲料。

  农产品消费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华北地区青贮小麦,早就是一个常规的合理的市场操作,根本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反常现象。社会高度关注青贮冬小麦青苗喂牛羊,实际上担忧的是口粮改饲用问题。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产品消费结构早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口粮作物,特别是小麦,部分转向饲用是已经发生的显著趋势。

  再说,牛羊真正消耗的小麦青苗,只是传统口粮作物转饲用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因为牛羊肉的消费量远低于猪肉、禽肉、蛋奶和水产,并且牛羊以青饲料为主,还有自然放牧和人工种植牧草的补充。真正与人争粮的是只吃饲料且数量庞大的生猪和禽类存栏,其所饲喂的饲料又是由颗粒入仓的成品小麦籽实及其它农作物加工而成。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需方面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饲用谷物日渐扩大的供应缺口,与食用谷物始终存在产能过剩的矛盾。

  从国储库存来看,在2020年玉米库存清零之际,小麦及稻谷籽实,不论是当年新产的,还是库存超期陈化的,都开始转为饲用,整年的规模达到5000万吨至1亿吨之巨。相比之下,青苗小麦被饲用的量,在整个口粮转饲用中,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再来看,从2020年夏至2021年夏,将近5000万吨库存的非超期小麦被拍卖给面粉、饲料、养殖企业,2000多万吨的库存超期稻谷被拍卖给饲料养殖企业,并且同期玉米价格长期高于小麦价格,导致当年生产的小麦籽实被用于制作饲料,规模也远超1000万吨。如果把这些籽实折成小麦青苗的话,相当于把整个华北地区的小麦青苗都转作饲用还要多。

  由此来看,网络所传“青贮小麦”现象,委实不至于带来“破坏粮食安全”之虞。

  为何不调整种植结构?

  那么,既然食用谷物过剩,饲用谷物缺乏,为何不调整种植结构,多种玉米、少种小麦稻谷呢?

  其实,这跟我国的农业基础条件和熟制有关。

  在我国,小麦大部分都是冬小麦,春小麦仅集中在高纬度和内陆地区。由于要跟夏玉米衔接,冬小麦主产区也改种不了其他大田作物,因为它们无法越冬;如果春播的话,又无法在夏玉米播种期前成熟。所以,可以这样讲,我国的小麦虽然是北方的主粮,但是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实际上是种植夏玉米的附赠品,限定为冬小麦,且不能更换。

  稻谷也存在类似情况,虽然东北的水稻田下一步具备改为春玉米的条件和可能,但是对于南方广大的一年两熟、三熟的作物区,种植中稻或晚稻,附赠一季低品质的早籼稻也是标准配置,而部分早籼稻也是用于饲喂牛羊的青贮原料。其实,在早籼稻的生长周期里,别说其他饲用作物成熟不了,就是水田、旱田来回切换,也并不现实。

  所以,我国的传统口粮作物,可以说是熟制增加后的额外产出,是不具备批量转变为玉米等饲用作物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将这些额外收获的超出食用需求的口粮进行饲用,实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和有益的。

  不过,口粮饲用确实会改变口粮供大于求的局面,必然带来口粮价格的上涨。但为了控制口粮价格而禁止口粮进入饲用,从而导致米、面富余而饲料匮乏,这同样不利于保障人民生活品质。如果口粮价格不涨,那么饲料价格就要涨,肉蛋奶水产价格跟着涨,这类似于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还是要让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 相关阅读
  • 山西系统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利好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李新锁)面对京津冀、雄安新区等产业转移利好,山西做好了承接准备。18日,山西多部门从交通互联、产业布局、生态修复等领域密集发声,详解“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简称“太忻经济区”)建...

    时间:05-18
  • 工信部: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垫资建设

      中新财经5月18日电 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称,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和政府投资资金预算管理,对于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严禁未批先建,...

    时间:05-18
  • 宝能回应观致汽车被消费警示:售后服务处于新模式承接中

      中新财经5月18日电 据“观致汽车”微信公众号18日消息,近日,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观致品牌汽车的消费警示》,文件中提到了几位车主投诉售后无4S店维修保养。宝能汽车集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

    时间:05-18
  • 国家能源局:今年煤炭产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中新财经5月18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18日消息,今年煤炭产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2022年以来,我国煤炭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生产方面,1-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5%,其...

    时间:05-18
  • 斗鱼Q1亏损大幅收窄 围绕游戏内容持续构建多元化生态

      北京时间5月18日,斗鱼(NASDAQ:DOYU)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该季度,斗鱼坚持多元化精细化运营,持续加大对自制内容和社区生态的投入,强化同游戏厂商的多维度合作,并且优化了投产比和成本控制,使得平...

    时间:05-18
  • 磨憨边检站助力100余万余吨境外甘蔗顺利通关

      中新网西双版纳5月18日电(雷雨)记者18日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截止目前,该站累计验放出入境甘蔗车辆42747辆次,保障106.5万吨甘蔗顺利通关,产值约4亿元人民币。图为民警查验车辆。 磨憨边检站供图  ...

    时间:05-18
  • 新能源时代,奇瑞如何延续澎湃动力优势?

      每年的5月18日前后,在奇瑞公司,都会掀起一场“大干五六七”劳动竞赛热潮。这个文化传统,自1999年5月18日——奇瑞第一台发动机下线纪念日后,便形成并延续下来。  新能源时代,奇瑞沉淀了20多年的动力优势如...

    时间:05-18
  • 政协委员热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邢利宇)全国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17日在北京召开,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9位委员、专家发言,14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发表意见。中国如何继续做强...

    时间:05-18
  • 从119美元到近乎“归零” 是什么导致LUNA币大跌?

      近日,有着“币圈茅台”之称的LUNA币价格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从将近一百美元跌至小数点后四位,近乎“归零”,曾高达410亿美元的市值也几乎“蒸发”,让不少虚拟币炒家血本无归。  贝壳财经记者浏览LUNA币的历...

    时间:05-18
  • 鞍山银行公开选聘行长,今年多家城农商行社招高管

      【环球网财经讯】又一家城商行公开选聘行长。5月17日,鞍山银行发布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公告,选聘1名行长、3名副行长。  据鞍山银行选聘公告,应聘者满足年龄条件要求,需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超过3年以上。学历...

    时间:05-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