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市场主体困难在哪,政策就跟到哪”

2022-05-24 05:50: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又舍不得注销时,我们歇业休整一下还能重新开业。”浙江的一位个体工商户说。这是因为4月底浙江发布了《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歇业制度”。

  ——————————

  不久前,温州万达影城(温州龙湾万达广场IMAX店)收到了政府专项帮扶补助32.19万元;杭州阿良面馆享受到优惠政策,减免了四个半月租金;杭州新意发女装大厦商户李娟通过政府举办的“云上四季青”主播带货活动,卖出了近1万件库存产品......疫情之下,浙江一些企业和个体商户遭遇困难,但及时的政策扶持也让他们感受到暖意。

  为了助力疫情下的企业挺过难关,浙江省政府和各地市、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浙江构建了“1+N”的政策落实体系——“1”即综合性政策,“N”即省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和各市县,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出台配套政策或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直达,企业快享。

  政策“大礼包”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受疫情影响,各地影院的运营状况不乐观。“灯塔”App上的全国影院营业地图显示,截至4月16日,全国53.4%的影院处于关门状态,浙江省部分影院也因属地疫情防控需要暂时停业。针对电影院的困境,温州市率先推出专项帮扶补助措施,直接按影院座位数,每月每座补贴25元,给予共6个月的影院补贴。

  按座位数给予补贴,是温州影业协会考虑到实际情况向主管部门提出的——按座位数来算,易于操作。政府的工作效率,直接从补助发放的速度上得到体现——从公布补贴措施到补贴款到账,一共用了12天,其中5天是节假日和周末。这些“及时雨”温暖了影院经营者的心。

  据悉,五六月是大部分影院缴纳租金的时候。继温州之后,金华、台州、丽水等地陆续跟进,浙江全省影院纾困接力版图持续扩大。截至今年5月20日,全省共210余家影院受惠,累计投入纾困资金达2250万元。

  4月底,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着减税、用工稳岗、防疫、融资、稳企支持,共出台了27条举措,预计2022年可为全省企业减负3000亿元。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倪学军介绍,浙江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应退尽退、应缓尽缓。2019至2021年,全省累计减税降费7617亿元,广大市场主体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今年,浙江省减税降费政策的最大亮点,是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既有阶段性措施,也有制度性安排;既有普惠性政策,也有特定领域帮扶政策;既有退税、减税,也有缓税、免税。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政策措施的组合协同,形成更大合力。

  4月份,《浙江省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出台。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曙明介绍,服务业行业普遍为聚集性、接触性行业,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浙江省提出了53项具体帮扶措施,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民航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了精准的帮扶举措。

  杭州依湖音乐港咖啡厅的负责人刚交完房租,他告诉记者,房东是国企,已经通知他下次交房租时可以享受这项优惠政策。据了解,浙江正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对“能够减什么、能够享受什么政策、什么时候减”清清楚楚。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能快则快”,加快政策兑付。

  有着“中国服装第一街”之称的杭州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容纳了31家专业服装市场、1.6万个商户、4.1万名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今年4月20日,杭州上城区启动为期3个月的“云上四季青”纾困行动,通过引导市场减租、提供融资支持、提供电商专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街区商家去库存。截至目前,为困难商户减免租金约4.77亿元,开展直播近百场,去除积压库存50余万件,销售额8000余万元。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微企业占据的比重很大。本着“市场主体困难在哪里,政策支持就精准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浙江省对中小微企业采取了“减负担、纾困难、拓市场、增动能”四项措施,仅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减负约180亿元。

  中央关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发布后,浙江省第一时间决定按50%的最高幅度顶格执行。浙江财政部门会同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2021年,浙江省共办理留抵退税813亿元,今年力度会更大。同时,省财政统筹安排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资金6亿元,采用专项扶助、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给予针对性支持。

  针对中小微企业开拓市场难的痛点,浙江省还直接给出“大礼包”——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提高预留中小微企业份额10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将至少增加100亿元。

  让更多政策的“光”照到个体工商户身上

  比中小微企业数量更庞大的是个体工商户。据统计,浙江共有个体工商户554.7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63.2%,带动近1250万人就业,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30%以上。受经济大环境和疫情不确定性影响,个体工商户普遍面临市场预期不稳、成本压力增加、金融支持不够等诸多困难。

  今年4月底,浙江个体工商户们迎来了历史上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专项纾困政策——《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25条具体举措涵盖降低经营成本、给予专项补贴、强化金融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其中有9条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呼声制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的“歇业制度”——在与雇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后,允许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程序歇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又舍不得注销时,我们歇业休整一下还能重新开业。”台州市黄岩区个体工商户牟哲军表示。

  提振发展信心,不仅从供给端发力,还要关注需求端。《意见》提出,围绕受疫情影响严重、就业容量大的文旅、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定向发放消费券、服务券等惠民补贴,提升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收入。

  今年“五一”假期前,嘉兴市发放6轮消费券,总额达2亿元,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桐乡市一珠宝店主表示,在“五一”期间,店里使用消费券抵扣了40多万元,拉动了销售。

  除了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新政策外,《意见》与已出台的纾困相关阶段性政策作了延续和衔接。部分是将原适用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展到个体工商户,部分则是延续2020年出台、但已过执行期的政策,从而发挥累积效应。

  与此同时,浙江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优势,打造全省一体的浙江“小微通”平台,动态梳理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等减税减费对象,并精准推送政策。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登录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确认,即可自动兑现税费优惠政策,实现“一次不跑、减免到户”,确保“应享尽享”。

