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恢复动能持续增强 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逐季回升

2022-06-17 10:5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吴晓璐

  5月份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已陆续公布,金融数据超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边际改善。由此,市场对6月份以及下半年经济形势也有了更多期待。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物流持续畅通,稳增长的系列举措逐步落地显效,6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将会继续改善,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逐季回升。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

  宏观经济指标将继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其中,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基建投资大幅回升;进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数据大幅回升;消费降幅较4月份收窄,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不强。

  “预计6月份宏观经济指标会继续改善。”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5月份以来的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大概率会延续,企业将继续加快推进复工达产,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前期各项政策落地显效将加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6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还会继续改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线下消费将持续回暖,6月份消费将进一步改善。此外,5月份外贸数据回升,体现了我国外贸的韧性和活力,预计6月份进出口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将会带动经济在6月份迎来恢复性增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正加快落地见效,内需会出现边际上的明显回升,消费将出现一定的补偿性回暖,基建投资也有望继续加快推进,制造业投资在出口韧性较强的带动下也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6月份经济恢复性增长将使二季度经济保持正增长。”王军认为,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影响,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重新回到5%以上。

  谈及下半年经济,伍超明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和政策加快发力显效,预计下半年经济将呈“前低后稳”走势。从具体指标来看,首先,受益于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信贷等配套资金充裕、项目审批开工提速、疫情冲击继续减弱等积极因素影响,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可期;其次,转型升级需求和留抵退税将对制造业投资形成向上支撑;最后,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逐步打通,人员和要素流动明显加快,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有利于推动消费稳步回暖。

  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经济数据明显改善,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发挥作用。下一步,基建投资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力新基建和“软基建”;提振消费需求方面,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温彬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复工复产推进,物流持续畅通,以及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恢复动能将进一步增强,预计下半年经济将逐季回升。

  保持政策连续性

  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5月份金融数据超预期,新增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双双大增。但是,从贷款增量结构来看,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放量增长,居民中长期贷款不及去年同期。

  伍超明表示,5月份金融数据超预期反映三个信号:一是货币政策靠前发力、适当加力,成效初步显现;二是疫情影响缓解,推动社融、信贷总量改善;三是信贷结构依旧欠佳,企业和居民中长贷同比继续收缩,反映出企业投资和居民购房等需求修复仍偏慢。

  王军表示,5月份部分金融数据略超市场预期,释放了金融部门积极发力稳定经济大盘的强有力信号,呈现总量、短期改善明显,结构、中长期优化不足等特点,居民部门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仍然较为疲弱。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王军认为,需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利率和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应并重,短期应更加重视货币政策中价格工具的应用,有必要尽快降低利率并引导市场利率进一步明显下行,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当前主要问题是信贷需求不足,单靠货币政策难以解决信贷需求不足问题,需要财政政策担主纲,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发力。”伍超明建议,后续适当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新动能的支持。

  温彬表示,5年期LPR调降15个基点,按照央行新规,首套房贷利率可以在此基础上下浮20个基点,未来效果将逐步体现,房贷增长有望回升。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按照新增专项债额度6月底前发行完、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未来两三个月,基建项目将加快投产,银行需要做好配套信贷资金的提供,同时也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新基建等领域信贷投入。

  刘锋表示,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下一步,需要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居民和企业的预期,改善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国资委:不搞拉郎配、不设时间表,积极稳妥深化混改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中宣部6月1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2019年以来,...

    时间:06-17
  • 苏炳添起诉得物侵权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公告显示,@苏炳添 诉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肖像权纠纷)案预计于2022年7月8日开庭。图自广州互联网法院网站  天眼查显示,得物所属公司为上海识装...

    时间:06-17
  • 玻璃瓶里放2元人参,售价19.9元 火了的“一整根”贵在哪里?

      “你们这还有人参水吗?”  “有,最后一瓶了。”  6月15日晚,红星资本局记者走进一家罗森便利店,买下放在收银台上的最后一瓶人参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段时间一瓶水里放一根人参的“一整根熬夜水”...

    时间:06-17
  • 阳光乳业称考虑和东方甄选合作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谢艺观) 对于有投资者询问“线上直播是否有打算跟东方甄选合作”,阳光乳业17日在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将根据未来发展情况考虑合作事宜。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日黑芝麻、飞亚达、煌上煌等数...

    时间:06-17
  • 国资委:中央企业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6月1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

    时间:06-17
  • 国资委:中央企业海外资产近8万亿元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6月1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介绍,中央企业海外资产近8万亿元,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超过8000个。定点帮...

    时间:06-17
  • 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59.3万亿元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17日上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2.6倍,年均增...

    时间:06-17
  • 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创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加息。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通胀卷土重来,成为各国央行难题,多国央行开启或加速加息进程。为抑制通胀,增大加息幅度成为其必...

    时间:06-17
  • 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列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中新财经6月17日电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近日,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图自国家...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