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江西宜黄:聚焦产业兴旺让发展势头“燃起来”

2022-07-05 19:25: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赣南苏区振兴十周年】江西宜黄:聚焦产业兴旺让发展势头“燃起来”

  中国青年网抚州7月4日电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值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营商环境评价获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企业评价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先后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绿色低碳示范县”“国家级制种大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去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牢牢把握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围绕实施“十大工程”建设美丽幸福宜黄的发展思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了“十四五”强势开局。

  产业是苏区振兴之基。近年来,该县始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质量,有力的促进了苏区振兴发展。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

  排列整齐的机器方阵间,机械手臂不知疲倦地转动着,智能自动配送小车来回运送各式材料,精准而迅速地放到生产线上……连日来,在宜黄县工业园区中弘晶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8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作为当地光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二季度以来,该公司订单销量火爆,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去年8月宜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产业发展实力县”的目标,并以“实施产业兴旺工程”为举措,着力做强工业产业、做旺旅游产业、做精中医药产业、做特农业产业、做优新兴产业。

  该县坚持把主攻工业、决战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打好工业强攻战,不断做强工业产业。按照市里提出的“一首位、一主导”要求,该县树牢“强攻工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重点抓好塑料制品这个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这个主导产业,全力扩增量、提存量、优质量,下大力气缩减“两高”项目和首位、主导以外的产业,支持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改、扩能、提质。与此同时,注重招大引强,紧盯“5020”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为推动塑料制品产业优化升级,该县筹备建立塑料新材料科技中心,引导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着力打造高端塑料制造基地。此外,还大力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扩建力度,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制造企业真正实现由“制造”向“智造”华丽转型,带动宜黄工业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

  农业发展优质高效

  如今,正是果蔬等农作物挂果成熟的关键期,连日来,在宜黄县狝猴桃农旅小镇种植基地,500亩连片大棚红心狝猴桃树已挂满累累幼果,此外还种植有黄桃、蟠桃、葡萄、桔子、樱桃等品种果树,基地员工分散在各田间地头察看管理。“我是附近东排村的村民,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收入也很可观,比出远门务工强多了!”在基地从事生产管理工作的一名员工谈道。据介绍,该基地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在基地务工,既增加了困难群众家庭收入,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该基地结合农旅融合开发,规划建设四季花海、鲜果采摘、农耕体验等农旅项目,力争将狝猴桃农旅小镇建成“乐园+果园+花园”的农业新业态,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集都市休闲、田园观光、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精品样板、有机绿色果品供应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据预算,该基地年可提供绿色有机优质果品3500吨,产值7000万元;带动农民务工增收3600元/年,带动农民合作种植增收15000元/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年。

  建设打造狝猴桃农旅小镇,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是该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案例。在宜黄,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或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进“农业+旅游”发展;或围绕特色农业种植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宜黄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不断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该县已形成杂交水稻制种、蔬菜种植、竹荪菇种植、中药种植、军峰山茶叶等多个农业优势产业。

  宜黄县被认定为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21年制种面积达4万亩,种子产量900万公斤,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和产量连续17年位居全省第一。该县梨溪镇里阴村(食用菌)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此外,白莲、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种植产业“万亩”格局正全面铺开。

  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近日,宜黄县曹山景区文创街区的宜黄戏台上,唢呐阵阵、京胡悠悠,演员表演的《对丹》《一路美景观不尽》等国家级非遗宜黄戏精彩片段,不时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

  宜黄是宜黄戏的发源地,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宜黄戏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江西省大型古典剧种之一,京剧中的“二黄腔”就是由“宜黄腔”演变而来的。近年来,该县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把文化元素植入到景区,丰富文化旅游节目,把旅游、文化、美食结合起来,让游客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在景区各景点,除了有宜黄戏、禾杠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表演外,还安排了古琴弹唱、茶艺表演等传统文化演出活动,一场场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演出精彩纷呈,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可以深入感受当地独特文化的魅力。

  据悉,该县提出了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县的奋斗目标,着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注重提炼宜黄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快文化与生态、旅游、康养、中医药、体育等各领域相互融合,在传承中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促进文化传承。

  2021年,宜黄县曹山景区入选2021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该县适时成立曹山景区管理中心,以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理念实施大曹山开发战略,全力加快曹山中医院建设步伐,带动“疗、康、养、旅、文、农”业态拓展,走出一条以医带产的新模式,进一步唱响“魅力曹山、活力宜黄”品牌。

  此外,该县还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规划数字经济街区,为实现变道超车、换挡加速、跨越赶超提供可能,着力打造新型数字经济全链条服务体系,助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宜黄基础殷实、前景广阔,是一块机遇蓬勃的旺地,当前正在酝酿着精彩蝶变。该县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全省第一”金字招牌,培育了“塑料首位+电子信息主导”的工业产业王牌,建设了现代种业产业示范园,大棚设施蔬菜、“宜黄竹荪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农业发展平台,打造了“大曹山”“黄宫绣”“宫绣堂”等文旅康养品牌,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行业潜力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进一步拓宽。(尹文兵)

  • 相关阅读
  • 秦新矿业公司积极做好防暑系列工作

      近期陕西省气温节节攀升,为给全体员工创造一个清凉舒适的工作环境,切实深化“三同”家文化理念,提升员工幸福感。连日来,浙江交通集团下属交通资源集团秦新矿业公司积极做好防暑系列工作,为员工身...

    时间:07-06
  • 聚焦预制菜发展:有标准才能走得更远

      有标准才能走得更远  刘朝亮  随着预制菜的火爆,市场快速扩张,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同时,生产和运输等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也迫在眉睫。如何通过标准制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行业规范程度?如何...

    时间:07-06
  • “债券通”五周年之际,两项新政策公布

      “债券通”五周年之际,两项新政策公布——   债市开放发展迎来新起点  本报记者 陈果静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连线举办“债券通”五周年论坛暨“互换通”发布仪式。  在论坛上,中...

    时间:07-06
  • RCEP落地半年带来“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顾 阳  进入7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已满半年。半年来,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经贸规则遭受挑战及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散发的背景下,RCEP凸显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从年初的1...

    时间:07-06
  • 旅游业经受考验寻突破

      旅游业经受考验寻突破(经济新方位·稳住市场主体)  本报记者 黄 超 人民网记者 王 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2 版)  今年以来,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受到疫情持续影...

    时间:07-06
  • 数商兴农:助力乡村消费升级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提升流通网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数商兴农:助力乡村消费升级(消费视窗)  本报记者 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6日 第 19 版)  核心阅读  积极发...

    时间:07-06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极其珍贵,如何尽可能降低损耗?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极其珍贵,如何尽可能降低损耗——   新技术实现月壤粒度和矿物组成同时测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王俊芳)如何尽可能降低损耗,测试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粒度和矿物组成?7月5日,科...

    时间:07-06
  • 政策精准发力 全产业链支持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

      政策精准发力 全产业链支持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锐财经)  本报记者 王 浩 强郁文 胡婧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3 版)  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下,农业市场主体有哪些困...

    时间:07-06
  • APP从下载到使用只要几分钟 别错过!试试数字人民币红包

      海外网 李雪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8 版)  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街头小店……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速落地,持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全国多地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拉动...

    时间:07-06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8 版)  本报北京7月5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稳居世界第二。统计测算数据显示,从...

    时间:07-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