  银行及物流业助企纾困

  除了政府政策给力外,银行也在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在台州路桥,行业“隐形冠军”金龙电机受疫情影响,企业销售从出口为主,转为内销。企业负责人叶锦武表示,在生产线、产品功能调整时,资金缺口巨大。农行台州路桥支行迅速调整其贷款结构,为企业新发放中长期贷款7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同时匹配供应链贷款1935万元,使其上下游小微企业也能以更低成本融资,保障了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今年4月,节能高效新电机成功研发,正式进入量产,企业度过危机。

  受疫情反复及其带来的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浙江省丽水市奥霖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农行丽水开发区支行考虑到企业2021年营收增长61.79%,现在只是面临短期经营困难,主动为企业降低融资利率,仅这一项,每年就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万元。

  受海外疫情影响,海外一些民众开始自己的“种菜事业”,我国的大棚、拖拉机、喷雾器等大型农资农具迎来了购买热潮。成倍增长的订单量既让外贸企业欣喜,又为周转资金发愁,浙江博威利尔进出口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农行温州瑞安支行基于该企业良好的出口报关量和纳税等级,两天内就为企业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物流是关键。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线下城市物流中心网络与线上数字化平台齐发力,帮助物流企业有序运转“跑起来”,服务制造业供应链“畅起来”,保障货车司机群体生活“暖起来”。全省多个传化公路港帮助物流企业办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通行证,设置24小时核酸检测点,实现随需随检。

  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大港工业社区,近期搭起了一个“共享货车”平台。受疫情影响核心部件无法运入的企业发起求助,拥有相关运输通行证、愿意“共享”货车的公司“举手”帮运。目前,“共享货车”已为园区内20多家企业解决了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难题。

  疫情下的企业自救

  一贯以头脑灵活、转型快速著称的浙江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商机、调整企业经营思路。

  在杭州开冰淇淋速冻产品批发超市的方小玉,2021年实现营业额300余万元,这得益于方小玉新拓展了80家店的送货生意。开小餐馆的老陈,营业额减少了三成,他把菜品都拍了照片,准备开设线上销售。老陈说,从线下转战线上也是一种“自救”。他正积极参加培训,希望能少走些弯路。

  大企业有资金优势,调整更精准高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适应日常核酸采样的新产品——核酸小屋应运而生。致力于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快速组织相关论证、设计、打样,组织供应链批量生产,“五一”假期,该公司生产的“采样小屋”(核酸采集数字服务站)开始发货。目前,产品在杭州、嘉兴、台州等地均有应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迅速研发“采样小屋”,目前已经收到千余台订单。

  湖州城山沟旅游景区负责人表示,疫情给旅游业带来许多挑战。该景区今年基本没有接待过湖州以外的旅客,如何调整业态、应对疫情之下的旅游需求,是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针对当下火爆的“帐篷经济”,景区增设了帐篷和烧烤服务,并组建户外演出的小乐队,推广、宣传方式也从过去以活动为主,改为在短视频平台上搞直播,效果非常好。景区今年在建设方面已投入1400万元,“方向明确,热情不减,期待迎来新的增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谭雅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猪价连涨8周,业内:下半年养猪业将整体盈利

      自3月底以来,猪价持续温和上涨。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目前已经连涨8周,5月份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达到15.45元/公斤。  布瑞克咨询研究员沈园冰对第一财经记...

    时间:05-24
  • 王心凌霸榜热搜,粉丝喊话买股票应援!芒果超媒一度大涨近10%

      5月24日,芒果超媒盘中一度涨近10%。截至发稿,报37.72元/股,涨6.25%,总市值705.6亿元。  近日,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3》的开播,昔日“甜心教主”王心凌凭一首老歌《爱你》再度走红网络。  与此同时,#王...

    时间:05-24
  • 一杯咖啡里的资本江湖:万亿赛道涌入新玩家

      悄然间,谈起咖啡,星巴克已不再是第一选择。  近年来,国内新兴咖啡品牌正加速跑马圈地。押注咖啡赛道的,不仅有红杉、IDG、淡马锡等明星投资机构,还有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互联网大佬。同时,不少上市公司...

    时间:05-24
  • 混改上市双肩挑 国资国企冲刺深层次突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按照国资委部署,今年7月份前要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更深层次的混改项目大量涌现。同时,国企资产证券化、上市等好戏接连上演。业内人士...

    时间:05-24
  • @在外的河南老乡 “三夏”来临 家乡为你送上“定心丸”

      中新网郑州5月24日电 (杨大勇)“不回家也不用担心田地里的小麦不能收了,家乡的做法给我们吃了‘定心丸’。”麦收在即,身在广州务工的河南老乡魏先生得知家乡开展的“代收、代种、代管”等服务,心里的一块石头...

    时间:05-24
  • 中科院团队研发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实现十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获悉,该所研发的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近日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时间:05-24
  • 广州发放生猪应急补贴:这些养殖户每头生猪补贴200元

      中新财经5月24日电 据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广州市2022年度应对猪价过度下跌实施生猪应急财政补贴工作方案。  其中显示,经广州市畜禽养殖备案和持有有效《动物防疫条件合...

    时间:05-24
  • 招商银行托管规模突破20万亿 大财富管理模式持续深化

      资产托管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障财富管理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机制,是大资管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资管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加大托管业务投入,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托...

    时间:05-24
  • 病毒炒热“猴痘概念股”,多家上市公司最新回应

      中新财经5月24日电 (记者 张尼)连日来,猴痘病毒的传播持续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本轮报告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5个。国内的检测试剂等产品技术储备情况如何?连日来走高的“猴痘概念股”能持续沸腾吗...

    时间:05-24
  • 筑牢国有资本风控藩篱 中国国新探索 “四不投”“五个守住”

      中新财经5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对于国企而言,风险防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国企运营的“安全带”。2020年,我国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升抗风险能力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国有资本运营试点企业,在改革...

    时间:05-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