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121万吨!玉米期货单月合约完成史上最大交割

2022-05-26 10:04:29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近日,玉米期货迎来了单月合约历史上最大的交割量,高达121万吨,是此前最高纪录的2.15倍。

  在今年国际玉米产需缺口扩大的背景下,国内贸易商积极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交割。随着夏粮逐步收割,国内玉米售粮已经接近尾声,玉米市场基本面迎来更多市场考验。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国内玉米期货上涨了11.5%。

  玉米2205合约

  交割量达121万吨

  历史上,每年的5月份合约都是“交割大户”,今年则格外突出。记者近日了解到,刚结束的玉米期货2205合约顺利完成历史最大交割,目前该合约已摘牌,实物交收正在有序进行中。

  根据交易所数据,玉米2205合约共计交割121.146万吨,其中滚动交割121万吨,一次性交割1460吨。参与交割的卖方客户29家,买方客户51家。按照交割仓库类型看,通过集团库交割21.08万吨,贸易商厂库9万吨,单体库90.92万吨;按照仓库分布地点看,在辽宁港口库交割99.92万吨,东北产区集团分库19.28万吨,东北以外集团分库1.8万吨。其中在吉林云天化等疫情管控区交割约17.72万吨。

  统计显示,玉米期货共有交割仓库29家,总库容1500多万吨,最低保证库容与最大仓单量合计166.5万吨,能够保证玉米作为大品种实物交割的平稳运行。

  上一次,玉米期货单月交割量纪录是2005合约的56.385万吨,而此次交割量则是其2.15倍。为了保障交割顺利进行,大商所制定应急预案,对于9家在疫情管控区内质检机构无法赴现场进行质量检验的交割仓库,采用仓库初检、大商所通过视频监察入库玉米质量的方式复核,顺利完成18.32万吨玉米仓单注册流程;对于因防控区银行停业无法开具保函导致不能注册仓单的客户,先以现金保证金注册,保函开出后置换保证金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大商所还积极协调仓容,协助联系质量检验,保证有库可放、有粮可交。

  全国玉米售粮接近尾声

  当前,随着夏粮逐步收割,贸易商购销重点转移到小麦身上,无暇顾及玉米,而且国内玉米售粮已经接近尾声。根据Mysteel农产品的统计,上周东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 96%,华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 93%。

  “玉米现货价格已经高位横盘一个多月了,港口价格没有太大起色。即便如此,我们对于后期价格仍然非常看好。”辽宁营口港一家中型玉米贸易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今年种植成本来看,化肥价格历史新高,势必将通过成本传导至玉米价格。另外,原油价格持续高位也会增加玉米贸易的运输成本。

  瑞达期货分析师王翠冰认为,国内新麦即将上市,贸易商开始陆续为小麦腾库做准备,玉米阶段性供应略有增加,且定向稻谷拍卖已经重启,出库成本较玉米低,若定向水稻持续投放,可能会压制饲用饲料需求,推动了玉米价格的高位横盘。

  此前,4月20日,国内玉米期货主连合约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4月29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冲高至3046元/吨,最终报收3044元/吨。随后至今,玉米价格有所回落,整体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玉米期货已上涨11.5%。

  相较往年玉米期货季节性涨价,本轮涨价特殊之处在于受国际市场传导因素影响显著。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持续走高。5月25日,CBOT玉米期货价格报7.62美元/蒲式耳,较今年年初上涨27.3%。此前,在4月29日一度突破8.24美元高位,接近2012年的每蒲式耳8.49美元的历史高位,涨幅达到39.7%。

  面对国内外价格波动,今年1月以来,大商所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做好了多项准备工作,先后6次出台风控措施,以提高市场交易成本、控制市场交易热度,持续向市场释放降温信号。

  玉米进口成本抬升

  “玉米短期面临的压力已释放到盘面上,但是基本面利多因素仍存在。”中信建投期货研究部田亚雄认为,如果盘面继续下行,在后期全球供应链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将给出入场的机会。

  5月24日,中国商务部表示,海关总署已经与巴西签署了《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此协议待到中国农业农村部审定之后,或将推动允许进口巴西玉米。据了解,长期以来巴西玉米在中国未占主流。

  实际上,由于国际粮食紧张,粮价上涨,进口玉米价格一度出现倒挂现象。截至5月25日,美7月玉米到岸完税价为3244.52元/吨,辽宁港口玉米平舱现货价为2945元/吨,进口利润为-299.52元/吨。

  田亚雄认为,巴西玉米进口偏少,一方面是由于巴西玉米的转基因进口的审核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巴西当前报价随着美玉米价格的上行而水涨船高,叠加运距劣势,进口成本也难以产生优势。

  根据5月19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21万吨,低于3月份的241万吨,但同比提高19.4%;今年前4个月的玉米进口量为931万吨,同比提高8.5%。进口玉米增加之外,进口大豆规模也在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从巴西进口630万吨大豆,较3月份的287万吨提高120%,比去年同期的508万吨提高24%。今年前4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127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642万吨提高了97.8%。

  • 相关阅读
  • 中国版权协会:2021年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达62亿元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记者 宋宇晟)中国版权协会26日发布《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其中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计已侵占网络文学产业17.3%的市场份...

    时间:05-26
  • 稳居中国双跨平台前三 徐工汉云抢占数字化转型新高地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备受业内关注的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调整结果清单,徐工汉云位列第三,并实现连续四年排名跃升,行业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分表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和价值不但通...

    时间:05-26
  • 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用品牌力量助推国家软实力提升

      【百企谈品牌强国】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用品牌力量助推国家软实力提升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近年来,许多民族品牌在全球大放异彩,“中国名片”越来越闪亮,“中国故事”越讲越动听,“品牌强国”之路越走越宽阔...

    时间:05-26
  • 好医生董事长耿福能:好品牌就是企业的精气神

      【百企谈品牌强国】好医生董事长耿福能:好品牌就是企业的精气神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在经济领域,品牌之山就是企业的金山银山。”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向中新网“百企谈品牌强国”栏目表示,品牌是企业的...

    时间:05-26
  • 百度:人工智能和工业制造交织将产生新商业模式

      【百企谈品牌强国】百度:人工智能和工业制造交织将产生新商业模式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融合发展,这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

    时间:05-26
  • 贝壳:响应“租购并举”战略方针开展“惠居”业务

      【百企谈品牌强国】贝壳:响应“租购并举”战略方针开展“惠居”业务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作为居住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贝壳致力于推进居住服务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通过聚合、助力优质服务者,为中国...

    时间:05-26
  • 小鹏汽车李鹏程:智能汽车竞争终将归于科技和品牌竞争

      【百企谈品牌强国】小鹏汽车李鹏程:智能汽车竞争终将归于科技和品牌竞争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随着新品牌的不断进入,各行业的竞争都变得日趋激烈,打造品牌便成为了企业的重要“功课”。对于身处智能汽车行业的...

    时间:05-26
  • 东方雨虹董事长: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百企谈品牌强国】东方雨虹董事长: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中国品牌走出去,核心就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近日向中新网“百企谈品牌强国”栏目如是说。  从北京...

    时间:05-26
  • 红豆集团:名牌的一半是文化,一半是技术

      【百企谈品牌强国】红豆集团:名牌的一半是文化,一半是技术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 “名牌的一半是文化,一半是技术。”红豆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新网“百企谈品牌强国”栏目表示,红豆集团一直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

    时间:05-26
  • 六部门:到2025年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

      5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东...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